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站点地图|登录

二、罪性本空

我们本来是佛,却沦落到这步田地,全是业障惹得祸,就算好不容易得个人身,又因无明未消、情执难破而错上加错。《地藏经》说:“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看来罪业真是凡夫根本无法逾越的东西,唯有通过修行,才能把罪业慢慢消除掉,直至业尽情空,才能圆满佛道。

为度化不同基础的众生,佛陀设有五个层次的法门,叫做“五乘正法”,分别是人乘、天乘、声闻缘觉乘(或者称为二乘、小乘)、大乘、佛乘,这是佛教的一个完整的修学体系。有时候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称为“五乘正法”。 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佛乘已经包括了五乘,再把声闻缘觉乘一分为二,其中声闻(小乘,指罗汉)、缘觉(中乘)、菩萨(大乘)这三乘是出世间法,人乘和天乘是世间法。虽然法法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一定要持戒。

修行人首先要持戒,通过持戒来保护戒体清净,才能保证如法用功,修行进位。就像我们种地之前都先要把杂草除尽一样,没有杂草的地就叫“戒体”,那是修行的基础,在这样的地里,撒什么种子就会长什么苗,修行起来才会有成效。如果犯戒、破戒的话,戒体不清净了,就如同地里有了杂草,好苗儿就长不好一样,修行就会出问题。有了杂草就要随时拔除,所以修行人一旦犯戒、破戒,就有了罪业,就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把罪业忏悔掉,还戒体一个清净,才能够继续修行。

根据法门的不同,戒律也各有千秋,但总体分为性戒和遮戒。性戒就是是最本质的戒律,比如杀、盗、淫、妄,这四条戒无论修行不修行,犯了都会有罪业,修行人犯了就会罪加一等,甚至从此就没有资格继续修行了;其他有利于修行的戒律,性质比较轻微的,比如饮酒戒等等,叫做“遮戒”,也就是“轻罪之禁戒”的意思。 

无论性戒、遮戒,犯了就要忏悔,同样,因为智慧的不同,对于如何忏悔罪业,大乘和小乘也有不同的观点和方法。比如,对于小乘来说,修行解脱道,就要“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在佛前求忏悔”,过去的罪业都可以忏悔掉,但是以后绝不能再有杀、盗、淫、妄的行为,其他的小罪业虽然可以再忏悔,但是一旦破了性戒,哪怕只是破了其中一条,戒体就永远失去了,连做人的资格都不太够,凭什么给你授提高生命层次的戒条呢?此生此身也就不能再修行解脱道了。大乘的忏法就不可思议了,叫做“实相忏”,所谓“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若遇忏悔者,端坐念实相”,就是如同阳光能令霜露蒸发掉一样,“实相”观法能消除所有的罪业,哪怕是破了性戒的罪业,如果见到实相,一样也无罪业可寻,这叫做“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如果见到一切如梦幻泡影的实相,罪业便了不可寻,本来就无罪可忏,这才是真的忏悔,就比如我们在梦里杀了人,甚至做了更十恶不赦的事情,醒过来时还要论罪不成?这就是大乘的实相忏法。

《维摩诘经》里就有一段关于罪业的论述,是维摩诘居士对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优波离尊者所做的开示。我们知道,优波离尊者是持戒第一,并且证得了阿罗汉果位,不但自己戒律非常严谨,对毁犯戒律后所招感的各种罪业果报也了如指掌,所以很多佛弟子常常来请教他。

有一次,有两个比丘,一个不小心破了淫戒,一个破了杀戒,内心非常恐惧,就赶紧跑来问优波离尊者,看能不能忏悔清净。优波离尊者就按照小乘对于罪业的认识,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们,对于出家人来说,性戒没有办法忏悔的,一旦犯了就不能修行了,而且将来还会感得多少劫多少劫的无间地狱果报……吓得两个比丘瑟瑟发抖,内心也因为罪业无法弥补而非常痛苦。是啊,一个跟随佛陀的出家人,居然没办法修行了,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事情吗?

