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重悟无生就是虽然犯了重戒还能悟到无生之理,这是大乘禅法独特的忏悔重罪的方法。
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饥逢王膳不能餐,病遇医王争得瘥。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勇施犯重悟无生,早时成佛于今在。很多人在修道过程中,过去或者现在都犯了很多错误。这些错误可能是犯戒、犯重戒,甚至犯罪、犯重罪,按照因果规律,这些罪都会受到疾苦的恶报,给我们生命造成强大的障碍,就叫“业障”。“业”就是身、口、意三业,恶的三业就会造成障碍,善的三业没有障碍。业障深重就是造的恶业太多了,障住了我们生命正常的运作。比如说生病了,我们就没有办法正常生活,这就是业障。生烦恼也是业障,各种逆境现前都是我们的业障。,不通畅、不顺利都是属于业障。这个业是有因必有果的,障碍是可以通过忏悔消灭的。
1.事忏和理忏 忏悔有事忏和理忏。
事忏就是我们要拜佛,向佛菩萨发露罪愆,就是“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认识到过去的错误,从此断掉相续心,就是从此以后再也不犯同样的错误,现在开始重新做人。但是如果犯了重罪,只这样求忏悔还不够,必须要见好相,见到佛菩萨放光、摩顶,慈悲加持你,告诉你业障消除了,这才算罪业消除。所以这样忏悔重罪相当难,这是事相忏,要通过事相才可以忏悔。
理忏在道理上讲好像更容易,但事实上更难。理忏就是从一切法的本质、内涵去忏悔,就是“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这不只是要断一个相续心,以后不再犯这种错误了,而是要把你起心动念的生灭心消灭了,以后不再用妄想来指导自己的生命,而是以真心引导自己。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待人接物,有各种价值观念和快乐痛苦的感受,都是建立在妄想的基础上。如果明白了真心,就会发现这一切世间的追求、一切逃避都毫无意义,都是镜花水月、海市蜃楼,没有一样能真正抓得住。真心没有显现出来,我们妄心所创造的世界观、人生观,包括各种价值观,都是短暂无常的。 所以理上忏悔就是,“心若灭时罪亦亡”,看到罪是从自己的妄想心生起来的,妄想心如果消灭了,这个罪也就没有了,妄想和罪业这两样都是空的。《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能够把外在的色法、内在的心法全部空掉,一切苦难就都能超脱过去,所有的业再也不会障碍你了,所以“心亡罪灭两俱空”才是真正的忏悔。
通常情况下,“了”有两层意思。永嘉大师告诉我们“了即业障本来空”,这个“了”是指理忏,就是了生死,要解脱生死轮回之苦。
“了”的第一层意思是要从道理上了解,用我们的智慧去了解生死真相。生死就是从生下来到死的过程。人在贪生怕死的前提下,有自我的感觉,有了我执才会来投胎,来到这里,就有生死。我们在生死中随业流转,追求快乐,害怕痛苦,可往往追求来的全是痛苦。迷惑了造业,造业了又受苦,受了苦又更加迷惑,更加迷惑就更加造业,轮回不息,恶性循环。
如果能看清这种情况,回光返照,明白这些痛苦的根源是从妄心而来,妄心是建立在无所得的自我上,我们在无所得的自我上,头上安头,假设了一个自我意识。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自我意识当中,想象自己是一个好人,或者是一个坏人,或者是一个很倒霉的人,一个很有出息的人,背后总有一个自我感觉。自我感觉使我们所向都有障碍,所到之处要么舍弃、逃避,要么去追求、贪得,所以贪嗔痴都是建立在我执的基础上。 如果不了解这个我执,你会生生世世围绕一个假设的自我,千辛万苦造种种的善恶之业。但是如果你了解了,就知道原本就没有这个自我,只是自我的一种感觉而已。