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站点地图|登录

自古以来,吃饭都是一个大问题。古人云“食色性也”,就是说人的性命离不开食、色二字,而且食在色的前面,温饱才会思淫欲,食物用来维持身体的寿命,色则用于繁衍后代,所以两者都直接关系到“生死”二字。所以对于想了脱生死的出家人,色戒是根本戒律之一,饭却是不能不吃,但也不能随便吃,佛陀在当时就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按照佛制,为断除贪欲,坚定道心,印度的出家人只能携带“三衣一钵”。 三衣包括上衣、下衣、大衣,上衣、下衣用于遮体,大衣是打坐和睡觉时的披盖;一钵就是为解决吃饭问题的,饭菜放在一起,只能吃一钵,也不能自己做饭。自己做饭弊病很多,因为一般人想吃什么就会去做什么,既耽误时间,又容易滋养对味欲的贪着,不利自身修行,同时也失去了和众生结善缘的机会,不利于救度众生。所以佛陀要求大家“日中一食,次第行乞”,就是挨家挨户地要饭吃,不能挑吃挑喝,要平等乞食,一天也只能吃一顿,而且,如果连要七家没有人供养,这一天就得饿着。佛陀自己就身体力行,做表率,弟子们也都依教奉行,跟随佛陀次第行乞,所以出家人也叫“乞士”。 乞士不是乞丐,乞丐只是为了养活色身的生命而乞讨,而出家人乞食,却是为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当时佛陀有两个大弟子,一个是头陀第一的大迦叶尊者,一个是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两个人都是证果的大阿罗汉,在吃饭的问题上却做不到“次第行乞”,而是挑挑拣拣的。大迦叶专门去找穷人家乞食,想给穷人种福田的机会;须菩提呢,专门去找富人家托钵,因为富贵是不长久的,富人变穷后比穷人更痛苦,所以须菩提就专门去吃富人家的饭,想让富人们的财富长久,并且能踏入佛门,得到坚固不坏的法财,这就叫“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也”。两位圣人虽然都证体了,虽然都是菩提心,都是为了度众生,行的是无为法,但小乘习气还在,认识上有凡圣的差别,所以被佛陀呵责为“心不均平”。

但习气难除啊,两个人一时还转不过来这个弯,于是照样我行我素。大迦叶尊者还比较幸运,因为穷人家的饭基本没有人爱吃,他去吃,当然不会有人说什么;但须菩提却专挑富人啊,这就容易给其他人造成不良的影响了。所以,当他乞食乞到维摩诘居士的门上时,这位大富长者就来了一次“乞食论道”,并开出一连串的“取食条件”。显然,当时的须菩提还没有搞明白不二法门,所以听都听不懂,只好转身就走,连自己的钵都不敢拿。维摩诘居士便叫住他说:“取钵勿惧。”——别害怕,还是把饭拿过去吃吧!供养出家人是应该的,但是你要知道怎么吃这钵饭,才不枉费了这份供养。你看,都说出家好,可出家这碗饭真是不好吃啊,要做到“平等行食”才能吃。那么如何以平等心吃这碗饭呢?这一段非常有意思,我们分为两部分给大家介绍。

  发送给朋友| 打印友好
永嘉禅法
Email:319072@qq.com
© 2005-2022
保留一切权利
苏ICP备12078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