还好这事被维摩诘居士碰到了,于是他就对优波离尊者说了如下的开示:

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诸法亦然,不出于如。如优波离,以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不?我言:不也。维摩诘言: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

唯优波离!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炎、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其知此者,是名奉律;其知此者,是名善解。

维摩诘居士首先就说:“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性是本质的意思,罪业的本质究竟在哪里?内、外、中间表示一切处。维摩诘居士说,罪业的本性是根本不存在的,于一切处了不可得。罪和福是相对而生、相对而灭的,如同生死一样,“相对”即不真实,所以既无真实的罪,也无真实的福。

比如禅宗三祖找到二祖,求二祖为自己消除罪业。二祖就说:“将罪来,与汝忏。”三祖说:“觅罪了不可得”。二祖即说:“与汝忏罪竟。”于是三祖就开悟了,如同大梦初醒一般,罪福之患从此烟消云散。因为《维摩诘经》也是禅宗风格的经典,所以维摩诘此时直指罪性本空。

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罪性本空不是没有罪业,罪业还是有的,但是并非真有,如同梦幻一样,如果你还在梦里没有醒来,梦境就是真的;醒来了,才知道梦境了不可得。比如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犯过性戒?杀、盗、淫、妄这些事情,细究起来可能都做过,如果不破除无明,这些罪业就是有的。一旦无明破除了,见到了不生不灭的自性,不再执着在相上,哪里还有罪福可言呢?所以这个罪福从哪里来的?就是从我们的分别妄想来的,如果没有分别,一切万法尚无从安立,何况罪福也?

“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执着有就是垢,垢就是污垢、罪业;了不可得就是

净。就象像佛陀讲的,如果心不清净,众生就不清净;如果心清净了,众生就是诸佛。禅宗二祖神光向初祖达摩断臂求法时,就说:“弟子心不安,请师父安心。”达摩说:“将心来,与汝安。”二祖良久道:“觅心了不可得。”达摩随即应道:“与汝安心竟。”了不可得的心还用安吗?它本身就是最清净的,就是安的,没有必要再去头上安头地给你安一下。

“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诸法亦然,不出于如。”所有一切的法性、罪性,都和佛陀所开示的心性是一样的,有罪福、生灭的分别就是垢;无罪福、生灭的分别,了不可得就是真清净。

一切万相都是缘起无自性的,比如身体,就是四大为缘成就的,没有这些缘,哪里来的身体呢?地水火风这些材料,活着的时候会在你身上,死的时候不在你身上了,就会再到别的地方去,并不会灭掉,这个过程完全没有生灭,只是随缘变来变去,这叫不变随缘。如果你只执着在自己这个身体上,那就是“四大聚拢为生”,“四大消散为灭”,生灭就出来了。如果你把心量扩大,把执着身体为我的这个颠倒识去掉,那就是另一番天地,“四大聚拢时,我亦不生;四大消散时,我亦不灭”,哪里有生灭可寻呢?所谓“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一切都是自性随缘的变化,而自性本身是如如不动的,这叫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就是“不出于如”。

讲完罪性本空的道理后,维摩诘接着就问了优波离尊者一个问题,进一步地启发他道:“如优波离,以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不?”心相就是真心的相,也叫本体——比如你优波离吧,你不是证果的阿罗汉吗?不是证见心的本体——心相了吗?那我问问你,当你证见本体、得到解脱的时候,本体有罪福的分别可言吗?

“我言:不也。”优波离尊者如实地回答道:没有。

“维摩诘言: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维摩诘说:不但是你这样解脱圣人的心体是无垢的,其他一切众生的心体,也是一样清净无垢的。(既然如此,哪里有真实的罪福可言呢?罪性如何不空呢?你为何还要在这里高谈论罪,给他们原本清净的心体上增加染污呢?!)

