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站点地图|登录

第二十八品是《法华经》的最后一品,是正式的流通分。这也是智者大师所判别的流通分,全称叫《普贤菩萨劝发品》,普遍地劝我们都要发起菩提心。大家刚才发了四弘誓愿,这其实就是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发誓要度一切众生,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最大的菩提心。

1.普贤护持

下面看经文,在《普贤菩萨劝发品》一开始就说:“尔时普贤菩萨,以自在神通力,威德名闻,与大菩萨无量无边不可称数,从东方来,所经诸国,普皆震动,雨宝莲华,作无量百千万亿种种伎乐。”

华藏世界的华严三圣就是毗卢遮那佛在中间,文殊菩萨在左边,普贤菩萨在右边。文殊菩萨代表智慧,就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代表实践,就是大行普贤菩萨。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就像我们修行的眼睛,而大行普贤菩萨就像两只脚,《大智度论》说修行要智目行足乃至于千里。

有个比喻说,一个房子着火了,房子里面有两个人,一个是没有腿的瘸子,一个是瞎子。瞎子不知道门在哪里,跑不掉,瘸子能看见门的位置,可是没腿也走不了,怎么办呢?瞎子就背上了瘸子,由瘸子来指路,两个人就脱离了苦海。这个比喻的意思就是学习佛法要把智慧和实践两者完全统一起来,偏重任何一方都不能解脱。你什么道理都懂,很有智慧,可是做起来比谁都差,那肯定不行;但如果你不懂道理,做了很多,其实都是盲修瞎练,基本上都会做错。所以一方面要学习,懂得道理,一方面要实践,这两者就像左膀右臂缺一不可。

普贤菩萨是过去的普贤王如来,文殊菩萨过去也是古佛,观音菩萨是正法明如来,他们都在释迦佛的法中帮助弘化,这叫做一佛出世,千佛护持。我们一个人想成就,旁边就要有许多人来帮助我们,包括老师、同修、道友,还有家里人都得护持,我们在修行路上才能顺利地前进。

《法华经》最后以普贤菩萨作为代表来劝持流通。普贤菩萨以他的自在神通力和威德名闻从东方来,威德是有威可畏,有德可敬。当一个人显示出他的威时,不是让人内心产生反感或者痛苦,而是产生尊敬之心,这是有威可畏;有德会让人产生敬重。普贤菩萨的威德名闻,是十方诸佛所共同赞叹的。东方代表了万物生长,普贤菩萨从东方来是一种表法,表示当我们把学习的理论落实在生活中时,理论就是活的。你学习了佛法以后,如果在心态上、念头上,或者在待人接物时开始改变了,烦恼消除了,这个佛法在你这里就是活的;如果你学了佛法,在你的生活中,在你的心态里面,什么都没改变,还是老样子,那你所学的是死的,没有活学活用。

2.普皆震动

“所经诸国,普皆震动”,普贤菩萨从东方带很多大菩萨过来劝持流通时,所经过的各个国度都震动起来。

在座的如果修过禅定就知道,当你通过修行使观念发生改变时,你的世界全部改变了。当你明白了世间的一切法都是无我时,原来为了自我斤斤计较的那种状态就没有了,看到谁都觉得很顺眼。简单地说,当你内心生起了善良的心时,那些恶的念头,包括压抑自己的念头,让自己烦恼的恶念全部都消失了。当你告诉自己,正面的念头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时时刻刻都保持正念时,你的整个世界就立即改变了。

我们要多闻思佛法。凡夫都有很多不良习惯,有些人的痛苦是习惯性的痛苦,有些人爱撒娇,动不动就撒娇,小孩子动不动就哭,都是自己的习惯性思维。但如果把思维观念一转过来,原来那些不好的人际关系就全部消失了,所以是普皆震动。

凡夫学佛法有受用了,会震动你对世界的看法,改变最大的是证得初果罗汉以上的人。你过去对世界的看法很执着,认为很真实,觉得这个墙一定是墙,那个人坏一定是坏,这个人好一定是好。其实你明白了心性以后就知道,这些显现背后的心性完全是平等不二的,只是每个人的业力不同,表现在外面给你看的也不同。不论是好是坏,到这里来都成为你的老师,都可以作为你的教材。如果是好人,直接向他学习;如果是不好的人,他正好是陪你练拳的人,他打你两拳,你的力气就练出来了。逆境就是来磨练我们的,让我们内心更加坚强,这就是普皆震动。