但是这种感觉又很亲切,所以想了解我执也并不容易,需要一定的禅定功夫,观察到妄想停止下来,背后那个自我的存在。有时候觉得自己的长相怎么样,好像这个身体就是自己。有时候你身体很健康,什么烦恼都没有的时候,心却很乱、很难过,这个时候你发现那个难过的我好像也不是身体,那可能是想法——想一个人、一件事,事情想不通了,心里就乱了。但是当你的妄想全部停止下来了,什么想法都没有时,还是感觉到有个我在那里,这个我到底长什么样呢?你就不知道了。他没有想法,也没有长相,没有看法,没有动摇,什么都没有,却有一个自我的感觉,这个自我感觉就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大家明白到这里,就是了解了。
揭开了自我的面纱以后,世间一切有为造作的法都是公平合理的,都是按照因果缘起的规律来展现的。如果你造了恶业,自然就受恶报;造了善业,自然有善报给你,你不用在那里怨天尤人,也不需要担惊受怕。好的事情来了不用得意,坏的事情来了也不用抱怨,因为这一切都是你自己造的因,自己感召的果,而造因感果的背后没有一个真正的自己。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就是没有了解,这是第一个层面。
其实见道的人,就能见到背后的无我;如果看来看去,还是感觉内在有我,就是没有见道,没有了了分明地见到无我。 “了”的第二层意思是了断,这是指功夫。你已经见到了无我,但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已经习惯有我了。有些人在禅修的时候也感觉到无我,但是遇到事情就把我摆出来了。摆出来以后,自己也不喜欢,可还是要跟别人吵了再说,生气也要气过了再说,这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惯成自然,就是业习。
业的习气会形成一种惯性,本来自己可以清净的,它就是不让你清净,因为已经习惯不清净了。不清净的力量超过了清净的力量,自然就感觉不到清净。所以,业习的力量会不自觉地障碍自己。这种障碍要用了手功夫才能消除,佛经里面说就是把四十二品无明全部断尽,证入常乐我净的涅槃四德,这才是最后的了手功夫,三觉圆满,万德具足。这个“了”就是圆满成佛。
见道和证道这两者,见道是第一层“了”,但是没有功夫;证道是第二层“了”,是修道的“了”。永嘉大师告诉我们的“了”,如果从知见上说,那只是见道。有些禅宗祖师一见道了,身心痛苦马上消失,尽管果报不一定很好,但是他心中的障碍已经完全消失了,所以是“了即业障本来空”。
业的障碍很多:我们修行上的懈怠、放逸,平常生活当中,为财色名利去追逐的心态,或者身体有病,环境不自由,周围的人事不顺利,全部都叫做障碍,都是过去业的障碍。但是如果内心“了”了,知道都是因果关系,心里自然就坦然了,就愿意去接受,对我们的生命来说,种种的障碍就不再是障碍了。所以,障碍是看你的心怎么去处理,如果有一颗善良、正面的心,用解脱的心去处理,所有的障碍都是理所当然,那你就没有障碍可言。即便是明天死了也没有障碍,就是生病也不叫障碍,因为你的心没有障碍。一切都是按照因果来的,你不会觉得谁对你不好,或者这个世界哪个地方不公平,因果是最公平的,如果感受到了这个,业的障碍马上就消失了。 但是“未了应须还夙债”,夙债就是过去欠人家的债,如果你没有“了”,没有见到无我,也没有见到空性,还在那里造业,造业以后,还很固执,那么过去欠别人的债,你还是要还的,因缘成熟的时候,一定都得还。所以讲“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一定要自己去承受。
最关键的是我们要了达,自性本具圆满清净,不生不灭。蕅益大师看到《楞严经》的一句话,说“世界本空,空生大觉”,他立即豁然开朗,开悟了。世界一切万物的本质其实都是空的,没有一件事物是真实存在的,眼睛看到的这些色相,随时随处在刹那生灭。就像去电脑聊天室里面聊天,别人新注册一个名字,换个马甲上来了,你跟他聊,你骂他一句话,他也不生气,其实那只是一个名字而已。但是有很多人,对方在电脑上,你根本不认识,在现实世界里面没有那个人,你会跟他生气,会跟他聊出感情来,还网恋,这个问题还很严重。
