简体 繁体
站点地图|登录

对此智者大师说普门圆通,义则无量,略举则有十类,而立十普门之说我们就正好借讲普门示现的机会,讲一下智者大师所说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的十类普门。

我们平常想发大乘的菩提心还是挺不容易的,往往都是带着自私自利的发心。比如说,我要成佛度众生,就是先带个我进去如果我成佛了,要先度我的父母,先度我的亲人,先度我的爱人,这样的想法就是先把自己身边的人度了,很多人都这么想。这样的发愿就不普遍,还是以我为中心,就像把一块石头扔进水里,波纹一圈圈地慢慢扩展开来,扩得越远越没影响。这也是个规律,就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一定是和你缘分深的人先得到法的受用,没有缘或者缘浅一点得到的受用也会少一点。从众生的角度来说确实有这样的现象,但是我们在发心时就不能有这样的局限了,如果我们的动机这么狭隘,那么我们的力量就很有限,自我意识就更难以突破了。只有把自我意识突破了以后,我们才能够与大乘的实相法门相应。

1.慈悲普

十种普的第一叫做慈悲普。为什么把慈悲放在第一个?应该是先发愿,再修行、断惑、入法门,然后产生慈悲,接着才有神通、方便、说法、成就众生、成佛,这十个是有顺序的。智者大师之所以把慈悲拿出来放在第一个,是因为我们平常所谓的慈悲只是善心,只是做一点好事。有些人做了点善事还要刻个石碑纪念一下,自我意识非常强烈,这不是真慈悲。

真慈悲是在观察到内心没有自我,证得无我之后,就把生死轮回中的一切贪嗔痴慢烦恼全部断除干净了,体会到原来生命在本质上是没有痛苦的。因为有智慧就没有痛苦,因为有慈悲,看到了众生的痛苦,就不忍众生苦,不忍心自己单独去享受无苦之乐,所以就要回到现实中来度众生,这个回来的念头就叫做慈悲。

众生缘、法缘及无缘等三慈中,唯无缘慈悲与实相同体,其理已圆,普遍一切,任运相应,故以无缘为慈悲普。慈悲有三种缘,生缘慈、法缘慈和无缘慈。生缘慈就是看到众生很苦,产生了怜悯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叫做众生缘慈。法缘慈就是对和你有佛法缘分的人慈悲,你觉得要先度自己的亲人、朋友,其他的人慢慢度。无缘慈就不讲究有缘没缘了,这种慈悲是普遍的,一切众生都是菩萨要度的对象,一切众生都和佛平等。在众生缘、法缘及无缘三种慈悲当中,唯无缘慈悲与实相同体,其理已圆,普遍一切,任运相应,故以无缘为慈悲普。无缘慈悲能够普遍一切处,只有无缘慈悲才真正是《法华经》诸法实相的慈悲。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对没有缘的人也同样慈悲,所以佛法对生命的尊重是最彻底的,其他人所谓的尊重生命,基本上还是有一定的局限。佛法讲一切众生都能成佛,所以要戒杀、吃素、放生,因为众生的体和佛的真如本体都是相同的。古人讲四海之内皆兄弟,还不只是四海之内,九法界的众生都能成佛。用这样的智慧去观察,众生本来和佛一样,都不应该产生痛苦烦恼,可是大家就偏偏不知道真如本体,还在那里痛苦,所以菩萨才要教我们去认识自己的本体,一旦认识了,我们也不会痛苦了。这就是菩萨从慈悲出发所产生的修行动机。

大开圆解之后的菩萨要修习慈悲普,就是要把慈悲的心念普及到每个众生。所以学习大乘佛法的人很喜欢放生,放生就是对所放的动物产生了怜悯之心。我们有时候觉得身体不好了,赶紧去放生,好像放生就能使自己身体好一点,这其实还是私心,不算是无缘慈。无缘慈也不一定需要行动,我们平时念经回向给一切众生,这也是无缘慈。最重要的是大家在生活中要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成就,希望每个众生都能断除烦恼,这种慈悲能够普及到一切众生,所以无缘慈就是慈悲普。

有了普及一切的慈悲心之后,作为一个有我执的凡夫,想要完全实践这个慈悲普,需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才能真正完成,现在想几十年就完成不太容易。当然如果特别勇猛精进,时间也不是问题,在一念之间就可以完成一万劫。大彻大悟的人能够力透三关,就是第一大阿僧祇劫从有入空,第二大阿僧祇劫从空出假,第三大阿僧祇劫从假入中,这三大阿僧祇劫一步就到位了,当下就明心见性,彻证了中道实相。大乘佛法就有这种功能,我们是可以去实践的,这是慈悲普。