我们有时候在修道路上,总要选择自己周围的人和事,选择时间和空间,选择地点,选择来选择去,就不选择自己的心。你不选择这个心,别的任何选择都是白选择,所以大乘菩萨叫择心不择境。你选择自己的心态,把心态安住在解脱道当中,你就是解脱的人;安住在善法当中,你就是善人;安住在恶法当中,你就是恶人;安住在烦恼当中,你就是烦恼的人;如果安住在心性的光明当中,那你就是大光明的人,到哪里都是光明。所以选择心态比选择外境更加重要。

普贤菩萨的心态,就是已经完全受用了诸法实相,他所经之处都会震动,九法界的众生只要能够接触到普贤菩萨,都会得到感应和改变。我们如果遇到了佛,或者看到释迦佛的舍利子,见到佛的真身,我们也会有很大的改变。即使看到一个比自己厉害、让自己敬重的人,我们都会有改变。如果你心里敬重谁,就要经常去亲近他,越敬重越亲近,你的改变就很快;如果你老和那些自己看不上的人在一起,估计有一天你也就看不上自己了。

3.雨宝莲华

普贤菩萨所经之处不仅普皆震动,还雨宝莲华,宝莲花从空中自然撒落下来。莲花代表了出污泥而不染,清净、洁白而庄严,实际上在我们轮回的心中都有像莲花一样清净庄严的东西。大家现在坐在这里,一念不生,心都很清净,这个清净本身就是莲花,但是烦恼一过来又把莲花盖住了。如果能把烦恼转化成一种力量,烦恼就变成了莲花的营养。比如说别人打我,要看清楚他打我的前因后果,想办法把他教育好,如果他能够改善,那么他坏的行为就使你变得更加豁达坚强,实际上菩萨都是由于众生的痛苦而成为菩萨的。

所以佛经里面说:十方如来因众生起大悲心,因为众生太苦了,所以起大悲心。因大悲发菩提心,大悲心不仅是难过,而且是发愿度一切众生;因菩提心而成正觉。一切佛走的都是这条道路。所以我们看见自己的痛苦想要改变,看见众生的痛苦也想要改变他,只有这样走,我们的生命才有出路,才能够真正成佛。诸佛如来、菩萨都是为解决众生的痛苦才愿意成佛,雨宝莲华就是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这个宝。

4.微妙乐音

“作无量百千万亿种种伎乐”,这是指和谐美妙的音乐,听起来让耳根感觉很舒畅。当我们把佛法落实在心中时,会发现去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值得赞叹的,都非常好。哪怕是很安静地扫一下地,煮一餐饭,或者静静地喝一杯水,都觉得内心非常自在圆满,无所求,无所得,也无所失,生命的当下就已经非常圆满。不需要向前走,也不需要往后退,当下就是生命的全部。不需要说我昨天很好,今天很亏,或者我今天还不够好,明天要努力。当我们明白了佛法的诸法实相之后,生命当下就全体呈现在这里,离开当下没有别的地方。

大家体会一下,现在你生命的全部都在这里,你的家产、拥有的感情事业,所有感觉都在你的当下。现在如果你是清净心、欢喜心,那么你所拥有的整个世界就是欢喜的世界;如果你现在还有一点纠结在这里,那你就被纠结带走了。其实一切都是当下而已,没有别的地方,也没有别的时间,当你体会到了这个当下,所有时空都是你生命的当下。事实上我们所感受到的时间和空间都是错觉,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就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时间和空间都是我们的妄想构造起来的,你执着了就被它所困,你不执着,一念心当下就圆满了,你所经历的一切时空都是圆满的。

所以普贤菩萨才能够“作无量百千万亿种种伎乐”,他在生活中所面对的,内在心情所想的,眼睛所看的,所有六根所对的一切千差万别、森罗万象,都像非常微妙的音乐一样,只有普贤菩萨达到了这种境界,才可以体现得出来。