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执着也是如此,就是《楞严经》里面讲的,我们妄想坚固执着,才会产生色法的世界,也就是说我们的心会有力量。心是有磁场的,你坚固执着慈悲,然后你看到什么都觉得有慈悲的心,你旁边所有的事物都会转变成慈悲的磁场;如果你总是去看那个讨厌的事物,越看越讨厌,最后你看见的整个世界都充满了讨厌的人和事。这就是心的力量,开始时磁波很疏散,不断地坚固执着,磁波就会慢慢集合起来,变得力量巨大。 就像我们看的动画片一样,如果只有两张图片一摆,你一看:“这是两张照片而已。”但是如果一秒钟播放二十张,就是一个连贯的动作,你就看不出单张的图片了。其实,我们看到的外境全部都是快速播放的图片,它变化的速度很快。我们觉得这个人好像是以前见过的那个人,其实不是,早已经“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了。我们总是执着地认为,十八年前的我和现在相同,其实早就不是了,但是如果我们执着得很深,那也没有办法。
色、受、想、行、识五蕴当中,识蕴最微细,我们看不到,识蕴再进一步就是行蕴,行蕴再坚固执着就变成想蕴,想蕴就已经有图像出来了。你想到一个人,这个人长什么模样就出来了,有影像出来后,你对他就有感觉了,感觉这个人是好是坏,这个感觉再坚固一点,就会成型变成色法。所以一般来说母亲怀孕的时候,子女在肚子里面,母亲想什么子女就像什么,想佛菩萨多了,子女就会像佛菩萨,如果想丑八怪想多了,生出来肯定是丑八怪,她的心念就会感召到这些变化。 我们过去的妄想太多了,把外在世界都感召成现在这样,但即使这样,它的本质还是空,还是不生不灭。看不到这一点,我们就没有勇气去承担空性。我们总觉得人生的成就要有所表现,人生的意义总是要有东西抓得住,好像这样才是真实的。事实上抓得住的东西是枝末,是用,是相,它的本质就是空性,只有你了达空性,才真正明白,无所得才是一切法的根本。没有正视空性的勇气,业障就一直会障碍我们,在生活中处处会有障碍;如果你了达空性,那你的整个生活,一切境界,都没有任何的障碍。
有了障碍以后,一方面自己内心会非常脆弱,没有承担的力量;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空性本来就圆满具足、清净庄严、不生不灭,你却没有勇气去承担。这就是我们凡夫众生苦乐参半甚至苦多乐少的原因,苦的、恶的、负面的你放不下,正面的、好的你又提不起来。其实承担了好的,坏的自然就消除了。所以说“饥逢王膳不能餐,病遇医王争得瘥”。肚子虽然很饥饿,皇帝赐给了你御膳,你为什么不能餐呢?因为内心处于低劣、胆怯的状态,就不敢承担。其实背后的意思是说,人人都是佛,但是我们不敢承担自己是佛,凡夫很难从自己低劣的心态里面走出来。
《法华经》里面讲,有个穷子,他的父亲是大富长者,荣华富贵,他父亲看到他回家以后,马上把他叫过来,想把家产给他,父子相认。这个穷子当时就昏厥在地,吓得不行,他想:“这肯定要把我抓过去,要么就判我刑,要么就让我吃苦了。”大富长者只好说:“算了,让他走吧,不要留着他,因为他心力狭劣。” 我们很多时候用功修行,没有承担的勇气。你可以是菩萨,但是你总想:“我毕竟是一个凡夫。”特别是女众:“我毕竟是个小女人。”她觉得好像总要撒撒娇,不敢做大丈夫。实际上每个人的心性都是平等的,跟佛都没有差别,“饥逢王膳不能餐”就是自己没有勇气去承担。
你有病遇到了医王,本来医王给你药,吃下去就好了,可你就是放不下,就是“争得瘥”,原因是你执着这个病不放。这比喻你现在遇到了圆教顿悟的禅法,如果你在当下一念心,观察妄想本来是空,清清楚楚的这个东西就是我,放下我执就见到了心性;如果你不能直下承担,你的业障还是空不了。能够直下承担,就是得到了医王的救治,所有的病全部消除。
