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持品》是第十三品,前半品讲了药王菩萨、大乐说菩萨等诸大菩萨与得授记的五百阿罗汉等,都誓愿不惜生命来奉持读诵《法华经》,奉就是奉佛之旨,以全身心的恭敬去读诵流通《法华经》。读是看着经读,诵是不看经背,这就是读诵。《劝持品》的后半品是诸菩萨劝所有人都受持是经,并令广为流通。
认真学习佛法以后,你自然会得到受用;如果没有得到受用,你也不知道佛法好在哪里。如果你以虔诚的心,认真地奉行佛经所讲的道理,通过修行会慢慢地消除自己烦恼纠结的心。你原来活着总是瞻前顾后、左右为难,当你学习了佛法,特别是读诵了《法华经》以后,你的心量放大了,就不再去烦恼纠结,心会变得坦然自在。当你的心坦然自在,得到了佛法的受用时,看到别人还不懂得生命的内涵,不懂得发起成佛的菩提心,就一定要把这个经验去告诉别人。所以不但自己要奉持读诵,而且还要劝别人受持读诵。
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很少有人发起成佛的心,听了佛法也觉得离佛很远,连成为菩萨都不敢,甚至有些人都不敢皈依,就怕自己做不到有罪过。实际上你心想什么,将来就会成为什么。你可以用这个道理来观察自己的人生,你讨厌别人,今后就会生活在让人讨厌的世界里面;你很喜欢大家,大家也都会喜欢你。这很奇怪,虽然心念是一个虚妄、颠倒的妄想,但这个妄想就像指南针一样,你怎么想,它就往那里指。所以如果我们至心恳切地发愿成佛,那就会离成佛越来越近。
成佛的标准就是你的烦恼越来越少,智慧越来越增长,只有这两种状态是成佛的状态,其他的都是副产品。比如说神通、感应、定力、福报、功德,这些都是因为你的智慧提高了,烦恼减少了,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现象,不能刻意地去追求这些现象。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还有观音菩萨,他们都是在智慧圆满的基础上声名远播,几千年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尊敬和供养。如果他们想追求名声,那就永远都成不了佛。
有了一个以智慧为根本的心态,就要首先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智慧,然后一定要把智慧传播给别人。我们发心去弘法,不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团队,这是自私自利的心。我们通过实践佛法有了受用,烦恼减少了,看到众生还在烦恼之中,我们就想尽一切办法去帮助众生,解决他们的烦恼,这样去弘法,心里就越来越自在,就不会在世间这些有相的人我是非上浪费时间了。
《法华经.劝持品》透露出来的这种修行方式,就告诉我们不但要受持,而且要使这部经广为流通,广为流通的目的就是要让众生越来越容易成佛,让他们能够断除烦恼增长智慧,这是第十三品《劝持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