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自己修行的次第。虽然说圆顿褝法是不修而修,一即一切,“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但是究竟而言,即使在理上是没有修证,可在事上我们一定要一步一步地就路还家。所以,《楞严经》里面讲“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就是在道理上我们要一步到位,完全明了自心即佛的道理,而在实修当中却是一步一步地得到证实。所以自修也有一个次第,《证道歌》里面就告诉我们自修次第中的三点内容。
第一点是消业积德禅修基。消业积德是禅修的基础。如果你业障特别重,德行很差,那你就会被世间法所困,很难跟自己的真心佛性相应。
第二点是圆顿极谈觉方知。你要打开本来面目,见到自己的真心,只有觉醒而不迷失了,才能够知道;如果没有打开本来,没有离开自己的迷失状态,想了解佛法的禅心,基本上不太可能。禅的核心就是我们的真心。禅以直指人心为主要内容,当我们见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或者说看到了自己的真心之后,我们的修行才算真正上路。
在开悟之前,我们所有的修行,很遗憾的就是,全是盲修瞎炼。但是从因果上说,我们跟三宝接近,积累了三宝的福德资粮;听经闻法以后,又积累了智慧资粮。从理解佛法的这个角度来说,有相的修行,好像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还是落在有相、有为、有造作的修法上,跟我们的真心背道而驰了。可是这个冤枉路你还是要走,不走的话就在原地踏步,甚至会生起恶念来,很难控制,就走向三恶道去了。所以虽然是冤枉的,我们还是要顺着这条有为有造作的路往前走。
冤枉路走多了,有一个好处就是,你的脚跟硬了,脚力也练出来了,以后一旦到正路上,跑得就比别人快。没有见道的人,用功、修行、培福、积德,他会很在意这些功德,很在意自己诵了多少经,打了多少坐,禅定了多少次,或者觉得自己的心能够空到什么程度,静到什么程度。这些计较跟心性并无关系,都是在梦幻泡影当中。可是当你这些全训练好了以后,有一天如果你真的打开本来了,你就发现,你比别人修行快很多。
比如说,一个人德行很好,如果他打开本来以后,去度众生,别人一看这人德行很好,就觉得可信赖。可是如果一个人的德行还没有培养起来,也打开本来了,他去度众生就障碍重重,因为他的习惯是没有德行,众生也不会相信他。虽然他已经明白了道理,但是利他的障碍就很大。所以,我们在打开本来之前,按照禅宗的修法,要有大乘气象,也就是要有一个积极入世的态度,这是福。
第三点是用功秘要大圆觉。自己要能看得开,放得下。尽管我们放下的是妄想,还不是我执,不是真的放下了轮回痛苦,但是这比不放下也好一些。放下了贪瞋痴,至少是往天上走,不会往三恶道走。通过积累自己福德和智慧的资粮,把基础打好,一旦打开本来,上路就非常快。
一分为二地看,你不修不行,从有相的地方修不行,但不行也得修。修到最后你就发现,禅宗的直指都是对中上根的人,如果我们自认还是个下根众生,那你就要好好地打基础,把自己的根基培养得牢固一点。
当你见到了空性之后,会觉得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全是佛法,说与不说、做与不做都是佛法。如果一个人德行不够,比如说喜欢偷懒,觉得反正睡觉也是佛法,他可能就偷懒了,就天天睡觉算了,这样一来,他进步反而会更慢,所以一定要先把基础打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