在座诸位如果能够回光返照看一下自己这颗心,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也舍弃,虽然不可得却非常清楚,心既没有形象也没有东西。无论什么都不是你的心,只要能讲出一个字来,好、坏、快乐、痛苦,就都不是你的心,心没有形象,没有长短方圆,也没有青黄赤白。你就体会这个心,什么都不是却很清楚,我讲的你都能听到,禅宗就是直指这个心。当下领悟了真心以后再来生活,一切都非常美妙,一尘一刹都是佛国净土的庄严,《维摩诘经》也讲心净则国土净。

我们的心不清净,执着得太多了。对于很执着的人,想让他放下是很难的,他不敢承担。如果在座的诸位现在能够承担,那么大家现在就当做玩游戏一样去观想,当下把自我全舍弃掉,过去、未来都舍弃了,把现在也舍弃了,因为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都不可得,全舍弃完了再体会一下坐在这里是什么感觉,基本上所有的迷茫、痛苦、纠结等等负面的情绪都没有了,极为清净庄严。然后你再来体会自己的人生,好像是全新的,和过去完全不一样,要保持你所体会到的这种状态,一直用功下去。

5.成就四法

“佛告普贤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当得是《法华经》。”下面就告诉我们,具体要成就哪四种法才能遇到《法华经》。

第一是,为诸佛护念。我们天天说要念佛总是念不起来,佛还在护念我们。我们拿着手珠是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拿手珠是在念我们众生,菩萨都是为了众生。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明了《法华经》思想,是因为得到了佛的护念,佛一直在念我们。

《楞严经》里面讲,我们就像离家出走的流浪儿,佛就像母亲,母亲天天在忆念我们,但我们却不想家,在外到处流浪,还天天想着吃喝玩乐,杀盗淫妄什么都来。当有一天我们疲倦了,无依无靠了,如果想到母亲,想要回家了,这时母亲也想到了我们,马上就能相见,母子相忆,感应不可思议。诸佛一直在护念着我们,我们想要明白诸法实相,如果不是佛的护念,我们也听不懂。所以第一个是诸佛护念。

第二是植众德本。就是自己具足了德行的基础。如果没有德行,基本上也没有机会听闻、了解佛的法音,所以在座的诸位都是植众德本,我们都已经抓住了道德的根本。大家都应该做好人,自己断除了烦恼,再帮助更多的人断除烦恼,一定要有这个发心,如果你没有这个发心,你都不会进到妙果寺来。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习气,但是每个人的内心肯定都生起了和大乘佛法相应的心态,所以才能够听闻到《法华经》的教理。

第三是入正定聚。入正定聚是指领悟了《法华经》的教理。方便品里面讲,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十方诸佛出现在世间,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通常开示是从佛的角度来说的,悟入是从我们的角度讲的。我们现在经常说请法师开示,实际上开示是从佛的角度把法界的真相打开,展示给我们看;悟入就是我们要去领悟、进入佛告诉我们的这种境界:这就是开示悟入。

从我们个人的修行角度也有四个阶段:“开”就是要先把自己的心结打开,先把我执我见打开;打开了以后才知道本来无所得,这就是“示”;然后你要在生活当中,待人接物时,悟到每一件事情的根本,这个是“悟”;悟到了还要能够做得到,就叫“入”。这是开、示、悟、入四个阶段。

正定聚是指已经开悟了,世间的四禅八定,还有欲界定,欲界也叫五趣杂居地,都不叫正定。但如果依佛法来修的四禅八定,就叫正定,这个正定必须有佛法的正知见。在明白了无我道理的基础上,再去修四禅八定,当这个定已经保持住,不会退堕丢失了,这时才叫做正定聚。所以第三个条件就是能够入正定聚,才能够领悟法华的思想。

第四是发救一切众生之心。这就是菩提心,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发起了这种救度众生的心,才能够和《法华经》相应。

实际上这四个条件,第一个是从佛的角度来讲,我们要亲近善知识,诸佛菩萨、祖师大德都是来加持我们,来护念我们的。后面三个都是自己要做到的。首先是福德基础,叫植众德本,我们要有一定的福报,然后做人要持戒,要遵守规范,要保持做人的基本道德,这是基础。接着就要入正定聚,平时要修习大乘的禅定,四禅八定是禅定的状态,大乘的定还包括持咒、念佛、诵经、坐禅,这些都可以增长正定的力量,那么读诵《法华经》,或者读诵其中一品、一个咒,甚至就念“南无妙法莲华经”七个字,或者是“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九个字,你一直念下去,心也容易定下来,也可以作为一个培养定力的法门。

