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一般都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法华经》的第一品就是序分。正宗分告诉了我们《法华经》的思想内容:诸法实相十如是,应该从哪个角度去契入佛的境界。《安乐行品》是我们自己修行的一个要点,教给我们要快乐地修行;当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烦恼痛苦时就要找到它的根源,然后以快乐的心去对治它,之后的人生道路就充满了快乐;即使又看到了烦恼痛苦,就知道这是过去无量劫以来的习气,把这些习气翻完了,我们就只剩下解脱和慈悲,身心就像天空一样自在无碍。《普门品》是化他的要点,就是不但自己要解脱并且快乐地修行,而且要使一切众生都能离苦得乐,都能快乐地修行。
《法华经》的上半部叫做迹门,下半部叫做本门。迹门的迹就是足迹的意思,实际上释迦佛在无量劫以前早已成佛,这一生示现在我们娑婆世界,作为人天导师,佛教的创始人,只是他的一个脚印,也就是千百亿化身之一,其他的千百亿世界都有释迦牟尼佛在那里讲经说法度众生,示现成佛。《法华经》下半部本门给我们讲的就是释迦佛的圆满报身,就是过去无量劫以前早已成就的本佛。
《法华经.方便品》之后就是所谓的三周说法。佛开始给弟子们授记,第一周是给舍利佛授记,第二周是给四大弟子授记,第三周是给五百弟子授记。佛给法华会上的所有弟子授记,告诉他们再过多久就会成佛,成佛以后叫什么名字,这些弟子都很开心。
在讲《阿含经》时,摩诃迦叶尊者等佛的大弟子们,一听到大乘佛法就说:“以前我听大乘佛法心不喜乐,解脱法就很好,人生太苦了,要再来度众生太麻烦了,我就不想来了。”到了法华会上,佛给大家讲了生命的博大精深,告诉大家在解脱以后,因为没有自我,度众生就没有痛苦,只有看到众生解脱时的快乐。佛菩萨对众生来说就像母亲一样,悲悯众生的痛苦,以众生的解脱为乐。
四大弟子经过释迦佛的劝说都回小向大,发起菩提心,愿度一切众生圆满成佛。释迦佛就立即给他们授记,成佛以后叫什么名字,成佛后的国度叫什么世界。这些最初受益的大弟子都发出誓愿,即使舍弃生命,也要受持读诵《法华经》,这样的誓愿非常殊胜。
誓和愿有区别,愿是自己心甘情愿,很开心地去做。我们平常要发愿,叫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或者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愿就是回向,自己愿意干什么。誓比愿的分量更重,誓就是宁死不改。
大家现在一起发一下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誓愿就是宁可失去生命也不能改变的决心,现在我们已经发了要度众生的愿,就不能说:“师父我太累了,不度众生了。断烦恼那么麻烦,我也不断了。”如果不断,就会更麻烦、更烦恼。所以不仅要断烦恼,也要度一切众生,还要认真地学习一切法门。
实际上《法华经》共有两个流通分,上半部和下半部都有,上半部的流通分是第十三品《劝持品》,下半部的流通分是第二十八品《普贤菩萨劝发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