当然,括号里的话是我加上的,维摩诘居士就是想告诉优波离尊者:那两个破戒的比丘都还没有证得解脱,还是凡夫,内心是有罪福的分别的,这就是垢。他们破了戒,又那么地信任你,跑到你这里来毫不怀疑地恭敬请问,这是多好的指示见性的机会啊!可是呢,你不但不直接除灭其内心的执着——垢,令其安住在无分别妄想的真心上,甚至直接见性,反而罗哩罗嗦地说了那么多罪业给他们听。作为一个他们崇拜的前辈,把原本如幻如梦的罪福如此言之灼灼,不是更加重了他们内心的分别执着,令他们此生无法解脱了吗?到底是他们有罪呢?还是你有罪呢?估计优波离尊者也面红耳赤,无话可说了,只好一心听维摩诘继续开示:

    “唯优波离!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取我就是我执,执我为实有。维摩诘又叫了一声优波离,提请他注意,你好好听清楚了,妄想、颠倒、我执才是罪业;无妄想、无颠倒、无我执就是真净。比如释迦佛,也有金枪马麦之报,如果按优波离的说法,佛陀难道也是有罪业的吗?也是不清净的吗?显然不是的,佛陀内心清净,并无一相可得,金枪、马麦都如梦境一样,并无真实受者,只是凡夫以相论相,妄生分别。所以解脱的圣人也叫“无业行人”。维摩诘接着说:

“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法就是指因缘所生的万事万物,包括我们的身心世界,它的本质是无常,也就是“生灭不住”,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存在。所以说如幻、如电,如同幻术和闪电一样,好像是有,却根本停留不住,闪一下就过去了,只能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是不是这样?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我们虽然执着于万法,希望永恒,希望万岁万岁万万岁,可是没有一法能够为我们停留,这叫“诸法不相待”,甚至连一个念头都不会为你停住。我们自己可以体会一下,谁的念头可以停住?哪怕修行很有功夫的人,能够一心不乱地念佛了,你念一声,这一声也就过去了,再念再过去,一念生,必然会一念灭,生灭就是不住。

“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炎、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炎是阳炎,也叫阳焰,指烈日之下雾气蒸腾的样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切万法都是虚妄之见,像梦境、阳焰、水中月、镜中花一样不真实,全是以妄想为基础而产生的幻觉。

所以无论罪业还是福报,都是妄想出来的假象,并无丝毫真实可言。你如果信以为真就上当了,以为自己漂亮、有钱,又有地位,内心感觉很踏实,其实到死的时候就不踏实了,因为你的心一直安住的是有相的虚幻之法。罪业也一样,你天天想尽办法为业障忏悔,内心苦恼万分,还不如一日修实相法。

“其知此者,是名奉律;其知此者,是名善解。”如实地知道万法如幻,内心没有执着的人,才真正叫做奉持戒律,才会对戒律做出最完美的解释。所以很多人啊,学了不二法门之后,知道了一切法如幻,就开始胡作非为起来,可是你内心真的没有执着了吗?可能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了!如果有呢,哪怕有一点执着,你也就不名奉戒了,万一下了地狱,也怪不得别人,所以修行要用直心,不能自己骗自己。

 那么维摩诘居士对优波离尊者和两位破戒比丘做完如此的开示后,大家都解脱了内心的执着,从此安住于大乘无相法门,成为“无业圣人”,既没有罪业,也没有福业,这才是真福报。所以寺庙一般都有三个门,叫做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空门在最中间,这个是正门,进入空门就完全无相了;第二个叫“无愿门”,内心对世间所有的愿望都要放下;还有一个叫做“无作门”,世间所有的事业都不去做了。这三个门无论进了哪个,都能够解脱一切痛苦烦恼。

所以天眼和罪业,一个是福,一个是祸,福和祸的关系就是“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甚至是相互转化的,不是究竟实相。可是很多修行人往往在消罪求福方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误入歧途,却不会安住在一念未生之前,做真实不虚的无漏功夫。这样以分别执着来修行,那无论怎么修,都不能成佛的。就像《楞严经》里世尊批评阿难尊者一样,“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哪怕我们经历无量无数劫,毫不停息地勤苦修行布施、持戒、记诵经咒等等善法,也不如修一天无漏业的功德大,因为唯有远离罪福、远离增爱、远离分别的无漏之法,才是无上无比的真福报。

  发送给朋友| 打印友好
永嘉禅法
Email:319072@qq.com
© 2005-2022
保留一切权利
苏ICP备12078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