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是告诫人天三乘。大家看《证道歌》的内容:
种性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二乘精进无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亦愚痴,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实解。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捏怪。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1.种性邪,错知解 “种性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这是总纲。佛法讲众生有五种不同的种性:佛的种性、菩萨种性、二乘种性、一阐提种性、不定种性。
有些人就是没善根,根性如此,这就是一阐提种性,断善根的;有些是属于二乘种性,只求解脱,不求利他,让他发菩提心非常难;有些人就是想能够利他,成不成佛没关系,只要能度众生,他就很开心,这是菩萨种性;有些人就要成佛,这是佛的种性。
最好的还是不定种性,可塑性很强,心念不是特别固执,解脱可以,成佛也可以,菩萨我也要修,心量很广大,不会固执。有些人就是一根筋,一条路走到黑,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如果坚持善的,有成佛种性的,也有成就菩萨的;如果坚持不好的,就是一阐提,死活就是不信佛法;不定种性的人,我们可以好好地调教自己。
种性如果邪了,他的知解就会错。用一佛乘的圆教思想,或者禅宗的顿悟要求,来看大家修习佛法的知解:如果你只执着做一个好人,那么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就很有限,你的生命本来是一个无价宝藏,摩尼宝珠,你可以生生世世都不用贫穷的,结果你换了一餐饭吃完了,接下来又要饭去了,这太可惜了。我们的心性这么圆满,都可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每天都可以不烦恼,乐呵呵的,但是我们却只拿这个作为一种信仰,给自己找一些行善积德的理由,而自己的内心还在烦恼痛苦。这就是人乘,只要做好人,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很狭隘。 天乘就是在禅定的快乐当中,随时都保持清净善良,没有任何恶的念头,纯粹的善良。但是在纯粹善良的背后,还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自我意识,对心性的理解就会是错的。就是说,如果种性不正,理解上一定有错误。
这里更加直接地指出来,“不达如来圆顿制”的人,都是属于知解错了。智者大师讲天台宗的圆教修行,首先要大开圆解,就是要能够理解宇宙人生的诸法实相。五品位的凡夫,叫圆伏五住烦恼,还没有见道,没有见到空,但是可以理解,这个理解就是一切法都非常圆满,都是诸法实相。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这十如是就体现在你的生命中,那你的生命往前走是圆满,往后走也是圆满;你修是圆满,不修还是圆满。这样的观念一点缺陷都没有,非常圆满,但是这不是一个借口,而是要你去感受。
你理解了以后,去感受你的生命像圆球一样,到哪里都不会倒,你的任何一小点都是支撑生命的重心所在。你在这里听课,你的全部生命其实就在这里,包括你的财产、家庭、事业、名利,你的所有其实就在这里,没有在别的地方;你等会儿出去了,就在出去的地方,那里就是你生命的重心所在。所以你做了善事,其实你生命的全部就在善这里;如果你做了恶业,你的全部生命也就在恶那里;如果善业得善报了,你就在善报那里;如果恶业得恶报了,你的生命就在恶的那里。所以,真正圆满的生命,无论滚到哪里都是圆满的。但是我们偏偏会贪着快乐,舍弃痛苦,好像自己生命的内在有漏洞,不停地需要用外在来填补,如果这样,我们的圆解就没有了,没有大开圆解的人,其实都是错的。 2.二乘无道心,外道无智慧 “二乘精进无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二乘就是声闻乘和缘觉乘,也叫小乘和中乘。天台宗讲三乘教法,佛比喻成三车,叫羊车、鹿车、牛车。羊车是声闻乘,鹿车是缘觉乘,牛车是菩萨乘。
