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如来寿量品》里面的偈颂说:“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安隐就是安稳的意思,这六句话叫做“法界道场偈”,也叫做“寿量四土偈”。
1.法界道场
佛以法界作为道场,佛的法界容纳了十法界为一真法界,佛的法是没有界的,无边无际,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但是我们凡夫的有相世界一定有界别,你、我、他中间就有界别,鼻子和眼睛中间就有界别。每一个法的界就是它的差别相,而法本身没有差别相。因为有这个界,所以才能说出善恶好坏,六道乃至十法界,这就是界的差别。在这些差别的界当中,有不差别的地方,这就是佛所证得的法。一切差别相到了佛那里都是无差别,都是一味的平等。法身是一味平等的,千百亿化身有千百亿种差别,差别与不差别的中间,最圆满的点就是圆满报身。
我们凡夫的法、报、化三身中,对法界一味的法身是日用而不知。我们会思考,会烦恼,会高兴,都是因为清净法身的作用,没有法身我们的一切都无从谈起,但是我们却无缘面对。我们天天用它生活,吃饭穿衣,走路做人,却不懂得法身的本质,就像天天用电却不知道电的原理一样。佛说的法界道场偈是指十法界都是佛的道场,而我们所能了知的世界,众生所能看到的都是自己的业报结果,就是我们的依报国土。烦恼众生对自己正报的身心也不是很了解,非常局限,有局限就会有生有灭。
佛所证到的法界是没有生灭的,不但内在的理没有生灭,就是外在的相也没有生灭。西方极乐世界有种种相,比如七宝池八功德水,都没有生灭。极乐世界的天花撒下来之后,就表示新的一天开始了,不撒花就表示一天又过去了。净土的花有变化但没有生灭,所有的变化都是妙用,都不叫生灭,这是净土的庄严,和我们这个世界有差别。
在我们的世界有变化就代表有生灭,大家看到所有变化的事物都有生灭,所以我们一般人对亲人的离开会感到痛苦,觉得他死了。其实他没有死,亲人本来是没有我的,即使有我也是轮回到下个地方去了,只是换了件衣服。如果大家能够明白了一切法无我,就知道这些变化只是有相的因缘所致,它的本质其实没有生灭,在极乐世界就能够看见因果缘起的道理。
2.寿量四土
这六句也叫做“寿量四土偈”。佛的寿量有四土的区别,这四土就是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西方极乐世界有四土九品,我们娑婆世界也有四土,也是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我们凡夫和圣人都居住在凡圣同居土。
佛要让我们理解如来寿量长远时,必须把生命当中的这四个阶段告诉我们。十法界乃至十方诸佛的法界无穷无尽,我们很难理解,那么就先理解这四种世界,四土也就是四种世界。
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属于凡圣同居土。凡夫有烦恼痛苦,凡夫当中有善人有恶人,而圣人修行解脱、生死无畏了,就不受生死的束缚。但是有些凡夫认可的东西,圣人也要认可,比如说,凡夫不吃饭就会饿,每天要吃要穿,所以来到这个世界的圣人也要和我们一起吃穿,大家在一起就能够沟通得了。在我们这个世界就能看到圣人,他们确实在各个方面都超出凡人,这就是凡圣同居土,是我们普遍都能够体会得到的世界。
第二个世界叫方便有余土。《法华经·化城喻品》里面讲,有一个导师带众人去采宝,大家在路上很疲劳了,导师就在半路变化一个城市出来,众人先在那里休息一下,继续上路。南传上座部佛教、小乘解脱道都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身心,发现自己内在的真心,明白所谓的自我是不存在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然后就进入涅槃。涅槃就叫方便有余土,只是一种方便,让大家先住一住,但确实可以达到。
我们稍微有一点哲学思辨能力就可以想象一下,这是个生灭的世界,如果你的心执着生灭的世界,就会随着这个世界一起生灭;如果你的心不再执著生灭的世界,心的本身就不再生灭,就到了涅槃的世界。大部分人用逻辑思维理解起来没有问题,这叫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的圣人和我们凡夫就没有相同之处。我们认为做人还是挺快乐的,名利财色,吃喝玩乐,什么都很开心;罗汉就认为这没有什么好开心的,都是苦空、无常、无我。
所以有些人说宗教是现实的倒影,现实认为是快乐的,宗教都说不快乐;现实认为贪求名利才有意义,得到的越多越成功,所有的宗教都说不能贪名;现实说满足自己的欲望是快乐的,但是宗教说不能有贪欲,人会被贪欲所困,所以它是现实的倒影。实际上这些人都是外行,只是从文字的表面,从凡夫的角度去理解。
实际上方便有余土已经从现实世界中解脱出来了,所以他的价值观念和现实完全相反,你说是正的,他一定说是反的;你说是反的,他一定说是正的。我们说不能吃亏,他就说吃亏是福,没有比吃亏更好的东西。