最终发救度一切众生的心就是智慧,有了智慧和眼光才愿意去救度一切众生。如果没有智慧,自己的前面没有光明,也就生不起救度众生的心。明明众生在那里受苦,你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好像跟自己无关,这实际上就是没有开发出智慧的表现。真正有大智慧的人,看到众生需要什么就会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必得是经。”怎么样才能得到这部经?不是说拿几块钱到流通处,请一部《法华经》回来就是得到了这部经。请到了文字不算是得到,能够把《法华经》所讲的道理在你的身心中启用了,通过读诵经典定力提高了,佛所讲的道理你都明白了,都能用在日常生活中了,就算你得到了。

智者大师读《法华经》,读到《药王菩萨本事品》中“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这一句,当下就进入了禅定,看到释迦佛还在印度灵鹫山说法。释迦佛时代离智者大师已经相差一千年了,现在释迦佛还在灵鹫山说法。即使劫火洞烧,世界都坏掉了,释迦佛的国度还是清净庄严,还一直在灵鹫山说法,不会停止。我们执着在三维时空当中,实际上是时空错位,所以就体会不到。

6.陀罗尼

智者大师读《法华经》时,肯定是超越了我们这个时空,时间缩短了才能一下就看到释迦佛还在灵鹫山说法,所以他得到的是陀罗尼。

又说:“尔时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得见我身,甚大欢喜,转复精进,以见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罗尼,名为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得如是等陀罗尼。”

陀罗尼也叫总持,就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总就像我们提衣服的领子一样,只要你把衣服领子一提,整个衣服就被平平整整地拎起来了,这叫总持。法上的总持就是当你明白了《法华经》的六根清净、明心见性之后就会发现:“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世间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个心而展开的,心就是你要抓住的一个东西。把心抓住了,你的世界就全被你抓住了;如果抓不住自己的心,就是金山银山,明天也会浪费光,你也没有福报去消受,甚至还为此而烦恼。有名的人为名担忧,有利的人又为利操心,有什么忧什么,妻儿子女共相忧愁。

我们看在生活当中,很多人千辛万苦地努力,付出很多得到的却总是很少,其实就是不懂得用心。把心用好了,家庭、人际关系一定会很和顺的;如果用不好心,那就不好说了。你很辛苦地忙了半天,老是希望别人赞叹你两句,可人家偏偏不赞叹,反而骂你两句,你又痛苦了好长时间。这颗心如果调不好,你的世界就很难搞定了。

大家知道小孩子转的陀螺,我们这个心其实就像一个陀螺,下面是尖的,上面是宽的,用鞭子一抽就开始旋转。当一个念头生起来了,这个念头会往外扩散,一直扩到极致,尽虚空遍法界,当它尽虚空遍法界之后,就又和我们内在的一念心一模一样了。

这句话好像有些难以理解,大家看心的图形就知道了,从最底下的尖向外扩大,大到极致再回过来,又是一个尖,上面的尖和下面的尖是在一条线上,在平面上看是这样,如果是立体地去看,两个尖是一个,这就是陀罗尼的境界。我们现在错就错在只停留在六根和六尘上,在这中间纠结,不了解自己的心,不了解自己怎样才算安心,怎样才算幸福。

修行就是要把外界的东西都舍弃掉,不要执着外界的名利财色,也不要执着感情,什么都不要执着。不执着并不是让你明天就把它扔掉,不执着车不是把车毁掉,不执着是让你慢慢地学会向内观察自己的心,关注自己内心的起心动念,向内观察到了极致,看着任何念头都没有起来之前的样子。

大家现在就可以试一下,任何念头都没有起来之前,心一片寂静,什么想法都没有,如果有一个念头,心就到不了极致。到了极致就会发现什么都没有,但是外面所发生的事情你都清清楚楚。现在你当下就能够感觉到整个教室都很清楚,如果一直保持下去,对寺院外面,就是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你都会很清楚。所以有些在山洞里面闭关的人,几年后出来,对世界上发生的事都很清楚,这就是因为他让心小到了极致。