小乘就是修四谛法,观察世间一切都是苦。苦的原因就是有我执,有贪嗔痴。把这个我执拿掉了,就证得涅槃。证得涅槃是有修行方法的,就是修三十七道品,用一定的方法来看到内在的无我,证得了空性,就是解脱生死,证入涅槃了。所以声闻乘的修法,就像现在流行的内观一样,观察所有的烦恼根源从哪里来?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自己会痛苦?为什么对情、爱这么执着?那你就看自己的根源,到底你内心需要的是什么?然后你观察到:“原来内心有一个自我,有了自我就有我所需要的东西。”世间有相的都是无常,观察无常的背后,就能看到一切都是无自性的。如果看到了自我的本质是没有“我”,你马上就进入涅槃,这就是声闻乘的修法。 缘觉乘是修十二因缘:我们每天为什么会不停地努力去争取,去精进?去争取是因为你有所爱的东西,如果没有爱,你就不会动了。为什么会有爱呢?因为你有感受,感受好了你就爱,感受不好了就拒绝,所以有爱是因为有感受。为什么会有感受呢?是因为你的六根和六尘接触了,接触了就会有感受。为什么会有接触?是因为你的心和物相对立,心物如果没有对立,就没有能接触,也没有所接触,心和物相对立就是名色。这个名色从哪里来呢?是你起心动念了,如果你一个念头都没有起来,也就不可能有后面的这一切。为什么会起心动念?就是你心的最根源,还有一点动的地方在那里,要看到那个动的前面,还有一个不动的。不动的那个是什么?就是无明,是“我”。你看到那个不动的自我以后,再透过去,不动的自我就没有了。这是缘觉乘的修法。
二乘人精进用功,也能看到而且破掉我执。为什么说无道心呢?因为《证道歌》所证的道,是大乘的中道实相,就是要把宇宙法界所有法的真相都表现出来。你证得了空性,明白了无我,只是认识生命真相的第一步。声闻乘、缘觉乘的根本只是证得了生命的本体。
但是生命中有各种各样的妙用,大乘菩萨的庄严净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还有华藏世界的种种庄严,都是生命的本能。生命本来就有无数的功能,无数的能力,内在的无我,只是所有能力当中最根本的一点,只是本体而已。如果你停留在这里,你就走不上中道实相的那个道,什么妙用都没有,但好在不痛苦了。我们如果不进入涅槃,不证得无我,生生世世就在轮回中,一直是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所以解脱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但是如果精进用功,证得空性后,不能起妙用,就像佛说的那样,都是焦芽败种,长不出菩提树苗了。 如果我们的生命只是把痛苦消除,对轮回来说有意义,但是没有快乐,这个涅槃叫寂静,完全在寂静的世界里。我觉得学习佛法第一步要证得无我,然后第二步要有菩提心,能够利益一切众生,把生命的真相全部开发出来。所以,二乘人还是没有道心。
“外道聪明无智慧。”外道在佛法里面有两种:一种是凡夫外道,一种是指声闻弟子。
凡夫外道就是六道轮回当中的外道,像哲学家,他的聪明都是第六意识妄想构造起来的,他通过知识的积累,通过自己的第六意识,在可以证实的现象上面,研究得很圆满,也能够触类旁通,贯穿得很有道理,但他不是有智慧。知道世间和出世间的真相才叫智慧,从佛法角度讲,实际上就是般若。世间的智慧只是聪明,出世间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如果你的生命在痛苦流浪,你都找不到那个根,脚跟都不能落地,就不能算是有智慧。
释迦佛时期的印度有六十二种邪见,九十六种外道。中国其实也有各种各样的知识学问,包括后期宋明理学,还有魏晋玄学,他们的思想很活泼,很有意思,但是哲学家的生命在死亡之后,是否能真正超越三界,按照佛经来评判一下,基本上没有什么希望。因为他们很难破除自己背后那个强烈的我执。自己破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有大善根的再来人;指导他破也很难,我们多年闻思佛法,想把我执破除都很难,他们一般都没有机会。
另外一种外道是指已经解脱以后的声闻弟子。佛说中道实相之外的都是外道,也只是聪明而已。对于大开圆解的菩萨来说,二乘人只明白空也是属于一种聪明,还不是真正的大智慧,因为没有中道智慧。 3.执指为月,不得自在
“亦愚痴,亦小騃”,愚痴就是没有中道的智慧;小騃就是小丑,不能真正登大雅之堂。
局限的思维、世间法都是在第六意识的妄想心当中,你能不能把妄想停下来以后,用你觉照的力量,看到自己的真心?真心遍一切处,真心自生智慧。慧能大师见到五祖的时候,就说:“弟子此心常生智慧。”自己心里面自然涌现出来的智慧,能超越世间的知识和各种局限,从禅宗顿悟的角度看所有的知识学问,都是小意思。
“空拳指上生实解。”我们捏起来这个拳头,好像真的有个拳头,其实拳头和手掌没有两样,外在的相变化了,所有的材料都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但是一拳头打过去还会痛,巴掌打过去就不痛。所以世间万法有用,但是没有实体。