2.弘誓普

慈悲普要在生活中让慈悲心不停地生起作用,生起作用的动力就是弘大而不可更改的誓愿,誓就是宁死不改的愿,力量很强大。

弘誓系约四谛而起者,有有作、无生、无量及无作之别弘誓由四谛而发起,四谛分有作四谛、无生四谛、无量四谛及无作四谛。第一个是有作四谛,也叫做生灭四谛,大家看到世间的一切法都有生有灭,我们承认世间有生灭,有烦恼痛苦,而生死烦恼痛苦是有方法可以解决的,这叫生灭四谛。第二个无生四谛,是在进一步明白无我的基础上,体会到一切法都是不生不灭,由无生的心去发愿,就是度一切众生而无众生可度。第三个无量四谛,不只是在度众生时没有生灭,在其他一切处都没有生灭,不只在佛教的寺院里面修法时不生不灭,就是日常吃饭、穿衣、走路也可以不生不灭,心胸非常宽阔。第四个无作四谛,就是当下所有的一举一动都是诸法实相。

“就中前三种摄法不尽,唯无作四谛能收一切法,故约之而以发弘誓为弘誓普前三种是藏、通、别这三教所认识到的四谛,没有摄一切法,依照这三种所发的誓愿不是普遍的誓愿,唯有无作四谛摄了一切法,是根据圆教诸法实相而认识到的四谛,由无作四谛而发的弘誓就是弘誓普,就是普遍的誓愿

大开圆解的人相当不容易,发愿都要发无作四谛的愿。天台宗藏、通、别、圆这四教,实际上也是对我们每个人善根深厚程度的判断。如果我们善根很深,对圆教教法的理解就会很深,善根浅的就理解得浅一点。你如果明白了诸法实相,体会到每个动作都包含了宇宙法界的真理,这就是无作四谛。

弘誓普就是在一切处都能与实相相应。你现在做人是和实相相应,哪怕做鬼也是和实相相应,如果做小偷你就接受做小偷的果报,如果做好人就接受做好人的果报,这是因果的规律,你任其自然。但是你的生命能上能下,你可以到地狱里面去,在地狱里面也和实相相应,仍然能够自在无碍,这才是真正的自在,那么你是圣人也和实相相应,随时随处都能和实相相应。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天台宗圆教确实难以理解,因为只要在生命中出现的全部都是真相。梦和妄想都是真相,因为你不是无缘无故地打这个妄想,也不是无缘无故地做这个梦。所有的一切,包括地狱的相,包括你生起的善和恶的念头,都是你生命实相的一部分,如果你执这部分,否定那部分,那就错了,你就偏了。在你生命中所有出现的东西都是实相,你既不要执,也不要舍弃,而且还要了解一切事物的前因后果,不仅要了解事物的表面,还要了解事物的本质,这才是真正的实相。在明了诸法实相的基础上所发的愿,叫做弘誓普。

3.修行普

发弘誓愿以后,就开始修行了,智者大师告诉我们,凡所修不与理合,称为偏”,如果我们的修行不能与实相圆理相符合,就是修偏了。有很多人问我说:法师,你说《法华经》是经中之王,所谓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那经里面讲了什么修行的方法吗?读到最后,我也没有发现里面有什么修行方法,怎么办?

大家读下来有没有发现什么修行的方法?其实《法华经》里面就告诉了我们修行普。

如果你所修的法不能符合宇宙真理,不能符合诸法实相,你就修偏了。你一定要这样,一定要那样,一定要结个手印,要念个咒,要拜个佛,只要有造作,就是偏的,就不是普遍的。因为你的生命并不是必须这样,生命有无限的可能,你一定要去选择这样或者那样,那就是偏的。

“触事即理,理智历法而修者,无行而不普,称为修行普要触事即理才不会偏,无论你接触到了什么事情,理就在那里并不只是要烧香拜佛或者听经闻法触事是指所有的事,吃饭穿衣、接人待物、走路、种菜,一切都是。你上天堂就是天堂的事,下地狱就是地狱的事。如果你遇到了快乐的事情,快乐的理就在这里,如果你有了烦恼,烦恼的因缘果报也在这个理当中,没有离开这个理。哪怕你触到了下地狱的事,也要知道自己有下地狱的前因后果,所以要心甘情愿。所有的心态、情绪、遭遇,人生的种种境界,都在这个理里面,叫做触事即理。