我们再把心放大,把心像气球一样地放大,大到尽虚空遍法界,心大到了极致,把阿弥陀佛的净土、药师佛的净土,全部都包含在里面,然后我们体会一下是什么感觉。大到了极致,心还是什么都没有,还是清清楚楚,就是大到极致和小到极致是一个不是两个。所以叫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它实际上是连通的,小到极致和大到极致连在一起,是一个点,这就是我们的心,它很神奇。

所以《法华经》告诉我们,六根清净的人能得到这么多陀罗尼。这陀罗尼是怎么来的?因为你明白了小到极致和大到极致都是这颗心,把心一抓住,整个世界就随着你转了。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凡夫都是心随境转,把握不了这个心,不知道它的真实样子,所以老是想要别人对自己好一点,别人说两句好话自己就高兴,说两句不好听的话自己就难受。你看你的世界这么大,没必要计较这两句话。假如从来没有打过雷,你会觉得很遗憾,“我都不知道打雷是咋回事”,但是如果总打雷下雨,你也会觉得老是阴天,不舒服。所以阴晴圆缺都是你的心中之物,如果你执着其中一样,那你就错了。我们凡夫就是执着眼前的这一点,把小到极致和大到极致全忘光了。

所以普贤菩萨在劝发品里面告诉我们,如果读诵《法华经》,普贤菩萨就乘白象王现在我们面前,大家会非常欢喜,更加精进用功,就会得到三昧及陀罗尼,三昧就是正定。

当你的心小到极致,没有心了,这时你该说的照样说,该听的照样听,心还是没有动。你发现心没有形象,要么小到极致,要么大到极致,那么大家都在自己的心中,大家错就是我的错,大家高兴就是我的高兴,你的心也就不需要动了。就像把钱放在你的银行里和放在我的银行里是一样的,没关系,可以用卡全部刷出来,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众生本来就是互动的。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你的心就能够随着世间因果的规律,来成就一切世间出世间的事业。成就了一切事业,内心却完全自在,这就是三昧。得到了正定以后,就是不受一切受,什么感受都不接受,因为已经没有心了,但是一切感受都宛然自在。

7.旋陀罗尼

旋陀罗尼就是于一点就能看到一切,很像我们现在讲的全息理论,用你的一个细胞就可以把你克隆出来,实际上用你的一个念头就能把你的世界克隆出来,佛法讲的这个克隆技术很高。

你打了一个妄想,这个妄想有一天就会被你克隆出一个世界。我们这一生就是因为打了一个妄想就来这里做人,这是一辈子,还有无数的生生世世。为了一个妄想你就得负责一辈子,所以要小心,每个念头出来了,它的世界就形成了,只是世界具体该如何呈现,要根据业力的轻重和先后慢慢地再来调整。旋陀罗尼就是于一个点能旋起整个世界,一个念头就是整个世界,一个行为或者一句话都会展开你的一个世界。

这样的世界就像有很多灯光交相辉映,每个灯光都融入其他灯光里面,重重无尽。我们每个人的世界,都具足无量的世界,比如说你认识多少人,你的内心就有多少种观念。今天在这里听佛法,觉得师父讲得挺好,要好好修行;明天人家叫你喝酒,你照样喝。因为不同的人遇到你,就给你展示了一个不同的世界,你一会儿到这个世界,一会儿到那个世界,实际上你并没有动,只是接触的外境变化了,所有的一切都在你这里。我们每个人都具足这样的世界,世界和世界,人和人,心和心,都像灯光一样交相辉映、重重叠叠、无穷无尽。这个重重叠叠、无穷无尽的关键就是我们的心。

明白了旋陀罗尼就要懂得,不但我的生命是圆满的,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圆满的。我把这一面展现出来了,你把那一面展现出来了,有些人把骂人展现出来,有些人就把赞叹人展现出来,有些人把地狱展现出来,有些人就把天堂展现出来,实际上就是一个大法界总相门。

百千万亿旋陀罗尼也是建立在旋陀罗尼的基础上,不仅你一个人的生命像陀罗尼一样非常圆满,其他所有众生也都是圆满的。

法音方便陀罗尼就是语言文字,佛陀讲一句法,一个人可以受用,无量个人可以有无量个受用,每个人听了理解得都不一样,但只要你听了就会有受用。

  发送给朋友| 打印友好
永嘉禅法
Email:319072@qq.com
© 2005-2022
保留一切权利
苏ICP备12078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