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觉(?一713 ),俗姓戴,字明道,温州永嘉人。玄觉的卒年是唐先天二年 (713),《祖堂集》说他春秋三十九,生年当在上元二年(675 );《宋高僧 传》与《景德传灯录》说他春秋四十九,生年则为麟德二年(665 )。据《祖堂 集》载,玄觉三十一岁谒见惠能,生平所学所悟获得印证,留下"一宿觉"的美 谈。玄觉的主要著作有《证道歌》和《永嘉禅宗集》,前者为玄觉在曹溪证道当晚 所作,后者由庆州刺史魏静辑,内容包括曹溪证道回温州后的撰述。
玄觉童年出家,与左溪玄朗同出天台宗七祖慧威门下,精通天台止观法门,学 大乘经论各有师承,因读《维摩诘经》发明心地。时有惠能弟子玄策来访,发现玄 觉出言暗合祖师悟境,问从何处得法,玄觉回答道:"于《维摩经》悟佛心宗,未 有证明者。"受玄策激励,玄觉遂同玄策前往曹溪参谒。关于"一宿觉"来历, 《坛经•机缘品》记载甚详:
觉遂同策来参。绕师三匝,振锡而立。师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 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师 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 ”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师曰:“如 是!如是!”玄觉方具威仪礼拜,须臾告辞。
师曰:“返太速乎? ”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师曰:“谁知非 动? ”曰:“仁者自生分别。”师曰:“汝甚得无生之意。”曰:“无生岂有意 耶?”师曰:“无意谁当分别? ”曰:“分别亦非意。”师曰:“善哉!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
从上述玄觉与惠能的对话,可见玄觉因修习天台止观并读《维摩诘经》而悟道 在先,在与惠能的机锋辩论中,得到了惠能的勘验和印可。玄觉所悟与惠能所证, 皆是释迦牟尼所觉悟到的真理。佛法有证法和教法:证法,唯证乃知,指佛教修行 悟道的根源性、神圣性的本原;教法,指借助语言文字和经典,把所悟到的法在人 间传播。一味的佛法在传播中,则因接受者的根机、理解角度、言说方式和社会文 化不同,而产生大乘小乘、宗门教下诸类分流。禅宗标榜教外别传,指直契佛所悟的证法,故称自己为根源性的"宗门",而与依靠佛陀经教入门并传授的"教 下"相区别。
宗与教是内容与形式、源与流的关系,本身是统一的整体,不能偏废。六祖惠 能在《坛经•般若品》中,即有禅教兼通的明示:"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心通,也称宗通,即见与佛齐,通达超越语言文字的 宇宙实相;说通,也称教通,即在领悟真理的基础上,用通透的语言文字在人间进 行传播,使不同根机的人都能理解接受。通,即通达、通透、流通,佛法必须超越 门户之见,不管是禅宗还是教下各派,"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此即玄觉在 《证道歌》中所示:"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 诸佛体皆同。"作为天台宗传人的玄觉,得到禅宗六袓印证的事实,就雄辩地证明 了佛法的真理是统一的。玄觉的历史性贡献,就是在中国佛教史上最早展开了禅教 会通的理论建构和修证实践。
玄觉与六祖的机锋辩论,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悟道的境界是"言语道断 行处灭",超越了语言思维。但悟道者在思维层面上的任何言语心行全是妙用,如 圆球上任何一点皆与圆心相等。六祖紧扣玄觉"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一句话环相扣,穷问到底,而玄觉则见招拆招,滴水不漏,充分体现了他对天台圆理的深 刻洞察,所以才能在六袓的宗门钳锤下表现得滿洒自如。心环得到六祖印可的最关键的两句话是:"体即无生,了本无速";"分别亦非 意"。前者从世间的无常生死直逼超越生死动静的实相,后者认为主观上能观照实 相之智慧,超越主客能所的分别,而又由体达用,善用一切言语名相。此即玄觉借 以悟道的《维摩诘经》所说"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之现量直观,亦 即惠能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彻见自性的大机大用。
对照玄觉在《永嘉禅宗集》观心十门中对"法尔之理"的论述,有助于我们理 解为六祖所印证的境界:言其法尔者,夫心性虚通,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惑见纷 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鉴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 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消,佛眼之功圆著。是以三谛一境,法身之理恒清;三 智一心,般若之明常照。境智冥合,解脱之应随机;非纵非横,圆伊之道玄会。
在此,玄觉以天台宗的圆教理论,阐发他对终极真理的领悟。性,指无常生死身中所存在的法身之理。心,指思维通过空假中一心三观的实践观行,使主体智慧 扫除所有思虑分别带来的惑见,达到一心三智,即佛之知见的高度。在真如中,心 与性、动与静的分别完全泯除,能观的一心三智与所照的一境三谛达到高度的契 合。此法尔之理,是心与性、智与境、动与静的统一。在理上,"穷之则唯一 寂";在事上,"鉴之则以千差"。惠能以"不二"定为佛之知见,永嘉以天台圆 教的话语和三谛圆融的方法做学理化的阐述,并统归于理事不二的方法。