宇宙法界的理本来就在那里,你造了恶的因,自然有恶的果,规律就在那里,不需要你去考虑和选择。明白这个理就是有智慧,不明理就没有智慧。理是宇宙法界的客观规律,也是人生的规律,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天理。天就是指自然,理就是规律,如果说,你这人简直是没天理了,就是说你已经违背了自然规律。

所以要理智历法而修。法就是指一切境界,你明白了法界真理,就有了智慧,然后去经历自己人生的种种经历。这个经历不需要你自己去选择,会修行的人不会去选择,比如一定要打坐两个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修行不是打坐的问题,也不是诵经拜佛的问题,而是每个人的生命本身就应该是修行,并不是离开生活以外再去找修行。

在生活当中,哪怕你打妄想也是在妄想当中修行,因为每个妄想都有它的前因后果,看清楚了自己的妄想,你的智慧就在提高。你也不要担心做梦,梦境也有前因后果。要历法而修,醒的时候就在醒的境界里面修,梦的时候就在梦的境界里修。和道友一起开心就开心地修,遇到诽谤佛法的人,就对着这些人去修。别人说你是好是坏都是好话,坏有坏的理,好有好的理,你在这些理当中自在无碍,这是触事即理。

历一切法、历一切事而修,就是无行而不普。没有一种行为是不具有普遍性的,因为每一种行为都不离开诸法实相,在每一个动作中都能见到性。所以六祖大师说,真见性者,轮刀上阵也能见性,你哪怕是拿着刀去上阵打仗了,也同样是见性,不会说我一上阵就见不到了。所以圆满的修行,普门的修行是通达自在的修行。无行而不普,才称为修行普。

4.断惑普

修行就是要断除迷惑,如果你修了很久越修越疑惑,就是不如法,没有得到法的受用。佛法的智慧光明能破除烦恼迷惑,一切种智能除五住之惑,故以之为断惑普;一切智、道种智唯断四住之惑,故不名为普

通过修行能得到三种智慧:小乘解脱道的一切智可以破除我执,断除见思烦恼。我们凡夫因为我执烦恼而流转生死,破除见思烦恼就可以证得涅槃,这不能算是普遍的。菩萨的道种智能破除众生的尘沙惑。如果我们不知道怎么度众生,首先要学会观察众生的根基,通过学习文学、心理学,学习各种科学技术,使自己所表达的佛法义理能够被别人理解,具备了度众生的能力,就有了道种智,这也还不能算是普遍的。一切种智就是把一切智和道种智结合起来,内证得无我,外与法自在,同时具有了这两种境界,断除了见一切住、欲爱住、色爱住、有爱住、无明住这五住烦恼。这就是普遍断除了一切迷惑,所以是断惑普。

普门示现是大乘圆教的修行方法,当我们明白了诸法实相以后,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去观照、实践,在观照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对自我意识,对度众生的迷惑,对宇宙人生不了解的地方,越来越清楚明了,最终破除无明迷惑,这就是断惑普。

5.入法门普

破除迷惑是为了证得真理,掌握一切修行的法门,就是入法门普。二乘历别诸地之定有浅深差别,不得称为普;唯入中道王三昧不起灭定,现诸威仪,一切三昧悉入其中,故称入法门普。二乘修解脱道,有四禅八定,九次第定,从一个定出来又进入另外一个定。比如从形式上说,修行需要听经闻法、打坐参禅,心态也要改恶向善,这样一步一步地做种种功夫,有深有浅有差别有次第,这不叫普,只有证得中道实相才叫普,就像念佛法门证到了最高的三昧。

如果让二乘人来做事情,他要从灭尽定出来,就是心里要动一个念头才能出来,离开这个定才能出来做事。但大乘圆教菩萨证得实相后,从生到死都没动过一个念头,仍然可以由愿力支持来度众生,就是入中道王三昧,不需要生起灭尽定而现诸威仪,一切三昧悉入其中,称为入法门普。

我们现在有句话叫普法教育,按佛法来说,入一切法门普才是普法教育。你的法门要能够使所有众生都得到最圆满究竟的利益,这才是真正的普法。就是对三恶道的恶人有帮助,对善人有帮助,对罗汉有帮助,对菩萨也有帮助。

从我们个人的修行来说,要通过佛法来断惑证真,当自己的迷惑断除了,我们自然会掌握这些修行的法门。对于佛法修行的各种法门要随时启用、随时放下,这叫于法门通达自在,所以叫法门普。如果没有断惑,我们生起的慈悲心实际上只是善心,有时候就是妇人之仁,自认为慈悲去帮助别人,当别人不听话时,自己就很生气,这不是真慈悲。真慈悲是心根本不会动,帮助别人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他听我们的当然最好,不听也是当然的,我们的心不会动摇。