第三个世界叫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当然是大乘发心了,当你的内心已经看见一切事物的本质是空,是无我,但是还不舍弃这个事物。虽然磬的本质是无我的,我这样敲起来,大家一样能听到声音,还都受影响了,虽然无我但可以影响大家。所以大乘菩萨虽然觉得没有一个众生可度,但偏偏去度众生;无有一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是他要通过成就一切法来成就众生。
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就是实报庄严土。菩萨的果报和所感受到的世界,与凡圣同居土和方便有余土的世界都不一样。换句话说,菩萨的生命实际上已经在净土里了,无论是衣食住行也好,吃喝玩乐也好,天堂地狱也好,对他来说全是净土,所以他无论怎样都很开心,他背后不再有自我。
常寂光净土和实报庄严土有一点区别,实报庄严土还是体会到果报很真实的这一面,就是说有众生可度,有佛可成,还有功夫可做,还觉得这样做功德很大,要庄严国土,要利乐有情,很有积极性。但是常寂光净土就把宇宙法界的本质全部都透露无余了,那个世界是不可思议的世界,没办法想象。即使是实报庄严土的菩萨,他还要破最后的无明,最后一品无明全部破完了,就彻底不可思议,这就是常寂光净土。
明白了这四土以后,就知道在这四种世界里面的时空、价值观念、生命趋向都有差别,《如来寿量品》就告诉我们,佛所成就的四土都是圆满的。
天台宗用了常、寂、光这三个字,把三种境界融为一体。“常”其实就是清净法身,是永恒的,也有说是代表圆满报身,是你已经把一切智慧都开发出来了;“寂”有时候也把它当成清净法身,就是寂静,没有动摇;“光”就是千百亿化身,照到哪里,哪里的众生就得度,这是光明智慧的照耀。
常寂光才真正是把三身融为一体。我们在座诸位的三种身都靠不住,我们没有证得常寂光的法身;我们的报身是个业报身,自己把握不了,有时不想吃饭也得吃,吃了有毒的东西也没办法,要忍受生老病死的痛苦,自己果报的身体不太受用;那么我们的化身——他受用身,就是我们在家庭社会、人际交往中的各种角色,想让别人满意,可别人偏偏不满意,所以有人说,“但求无愧于心,岂能尽如人意”。实际上佛就能够尽如人意,你只要求佛什么,他都能够满足你的愿,我们凡夫做不到,所以我们的三身很可怜,佛的三身是圆满的。
佛圆满的标准和凡夫圆满的标准不同。我们世俗的人会觉得一个人名气大就好,钱多就好,但是佛的标准不同,我们凡夫还没办法明白佛的标准。凡夫的标准,说得特别难听一点,也是天台宗说的,叫牛羊眼看人或者叫狗眼看人。用牛和羊的眼睛去看人,会把人看得很高大,和狗正好相反。狗眼看人低,那是骂人,就是狗的眼睛凹进去了,即使很高大的人,被狗一看就很低,你有一米八的个子,狗一看还没它高,所以它敢咬你。牛羊的眼睛是突出去的,人很小,但它看得比它还大,所以牛一般都不敢欺负人。我们说牛这么慈悲,羊这么温顺,狗怎么这么坏,都是眼睛不一样造成的。所以我们凡夫对世界的理解不同,是因为带着自己的眼光看别人,怎么看都看不顺眼。
佛在《如来寿量品》里面就告诉我们,佛讲法是根据众生的根性来引导我们,开发我们的智慧,佛已经证得的圆满智慧没有变化。如果我们拿人的标准去衡量说:“佛是不是入灭了,佛到最后涅槃之前还有三个月背痛,是不是死得很可怜啊,那是不是白修了,修得跟我一样。”这些想法都错了,他只是给我们看看而已。在这四种世界当中的凡圣同居土,佛所示现的只是生命的一部分。
寿量四土偈的六句话中,就具足了四土。大家看这六句话,“常在灵鹫山”,佛还一直在灵鹫山,大家如果现在想要去灵鹫山见释迦佛还是能见到的。所以你要拜佛,虔诚地求佛,那么你的心从凡圣同居土到方便有余土,再透过去,只要到了实报庄严土,你就看见了佛的圆满报身。证得了实报庄严土的人,也就是大乘菩萨破一品无明之后,才能看到佛的圆满报身,我们现在只能看见佛的千百亿化身。佛的化身已经走了,我们就只能看到画像,化身都看不到,这是凡夫福报所导致的。
智者大师在《法华文句》里面解释这四土偈:“常在灵鹫山”,就是常在实报庄严土;“为三世常住之净土,故谓为他受用报身所居之实报土”,就是三世诸佛常住的净土,佛的他受用报身也就是佛所证得的圆满报身,这里的他受用是只对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而言,他们能够看到佛的报身。佛的实报土对我们来说不受用,因为我们没看到,我们听佛讲法是听化身释迦佛讲,不是实报的佛对我们讲的。其他土的菩萨虽然能看到佛在实报土当中,但还是像隔了几层纱,四十一品无明就是四十一层纱,看不清楚佛的清净庄严,隐隐约约能看到佛,确信无疑,实际上还没有完全看清,这就是他受用。
“为证实相之理者所得之果报,故谓为实报。”实报土是指实相之理,证得了实相之理就是明心见性的菩萨,破除一品无明所得到的果报就是实报土。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他们所居住的地方,就叫实报庄严土。