把世间的学问都当成了“实解”,这是我们凡夫的共同心态。大家都觉得我很真实,让你把那个我放下,就是放不下,其实是偷心不死,舍不得。轮回还没让你感觉到真的很苦,你觉得还有奔头,还是有可以抓得住、舍不得的地方。如果你真的愿意舍得,也就舍掉了,你的东西少了没有呢?没有少。这样没有增加,那样也没有减少,所以《心经》讲“不增不减”。 “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捏怪。”这是指在实际用功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执指为月”。这是个比喻,我们把佛经所说的一切教理,祖师大德的开示,乃至禅宗祖师的棒喝,都比喻成标月指。标月指就是为了告诉大家月亮在什么地方,用手指给你指过去,你要顺着这个指头,找到月亮。你不知道月亮在哪里,看了指头,以为月亮就在指头上,那就错了。
所有佛经的开示都是标月指,你要通过语言看到言外之意。如果你只记住了那些名相和概念,就以为自己已经理解了,那就是执指为月,把指头当成了月亮。你不但没有看到月亮,而且连指头都看不到了,因为你把指头当成月亮了。有很多人没有看到佛经的意义,觉得好像背了经书,这个经就是他的,其实你背下来也不是你的。如果你还在妄想颠倒、烦恼当中,对你也没什么作用。 所以执指为月的人,用功就特别辛苦,受了再多的苦,都是白受。我们每个人都会吃这种冤枉苦头,比如说你要打坐,要用功,打坐就觉得坐的时间越长越好,吃的苦越多越好。结果天天在那里熬得腿痛,痛得不行了,还要熬,熬得时间到了,很开心——“我今天坐得很多”,其实这个跟修行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你不熬又不行,不顺着手指头去看月亮也不行;如果顺着去看了,你就执着在这个指头上,还是不行。包括听经闻法,你不听肯定不行;如果以为听了就是你的,还是不行。
在实际用功上还是要去做,闻思教理以后要想到,自己是否在“根境法中虚捏怪”。“根”就是我们的意根,六根以意根为根本,以我执为根本。“境”就是所有的对境,包括听闻教理,寺庙、三宝、众生,我们的人生百态。在心和境相对的时候,我们总是要抓住一点,觉得这个很好,抓住了,又觉得那也很好,抓来抓去,自己就到处流浪。要亲近这个善知识,亲近那个善知识,学这个法门,又学那个法门,学得头都大了,反而不知道看自己的心,也没有证得内在的无我。
这个“虚捏怪”形容得很好,大家用手指头把眼睛稍微挤一下,你看一盏灯就变成两盏灯了,重影就出来了。“虚捏怪”就是在你自己脑子里面想象出来的很多道理,实际上都是假的,不是真的。 有些人打坐用功时走火入魔了,境界现前,对这个境界特别执着。“师父啊,我怎么昨天晚上打坐的时候,腰里一条蛇捆在那里,受不了。”三更半夜,又哭又闹,这就是“虚捏怪”。他对自己的心和外在的境,太执着、太固执了,今天梦到这个,明天看到那个。“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学教理的人,对内在执着的相和外界存在的相,都不能了然。
教理告诉我们,诸法实相有十个范畴,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所有的事情都有前因后果,哪怕是梦境或者是打坐当中出现的幻觉,也有前因后果,不是无缘无故的。但是幻觉有它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它是幻觉,在另一个范围就是你的业障,就是你的行为惯性造成的,这样分析,你就觉得很坦然了。如果你不懂这个道理,感觉好了,就很喜欢,就执着它。要么就恐惧、害怕,要想办法去对治它。其实也不用对治,一切梦境或者是修行的境界,都有一定错误。有些人心静下来了会开发出一些特异功能,有些人学了《易经》,就靠《易经》吃饭了,到处给人算命、算卦,也看风水,实际上在他的生命中都是“虚捏怪”。要想真正了悟自性,这些现象都要靠自己透过去。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这句话是用功的要点。“一法”就是根、尘、识,十八界都叫法。“根”就是你内在的,连妄想都没有的那个。如果你看到内在有一个没有妄想的自我,没有妄想的明明了了,就是法执,不是如来,不能得大自在。要把这个内在的明明了了的根,也舍弃了。“尘”就是所对的一切相,不管是声音也好,图像也好,看见的也好,感受到的也好,都是外在的尘。“识”就是你脑子里想到了。如果你要给自己的内证境界下个定义,说:“这是开悟的境界,这是成佛的境界,这是解脱的境界,这是着魔的境界。”你所有的判断和下的定义全部都是妄想,全部是有一个法在那里了。
所以“不见一法即如来”是万法归一,一不可得。如果还有一个一,你就不能真正自在,所以心性是无有一法可得的。当你无有一法可得,把根、尘、识这三样全部舍弃干净了,你的眼睛能看,耳朵能听,你内在的生命已经完全无我了,再来观察一切能观所观,都是自在无碍。所以,观世音菩萨也叫观自在,从内证修行是古佛再来,也有人说永嘉大师就是观音古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