2.在欲行禅,火中生莲
“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在欲行禅靠的是知见的力量,而不是外在的行为,这是《维摩诘经》里面讲的。维摩诘菩萨示现居家,有妻儿子女,但是他的知见、功夫却是大菩萨的境界。他有妻儿子女,当然也有家庭生活,也有夫妻生活,可是对他的知见没有什么障碍。大菩萨能够看到五蕴皆空,不会贪着世间的欲望,一切行为就像《华严经》里面讲的,“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在他的境界里,每一个灰尘里面都是佛菩萨,从头到脚,从厕所到喜马拉雅山,一切山河大地,一切微尘,无非是佛土的清净庄严而已。这样来说,无论是在欲行禅,还是在哪里行禅,其实是完全平等的。无论在家、出家,还是吃饭、喝水、吃菜,没有一样是离开心性,离开本觉的,知见的力量非常强大。 “火中生莲终不坏”,有一个佛教故事,释迦佛出家后第六年才有了儿子罗睺罗,一般人都怀疑耶输陀罗有问题,老公都出家六年了,才生了孩子,其实是罗睺罗在他母亲肚子里面怀了六年。罗睺罗过去世把一只老鼠在老鼠洞里面堵了六天,第六天想想不对劲,就把它放出来了,结果他来生就在母亲胎里面待了六年,所以我们不要堵老鼠洞。释迦族的人都觉得这件事败坏了家族的名声,就把柴火堆起来,让耶输陀罗抱着罗睺罗跳到火里面去,要把她活活烧死。但是耶输陀罗很清楚,只有释迦佛指腹成孕,自己并没有任何不良的行为,所以她当时就祈求释迦佛,说:“瞿昙菩萨,你自己去修行了,我现在要遭殃了,你如果有灵感,要来救我们母子两个。”结果她抱着罗睺罗跳到火里面去以后,火中间就生出一朵莲花把他们托住了。
“火中生莲”的意思是如果悟到了心性是空,是无所得,我们虽然在五欲红尘当中生活,生老病死、种种忧悲苦恼都纠缠着我们,可是我们的内心并没有任何损坏。不要觉得人生好像有很多痛苦的遭遇,明白心性不生不灭之后,从来就没有受苦的人。我们觉得受苦是因为自己执着色身,执着世间的情感,妄想颠倒,如果明白了心性,这中间并没有苦可言。“火中生莲”和“在欲行禅”都是说,从表面上看起来,外在的环境好像都不可取,但是这中间有摩尼宝珠,掌握了这颗摩尼宝珠——不生不灭的真心,当下就可以消灭一切痛苦。 3.勇施犯重悟无生
后面还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勇施犯重悟无生,早时成佛于今在”。这是释迦佛在《佛说净业障经》里面讲的,大家有机会可以看看这本经,是净诸业障的一部经。
在过去久远劫前,无垢光如来在世说法,有一位勇施比丘,是修大乘行的,就是“外现比丘相,内秘菩萨行”。勇施比丘长得非常英俊潇洒,庄严清净。有一天他出去化缘时遇到一个女子,这个女子看到他以后,就爱上他了,茶不思饭不想,身体变得弱不禁风,很痛苦,一病不起,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得相思病了。她母亲爱女心切,就去殷勤地请勇施比丘来应供,他来了,这个女子马上就好了,但是等他走了,又不行了,就是太想他了。
因为她特别爱他,所以对他特别好,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两个人就动了感情,后来就犯了淫戒,这时候勇施比丘也不能自拔了。女子的丈夫发现这个比丘怎么天天跑到他丈母娘这里,两个人经常去那里,到底干什么?他觉得有问题,就想把这个和尚杀了。勇施知道这个情况以后,就想办法买了毒药,让这个女子把她老公给毒死了。毒死以后,勇施就很痛苦了,他本来还觉得爱得挺好的,结果怎么自己一个修行人,跟人家有问题了,还把人家老公毒死了,犯了淫戒,又犯了杀戒,两条戒都破了。
