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站点地图|登录

《维摩诘经》的整体思想就是开悟真心,所以我们中级班教材的第一部分就叫 做开悟真心

《维摩洁经》选读"。第一讲的内容是"心净国土净",也就是 《佛国品》的主要内容。我们分三段来进行学习。

第一段总述我们真心的状态。大乘佛法中的"真心"和哲学家们研究 的"心"不是一个层次的概念。在哲学家们看来,心(意识)是精神层面的,国土 是物质层面的,两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而大乘佛法的真心,是清净的意识心, 既超离同时又包含了哲学的心和物,比意识甚至潜意识的层次更加深入,既非因, 也非果,又不离因果。意识心作为"因"起着主导作用,万法作为"果"是"因"随缘的展现,就像整个果树是一粒种子的展现一样。种子就如同 意识心,果子就如同意识心随缘变现的物质,那促使种子发芽、长成果树的力量是 什么呢?这个力量就是"能生"。这种能生的力量,我们看不到,即使把种子一层 一层剖开也找不到,但它确确实实存在,没有了它,种子就长不出果树来了,这种 能生的力量就可以比喻成为真心。

这个真心和意识心、物质是共存的、不一不异的,就像生的力量和果树、种子 共存一样,也唯有通过种子发芽才能展现出来。果树长出来时,最初的种子好像已 经没有了,可是满树的果子里却都包含着种子,这就叫因果同时、不一不异、相似 相续。那么心和国土(也就是因和果),也是这样不一不异的,真心就是因果,因 果就是真心,所以佛法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知 道,具备了直心、深心、菩提心的大乘菩萨们,就已经成就了佛国净土。大家看经文:

直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众生来生其国。深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 佛时,具足功德众生来生其国。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大乘众生来生其国。

这段话总体地概括了心和国土的关系,主要讲了三个心,第一是直心,第二是深心,第三是菩提心。

直心就是内心没有比较,非常平直、舒朗,没有任何的障碍。俗话说:"人争 一口气,佛争一炷香。"这是典型的以凡夫心来测度圣心,阿罗汉就能进入无诤三 昧,何况是佛呢?佛心是完全平直无争的,只有凡夫心才会有竞争和计较,才会不 平直。所以《维摩诘经》说“直心是菩萨净土。,只要我们把心放直,不再计较得失利益,就是菩萨的清净心,就能感得菩萨的境界——净土。

凡夫心都不平直,都喜欢"比较",就像我们的心电图都是曲曲折折的,平时 也常会遇到谄曲的众生。现在有研究说,一般人不出三句话,已经在说谎了,甚至 婴儿都会说谎,所以现在的世界有信誉危机,与人相处时,我们往往就会担心被 骗,一旦被骗内心就感觉很委屈、很痛苦。其实呢,这正是我们自己的心不够直才 感召来的,所以别人才会冤枉你,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平日都太虚伪了,太希望别 人吹捧了,所以吹捧的人就会不停地像蚊子苍蝇一样跟着你。如果我们内心是直 的,那些谄曲、虚伪、阿课奉承的人自然会离你远去,不会迫曲、不会吹捧的人自 然就会生到你的国土。

深心就是不肤浅。凡夫心都是和事情勾连在一起的,心里惦记什么眼神里就能 流露出来,贪财的见到钱时眼睛会发光,贪色的见到美女眼睛会放电......所以一眼就能够看透,这样的心就是肤浅的。而深心是清净的、无相的,所以面对财、色、 名、食、睡这些凡夫追求的东西时,无论得失成败,菩萨的眼神依旧很清澈,这就是以深心做事才能达到的清净境界。

而成大事者,必须要具备一颗深心,我们修行成佛是不是大事呢?这是人世间 唯一的大事,佛陀就是为这一大事因缘才出生于世的,佛土也是唯有深心才可以成 的。所以《维摩诘经》说"深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的时候,具足功德的众 生,会生到其国。具足功德就是于一切法无碍,所以我们修行,不是闭门造车,而 是要深入地学习一切法,只要能利益众生的,无论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都要去 学透彻,能运用自在,这叫做法无碍。菩萨"当于五明中求",五明包括内明(通 达佛法)、医方明(通达医药)、声明(通达语言文字)、工巧明(通达科学技术)、因明(通达逻辑学),这些都通达了,众生有求于你时,你既可以帮助对 方,又可以让对方再去帮助他身边的人,才可以有度化众生的机会,从而积累成佛 的功德,菩萨成佛时,才会有"具足功德众生来生其国"。