明代传灯重编《永嘉禅宗集》,在《序》中说:"师从止观悟入,《净名》旁 通,南印曹溪,师资道合。则此集者,乃大师还瓶江时之所撰所述,以明授受之 际,心宗的旨。"这段论述寻流溯源,指出玄觉早期从天台宗所学所悟经禅宗六祖 印可,其与回归东甄利益道俗之所演说,皆是圆顿上乘。故传灯强调:"夫性以不 二为宗,心以无差为旨,此禅教之所公共者也。"天台与禅宗,只是门庭施设上的 教化方式不同,而究竟指归则与释迦牟眉一脉相承。
中国是大乘国度,以本佛、宗经、重行为特点。太虚大师在《中国佛学》中强 调:"大乘法即佛自证法,亦即依佛本愿力以教化众生的法。所以只要说到大乘 法,就应本佛能证所证之心境为本质。"站在这一大乘法之根本立场上,太虚指 出"中国佛学特质在禅",由此勾勒出中国佛学两千年发展的轨迹:禅观行演为台 贤教,禅台贤流归净土行。禅宗论宗门与教下之分,以《楞伽经》辨析宗通与说通 为根据,达摩以来的宗门禅,其特点即在专提宗通。然太虚亦强调惠能、慧忠、
密等未尝不融会经论妙义,特别在禅宗五家分灯之后,融贯禅教从法眼文益开始, 尤以永明延寿为最。
其实,六祖惠能之后,融贯禅教最早且卓有成效者,当推永嘉玄觉大师。玄觉 在六袓处证道以后,仍回温州弘法。《证道歌》重在悟境,而《永嘉禅宗集》则是 弘法教学的结晶,是汉传佛教阐述修学次第的名著。《永嘉禅宗集》以天台止观法 门的结构,提示禅观之用意及渐次修行之历程,中缀玄觉自己修悟的经验。
《永嘉禅宗集》的编集者,是玄觉的俗家弟子庆州刺史魏静。他把全书编为 《慕道志仪》、《戒骄奢意》、《净修三业》、《奢摩他颂》、《毗婆舍那颂》、 《优毕叉颂》、《三乘渐次》、《事理不二》、《劝友人书》、《发愿文》十篇, 初三门为序分,次五门为正宗分,后二门为流通分。明代天台宗僧人无尽传灯,则 以天台教观并重的格局进行重编,将全书次序调整为:《归敬三宝》、《发宏誓 愿》、《亲近师友》、《衣食诫警》、《净修三业》、《三乘渐次》、《事理不二》、《简示偏圆》、《正修止观》、《观心十门》。这个篇目的调整可看出传灯 的用心,即提供一个从前行、正修到融会禅教的修学教科书。
不过,传灯重编《永嘉禅宗集》时删除《劝友人书》,殊为可惜。友人左溪玄 朗禀承的还是传统的修行路径,强调住山远离尘嚣,在寂静处独自坐禅。玄觉在回 信中指出修行者所重视的是道,并非居处的幽寂与否。"是以见道忘山者,人间亦 寂也;见山忘道者,山中乃喧也。"这一说法与六祖惠能"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 觉"同一意趣,使超越的佛法走向人间,论证了山居修道与人间弘化的统一。
与无尽传灯同时代的憨山德清禅师,在写给侍御徐明宇的信中指出:"《永嘉 集》一书,实是《坛经》注脚。若见解依六袓,用工夫如永嘉,何患不一超直 入?"(《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五)憨山此语极为精辟,高屋建瓴地为禅教会通 指出了可供操作的进路。即便是为上根利机提供心地法门之指南的《坛经》,亦有 散处全书中的修学次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重新整理出版丁福保《坛经笺 注》一书,陈兵教授在为此书所作导读中,缕述《坛经》的修学方法有前行、正行 和"随方解缚"的教学法三部分,其中前行主要集中在《忏悔品》中,有依止善知 识、传香、忏悔、发心、归依、得正见、在生活中修行七个阶段。
由此可见,永嘉玄觉实质性地开创了禅教会通的理论建构和可供操作的禅修实 践。永嘉禅法顿渐并行的实修风格,其后影响台、禅二宗极为深远,从而扭转了台 宗后世只重讲教不重实修的流弊;同时使禅者从文字、口头之禅的颓风中,走向了 真参实学。永嘉玄觉以理事不二的方法,融合了禅教的见地、行愿和修证,在天台 圆理顿悟的架构中,建构了简明而清晰的佛教修学体系。弘扬永嘉禅法,对当前汉 传佛教的复兴有着重大的意义。
太虚大师在《中国佛学》中感叹:"中国古时虽能会教明禅,然未能从教律之 次第上,而稳建禅宗,致末流颓败,一代不如一代也。宗喀巴以教律而建密宗,密 宗犹如一个花盆,而教律则如一个花架,以其花架坚牢,故花盆高显。我以为若非 宗喀巴之教义戒律上重建西藏密宗,则其密宗当反不如今日中国之禅林也。所以从 这种关系上看来,中国当时虽有能融会禅教者,但惜无有次第之建立。"
汉传佛教拥有博大精深的思想资源,可惜在唐宋之后逐渐走向衰微。可喜的 是,太虚重建中国佛学之愿景,在当今佛教界已初见曙光。近年来,汉传佛教的少 壮力量借鉴藏传和南传的修学体系,正在发掘整理整体佛学的修学体系,由此从体达用,为人间佛教在社会上的弘扬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达照法师是中国佛学院培养的研究生,近年来为汉传佛教重建修证体系著书立 说,尤以弘扬天台止观和永嘉禅法而崭露头角。2009年,复旦大学禅学会专请达 照法师在复旦大学演讲《大乘禅法的修证路线》,并在上海萧泾寺主持永嘉禅法的 研修,他的讲稿和访谈刊登在《佛教观察》第二期上。其后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他 每月专程到上海讲授天台止观法门。今年正值永嘉大师圆寂1300周年,达照法师 将他历年宣讲永嘉禅法的讲记结集出版。这套丛书选辑永嘉禅的主要经典《永嘉禅 宗集》、《维摩诘经》、《六祖坛经》、《证道歌》和《法华经》,以永嘉大师修 学、开悟、弘法三个阶段为脉络,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架构起次第严谨的初、中、高三级教材。这套丛书的出版,既是永嘉禅研究的丰硕成果,也为汉传佛教修 学体系的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