他痛苦得疯狂了,到所有的寺院求开悟的人,问能不能帮他忏悔这个罪,一边哭一边走,在一个寺庙里碰到了一位菩萨,这个菩萨叫鼻揉多罗菩萨。鼻揉多罗菩萨有大神通力,一看他这么虔诚,又犯了重罪,说:“你的罪还是有办法忏悔的。”那么怎么忏悔呢?菩萨就把他带到一个树林里面,就在树林里面显神通,进入如来宝即三昧,全身放光,每一个毛孔里面都出现无数的佛,这么多佛都放光照在勇施的身上,无数的佛都给他讲法。 讲了“诸法同镜像,亦如水中月,凡夫愚惑心,分别痴恚爱,法无作无处,如虚空清净”。勇施听了以后,立即进入如镜影观。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看到的一切法都是镜中的影子,不是真实的。我们世间轮回的这一切,都是水中的月影,而不是真正的月亮,凡夫因为愚痴迷惑,在其中分别爱恨。一切法的本身就是无作,因为法性本来是虚空,无所造作,也没有处所。处就是十八界,十八界就是六根、六尘、六识。五蕴都是空的,十二处、十八界也不可得。让他认识到不可得以后,说“如虚空清净”,就是整个法界都像虚空一样,本来很清净。
勇施听到这里就证悟了无生,才观察到其实自己过去世跟这个女子、她的丈夫,也是有这个因,才感召到今生的这个果。才知道杀别人也是因为别人杀过他,他跟别人的妻子这样,也是别人跟他的妻子以前曾经这样。完全看到了因果缘起和背后无所得的空,他就从中开悟了,然后精进修行,很快就成佛了。释迦佛说,那个鼻揉多罗菩萨就是弥勒菩萨,勇施菩萨现在已经在娑婆世界的西方,无量恒河沙佛国以外,在那里弘扬佛法,他的国土叫常光净土,佛号为宝月如来。这个故事的意思不是说犯重罪不要紧,而是说悟无生更重要,你悟得无生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源所在。
4.如来秘诀,明心见性 师子吼,无畏说,深嗟懵懂顽皮靼。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见如来开秘诀。有二比丘犯淫杀,波离荧光增罪结。维摩大士顿除疑,犹如赫日销霜雪。
这也是指大乘的禅法。
“师子吼,无畏说”,就是一般的人不敢讲,犯这么重的罪还能够悟道,不明白大乘心性的人是讲不出来的。历史上也有很多犯重罪的人,一念心忏悔了,马上就消除了这个罪业。
“师子吼”没有畏惧,百兽一听到狮子吼的声音,马上就趴在地上不敢动了。这代表佛所说的正法,世间所有的声音,在佛法的声音之下,都显得微不足道。
“顽皮靼”是指小兔子,就是小兔子懵懵懂懂的,什么都不懂,执着这个,又执着那个。比喻很多人在修行路上,为了一点小小的威仪,就在那里觉得自己犯罪了,抓不住根本的地方。有些人学佛很多年了,到庙里面看到别人穿裙子,觉得罪业太重了,搞得别人都不敢来庙里了,当然我们要告诉别人到庙里面不要穿裙子,要威仪,要教别人规矩。但对于那些什么都不懂、没有进过佛门的人,你应该有慈悲心,慢慢地去调教、引导她,不能让她觉得好像佛门太可怕了,一进来动不动就是犯罪,就是错误,搞得人家都不敢来。没有方便,往往会把很微小、无足轻重的事情,放大得好像特别严重,生死大事反而看不到,什么都不管。 “只知犯重障菩提”是指一般没有智慧的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重罪是指杀、盗、淫、妄,破这四根本戒都算重罪,犯重当然是障碍菩提的,但是他又说“不见如来开秘诀”,如来在这个背后还有秘诀可言。
戒律可以分为别解脱戒和菩萨戒。别解脱戒的每一条戒都趋向解脱,以四分比丘戒为根本,也叫小乘戒。小乘戒重视戒相,就是戒相条文规定你怎么做,你就必须按照这个去做,如果你在戒相上犯了错误,它也有相对应的结罪。就是如果犯了什么罪,你就要堕落在哪里多少年,在戒律里面都讲得很清楚。比如说破杀生戒要堕地狱,在哪层地狱多少年;破偷盗戒,偷了多少,然后在哪层地狱呆多少年;犯淫戒要堕到无间地狱多少年,有些是多少劫。一劫有多少年是可以折算的,戒律里面都讲得很清楚。佛看到每个人犯的罪,有障碍菩提的因果在,所以根据因果的规律来结罪,这是障菩提。