所以要在断惑证真之后,自己入一切法门都能够通达自在了,这时候生起的慈悲才是真正的慈悲。如果按自证的角度来说,前面的慈悲普可以放在第五个后面,就是把二三四五向前提,然后是一,证真的过程就是这样。当然我们大乘圆教的修行是要先大开圆解,理解了佛法再去修,也要有慈悲心去修,如果这样看,把慈悲普放在第一也可以,后面的五个都在慈悲的基础上修习。

6.神通普

第六个是神通普,罗汉、辟支佛、菩萨之神通,其缘境偏狭;若缘实相而修者,即是真神通,一发则一切发,广遍十法界之境,故称神通普罗汉、辟支佛、菩萨的神通,他所缘的境界还是有些狭隘片面,只有大乘圆教的神通是和佛的神通同时具备,是大神通。

如果有人说,我知道你今天在想什么,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预测一下,这些都是不普,都是不靠谱。只有证得实相的人,那才是真正的普,叫神通普。神者天然,通者自在,能够明白天然的规律,能够于一切规律自在的,这是大神通。神通不是要搞得显异惑众,搞点特殊情况。

7.方便普

方便有道前、道后二种,道前方便不普,唯道后化用之方便能逗机利物,一时圆遍,故称方便普。这个道前就是指证得中道之前,我们有时候教别人所修的方法,不一定能够恰到好处地起到作用,这个方便就不普遍。那么证得中道实相的人可以观机逗教,针对什么根基就给予什么教育,受教的人马上就能得到利益,这是佛的方便,这才是真正地普遍一切,称为方便普。

8.说法普

方便普的最好方法是说法,就是说法普。能以一妙音应十法界之机,随其宜而令解脱,我们有时候听法师说法,或者听一个人讲话,虽然大家的文化背景不同,观念不同,信仰不同,可是听了都觉得好,这就包含了普的内容在里面。有些人讲话,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批判很多人,结果人家都不高兴,很不喜欢听,这是说法不普。

只有佛能够以一音说法,众生随类而得解。佛只讲一句话,不同的人听了就是不同的意思,每个人都能受益,这需要有本事。现在有些人在一起聊天,特别是有领导在时,你如果赞叹这个领导,另一个领导就觉得:你把他说得太好了,是不是我不好啊?你就很麻烦了。所以这中间要有善巧,你说了以后,大家都听懂了,都能够得到利益,知道你是为了他好,他改正了,就得到了利益。如果你一讲,他一听,觉得你在跟他作对,那你就是不能利益众生了。所以说法普要有圆融的智慧。

9.成就众生普

第九是成就众生普,一切世间及出世间所有事业,凿井造舟等,悉皆利益众生,示教利喜,令入三菩提者,故称之为成就众生普真正大乘圆教的菩萨,起心动念、举手投足都在接引众生入菩提道,都是利益众生并不是说修建寺院、讲法,或者去布施,施几碗粥,做一点好事,才叫利益众生,菩萨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行为都是在利益众生。

智者大师说,心与正法相应,举足下足皆能度无边众生。当你的心已经空了,没有我执,没有了自我意识,靠巨大的愿力去利益众生,你就是从路上走过去都能利益很多众生,何况是其他的行为。所以说挖井、造船,或者铺一条路,在家里打扫卫生,都是在利益无边的众生,这是成就众生普。

我们随时随处任何一个念头,包括世间的五明:医方明、工巧明、因明、声明、内明,世出世间一切方法、行为都能够成就众生,都是在弘扬佛法。一个大开圆解的人,因为他的心态已经很圆满了,考虑事情很周到,有智慧又有能力,在单位里面一定是个楷模,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会是一个很好的榜样,这样才是普遍地成就众生。

10.供养诸佛普

第十是供养诸佛普,内外理事之供养能资圆智,圆智即佛,故称之为供养普圆智就是一切种智,智慧圆满了就是佛。如果智慧圆满了,一切行为,身、口、意三业都与佛相应,才是真正地供养诸佛,称为供养普。不是拿几盆花几个水果去供养,而是把自己的整个身、口、意三业全部供养给佛了,你讲话、做事都是在供养佛,即使在那里休息,把身体养好也是在供养佛。因为你的整个生命已经交给了法界的真理,真理智慧才是真正的佛。

这就是十种普门,前五普为自行,次三普为化他,后二普总结自行、化他两意其实这十种都可以自行、化他,所以叫普门示现。

  发送给朋友| 打印友好
永嘉禅法
Email:319072@qq.com
© 2005-2022
保留一切权利
苏ICP备12078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