“常在灵鹫山”的“常在”这两个字就是不生不灭,只有证得常寂光最高净土的人,他的尘尘刹刹都是不生不灭的。我们现在坐在那里,最多只是看到自己的心很静,其实你的身体和妄想都在不断地生生灭灭。可是佛菩萨在常寂光净土,他的光和寂静都是常在的,他身边的一切依正庄严都是常在的,这个“常在”二字就含着常寂光。
“常寂光土者,实相之理,即三谛之理也,盖常者常住之理,故为中谛,寂者空之义,即为空谛。”常就是中道第一谛;寂就是寂静,和虚空一样,就是“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法身觉了无一物就是空的意思,天真佛就是中道第一谛;“光者照三千诸法之义,即为假谛”。空、假、中就是天台宗的三谛之法。
“此常寂光之理,即为自他受用报身所证。”自受用身、他受用身所证得的是常寂光。大家用功修行想证得常寂光净土,需要把无常的东西看破、放下,就能明白什么是常;再把动乱的心消灭掉就是寂,寂静;最后把自己狭隘局限的心去掉就是光。
当你有了自私心的时候,你的言语表情都没有光明,都是灰暗的,天人和有神通的人能看见。如果你没有私心,你所到之处都是光明的,那些鬼神看到你都很恭敬。无论在白天还是晚上,你不带一点私心去做任何事情,天神护法看见了都非常恭敬,因为他只看见了你的光明,看不见你有别的东西。但如果你有一念私心生起来了,光明就没有了,所以这个光是属于他受用。
证得常寂光净土自己受用,他人也受用,报身所在之处就是佛所在的地方,就用“常在”两个字表达。
“其次‘余诸住处’之言中有方便同居之二土,故称之为四土偈。”智者大师解释六句偈颂的前面两句话“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其中“余诸住处”是指方便同居之二土,就是方便有余土和凡圣同居土。
“常在”是指常寂光净土,“灵鹫山”是指实报土,“余诸住处”就是指方便有余土和凡圣同居土。四种土在偈颂里面都有了,所以称之为四土偈。
3.时空重叠,佛在灵山
“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们生活在五浊恶世,就是见浊、劫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共五浊。见浊是指知见浑浊,大家各执己见,互相诽谤。劫浊是指世界有大灾难,叫火烧初禅、水满二禅、风吹三禅,整个世界全部毁坏,天人都往生到他方世界去了。我们娑婆世界就是生灭的世界,所有生灭的世界都有这样的灾难,都有成、住、坏、空的过程。
“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我们凡夫的福报所能看见的印度灵山,是显现出来给我们看的。我们所能理解的这个世界很狭隘,都是生灭法,有一天也会毁坏。佛所在的灵山,是佛所住的实报土,当凡夫能看见的灵山毁坏时,佛常在的灵鹫山不会毁坏,天人一直会在那里,就像净土一样。如果我们修行成就了,现在就能看到佛在灵山,这就是我们这个时空世界和另外一个时空的交融。
所以佛必须告诉我们还有另外三个世界,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这三个世界都叠加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用个比喻来说,大家都坐在这个房间里面,每个人的心也都在这里,如果我现在想知道房间的大小,我的心就遍满整个房间,你们也在想房间的大小,所有人的心都遍满整个房间,心与心没有矛盾,这就是叠加。当大家都各自想自己的事情时,每个人的心都随着所想遍布在我们这个时空,而相互间又不知道,这就是叠加。
在同一个时空中,其实有无数其他的世界、其他的净土叠加在这里面,释迦佛就是想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我们凡夫看到的是生灭变化的世界,而佛的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土不是我们所能够想象的。在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释迦佛所住的实报净土里面还是很安稳,天人常充满。
所以,即使释迦佛八十岁圆寂了,我们知道佛并没有生灭,并没有离开我们,是我们自己的业报已经不再呈现了。如果我们的业报消除了,也进入了佛的世界,就还能看到佛正在讲法。所以智者大师也很慈悲,就来示现了一下,他看到了再来告诉我们。这是《如来寿量品》的一个核心内容。
《法华经》的如来寿量让我们能够体会到在生命背后,还有很深远的意义没有被开发出来。现在买一块地都很贵,叫做房地产开发,但是我们的心性,那么庄严的四个世界,被我们扔在那里荒掉了,没有开辟。我们现在生活在凡圣同居土的世界,在善恶对立的凡夫当中,而且还是恶凡夫多,我们就更痛苦了,天人感觉还舒服一点。那么我们就需要在自己的心灵世界,开辟另外的三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