大乘菩萨戒是心戒,更重视内心世界。外在行为可能犯错误了,但是你内在的发心会超过外在的错误。比如说《大智度论》里面讲:五百个商人到海里采宝,回来的路上,有一个人动了邪念,想把四百九十九个人都杀掉,自己独吞一船的珍宝。他磨刀的时候,被一个在打坐的菩萨看见了,也看见了他的起心动念,这时候怎么办呢?菩萨要是叫起来,这个人肯定没命了,其他人肯定过来把他打死,那些人都犯了杀人罪,罪过很重;如果他不讲,这个会把别人杀死,那他的罪业也很重;如果菩萨悄悄地去劝他,菩萨也会被他杀死,这人罪业还是很重。想来想去没办法,菩萨就自己去把他杀了,菩萨知道杀人要下地狱,怎么办呢?菩萨就发心,“那就我下地狱吧”,没有其他的办法。但是菩萨在地狱里面却感受天人的福报,一点痛苦也没有,这是他的心力超过了外在的业力。外在业力的果报也有,否则就没有因果了。 小乘罪很难忏悔,特别是四根本戒是不通忏悔的,必堕地狱无疑。但是大乘戒有时候还可以忏悔,你要了悟无生才算忏悔。也就是说,如果现在已经破了根本戒,下一期就要下地狱,在下地狱之前,赶紧解脱,心安住在无生的世界里,然后即使你下地狱也没关系了。犯了重罪就会遭受果报,凡夫下去当然会受苦,解脱了以后就是下去度人了,到那个地方去做榜样。
每个人都有成佛的可能,但是如果你现在不成佛,就会在轮回里受很多苦;你现在赶紧先成佛,再来做人,就是千百亿化身来度有缘众生。虽然果报一样,但是你内在的感受完全不同,所以大乘更重视内心的开悟,你悟到了无生之理以后,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
所以说“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见如来开秘诀”,有些人在内心始终纠结于戒相上犯的错误,就是没有看到如来还有这个秘诀,这就是天台宗讲的“大开圆解”,禅宗讲的“明心见性”。如果没有明白心性,这个秘诀就没有用。
5.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有二比丘犯淫杀”是《维摩诘经》里面讲的故事。 有两个比丘,一个犯了淫戒,一个犯了杀戒,他们去请教优波离尊者。优波离尊者持戒第一,是律宗的祖师,律藏就是他诵的。尊者就根据戒律,说犯杀戒要下地狱多少劫,在哪个地狱受多少苦,犯淫戒的人要下地狱多少时间,直说得两个人好像是杀人犯被抓住一样发抖。 正在害怕的时候,维摩诘大士过来对优波离尊者说:佛的智慧像太阳光一样,你这点智慧像萤火虫的光一样,是不够的。尊者就向大士请教。维摩诘大士开示说:佛讲一切法不可得,生也不可得,灭也不可得,善也不可得,恶也不可得。这两个比丘的心慢慢安下来了,接着听下去就开悟了。
其实佛经里面讲的很多故事,都是给我们的示现。这两个比丘都有宿世深重的善根,才能碰到维摩诘这样的大菩萨,而且一听他讲法就能够了然。开悟了以后,他们的疑心就完全消除了,所以后面说“维摩大士顿除疑”,把他们的疑心去除了以后,“犹如赫日销霜雪”。
天台宗的忏悔有实相忏,就是你明白了诸法实相以后,那个忏悔才是真正的忏悔,叫做“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在《普贤观经》里面有一段话讲实相忏,就是“若遇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你想忏悔,要坐在那里念诸法实相。实相就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世间一切都有因有果,因、缘、果、报是必然的。你造了这个罪,根据这个罪必然会产生它的结果,可是这一切因果缘起的背后,都是无所得的空性,我们正因为不明白这个空性,所以生生世世在这里轮回。 如果你明白了空性,你就心甘情愿地去接受自己的因缘果报,在天堂没关系,下地狱也没关系,地狱和天堂都是空的,人也是空的。虽然人的本性是空的,可是我们的家庭,妻儿子女,还是宛然存在,这种宛然存在就是因缘果报的道理。所以一旦你把从相到性、从表到里的因缘果报全部看清楚了,内心的疑惑马上消失,就把无始劫以来的我执打破了。没有悟得无生的道理,就不是实相忏,只是口头说没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