那如何能做到深心呢?孔老夫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就是说, 可一种因缘、任何一个人、可一种思想,都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对象,"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把利于众生的本领和智慧学习过来,把有害于众 生的地方去除掉,这样深入到生活的内部,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无论是快乐还是 痛苦,都要很珍惜,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这就是深心。如果你能做到呢,我们的生 一个人在痛苦面前都不会改变他的气节,改变他生命的本质,像古人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这就是德行好。那么生命的内在呢,我们也要有功夫,面对痛苦要心甘情 愿,甚至能够体会到乐趣,"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别人都替你的处境发 愁,你却痴心不改、自得其乐,只有这样,你的心才越来越深入,功德也越来越圆满,命就会具足功德。功就是功夫、做功夫,德就是德行,所以深心是菩萨的净土,就是当你深入到每一个众生每一个心态的内部的时 候,你就发现,任何一种痛苦和烦恼,都可以作为度众生的方便。只有经历了痛 苦,你才会理解他人的痛苦,才会愿意去帮助他们,才有经验和能力帮助他人从痛 苦当中解脱出来。在同情和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你也就功德圆满,成就了菩萨净土 的庄严,这就是深心。

菩提心是自觉觉他之心,菩提翻译成汉语就是觉悟,觉悟之后的心,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质,第一是自由,第二就是幸福。我们的真心本来就是空灵剔透、无拘 无束的,却因为我执,堕落在二元法里迷失掉了,只要我执一断,即刻就能恢复本 来面目。

现在我们大家就可以体验一下,把对二元世界的所有感受都轻轻地放下,不思 善不思恶,观察一下此刻的心,那么,只要你出离的愿望具足,当下就可以从善恶 当中跳出来。这个时候,你就能体会到完整、永恒的自由和幸福。如果你出离心不 够,一下子放不下,也可以慢慢地、相似地体会一下,至少先把道理明白过来。如果体会到了,觉悟的心——菩提心就可以升起来,所以菩提心是在你自己这颗心解脱之后建立起来的。此时你再回观善恶,就会明白这是因果报应,你种下善的因, 就是一种快乐的结果;如果你伤害了别人,种下了恶的因,别人痛苦了,你的心也 开始不安了,将来收获的就是苦果,这就是因缘果报。

我们自己解脱之后,看到周围的人还是被束缚着,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们就发那如何能做到深心呢?孔老夫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就是说, 任何一种因缘、任何一个人、任何一种思想,都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对象,"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把利于众生的本领和智慧学习过来,把有害于众 生的地方去除掉,这样深入到生活的内部,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无论是快乐还是 痛苦,都要很珍惜,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这就是深心。如果你能做到呢,我们的生 命就会具足功德。功就是功夫、做功夫,德就是德行。一个人在痛苦面前都不会改 变他的气节,改变他生命的本质,像古人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11 ,这就是德行好。那么生命的内在呢,我们也要有功夫,面对痛苦要心甘情 愿,甚至能够体会到乐趣,"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别人都替你的处境发 愁,你却痴心不改、自得其乐,只有这样,你的心才越来越深入,功德也越来越圆满。

所以深心是菩萨的净土,就是当你深入到每一个众生每一个心态的内部的时 候,你就发现,任何一种痛苦和烦恼,都可以作为度众生的方便。只有经历了痛 苦,你才会理解他人的痛苦,才会愿意去帮助他们,才有经验和能力帮助他人从痛 苦当中解脱出来。在同情和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你也就功德圆满,成就了菩萨净土 的庄严,这就是深心。

菩提心是自觉觉他之心,菩提翻译成汉语就是觉悟,觉悟之后的心,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质,第一是自由,第二就是幸福。我们的真心本来就是空灵剔透、无拘 无束的,却因为我执,堕落在二元法里迷失掉了,只要我执一断,即刻就能恢复本 来面目。

现在我们大家就可以体验一下,把对二元世界的所有感受都轻轻地放下,不思 善不思恶,观察一下此刻的心,那么,只要你出离的愿望具足,当下就可以从善恶 当中跳出来。这个时候,你就能体会到完整、永恒的自由和幸福。如果你出离心不 够,一下子放不下,也可以慢慢地、相似地体会一下,至少先把道理明白过来。如 果体会到了,觉悟的心_菩提心就可以升起来,所以菩提心是在你自己这颗心解 脱之后建立起来的。此时你再回观善恶,就会明白这是因果报应,你种下善的因, 就是一种快乐的结果;如果你伤害了别人,种下了恶的因,别人痛苦了,你的心也 开始不安了,将来收获的就是苦果,这就是因缘果报。

我们自己解脱之后,看到周围的人还是被束缚着,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们就发愿,一定要去利益无边的众生,使他们也能够从烦恼当中解脱出来,不要被善恶所 伤害,这颗心就是菩提心。善良的心是容易受伤的,因为他局限在自己的善良当 中,对恶的感受就会更强烈,其实这样的善是小善,因为它是和恶对立产生的。我 们要帮他把善良放大,放到完全没有恶的存在,善也就无从安立,这样的善叫做至 善,至善才能至美,至善至美就是极乐世界。

无始劫以来,善恶就好像是两条绳索一样束缚着我们,恶是一条痛苦的铁链, 善是一条黄金软链,虽然名贵美丽,却一样会把你捆住,不让你自在。所以不思善 不思恶,不是善恶不分,善恶还是历历分明的,只是我们把锁链解开了,不再去执 着它,那身心就唯有欢喜、自由和宁静;尤其是当你的亲人、周围的朋友,也都从 烦恼中解脱出来,菩提心全都升起来之后,大家都成了拥有菩提心的大乘菩萨,智 慧和慈悲就像传灯法会一样,一灯传十灯、百灯、千灯,灯灯无尽,这个世界就充 满了光明,那你就已经生活在极乐世界里了,所以这样的一颗菩提心,会感得大乘 菩萨来到你的世界,这不是真正的净土又是什么呢?

所以直心、深心、菩提心三者,是修行的总纲,是回归真心的总原则。对自己 是直心的;对法是深入的,要精进地去学习一切能够利益众生的方法,不怕麻烦, 不要以为自己只是个居士,懂得三皈依就行了,那你成不了具有深心的菩萨;对他 人要有菩提心,我们解脱、学法的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众生回归净土,这就是 菩提心,这三者也是大乘佛法的精髓。大乘佛法的特点,就是心清净,即国土清净。

大家继续看经文:

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持戒是菩萨净土,菩 萨成佛时,行十善道,满愿众生,来生其国。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三十 二相庄严众生来生其国。精进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勤修一切功德众生来生其 国。禅定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摄心不乱众生来生其国。智慧是菩萨净土,菩 萨成佛时,正定众生来生其国。四无量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成就慈悲喜舍 众生来生其国。四摄法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解脱所摄众生来生其国。方便是 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于一切法方便无碍众生来生其国。

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众生来生其国。 回向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得一切具足功德国土。说除八难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三恶八难。自守戒行不讥彼阙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犯禁之名。十善是菩萨 净土,菩萨成佛时,命不中天,大富梵行,所言诚谛,常以软语,眷属不离,善和 诤讼,言必饶益,不嫉不恚,正见众生来生其国。

佛陀在这里所提到的六度' 四无量心' 四摄、方便,是大乘佛法所修的全部内 容;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回向心、说除八难属于小乘善法;持五戒、修十善属于 人天善法.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一个具备了直心、深心' 菩提心的人,无论修行 上述任何一法,都可以成佛,所以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 佛成' 这就是说,如果你有了直心、深心、菩提心(仰止唯佛陀),哪怕只把做 人的五戒持圆满了(完成在人格),都一样可以成佛:如果你没有直心.深心、菩 提心,那无论你修多高妙的法门,就算你把五乘正法全部都修一遍,也成不了佛,因为"因地不真,果遭纡曲",的种子是不可能结出西瓜的。所以,我们大家 在修行之前,都要们心自问一下,自己的这颗心准备好了吗?如果准备好了,我们 就继续看以下的内容,依次了解一下每个法门的特点。

  发送给朋友| 打印友好
永嘉禅法
Email:319072@qq.com
© 2005-2022
保留一切权利
苏ICP备12078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