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里面经常告诉我们,学习佛法首先要亲近善知识,亲近善知识的目的是听闻正法,之后要如理思维,最后要法随法行。
《安乐行品》说:
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一切语言道断,不生、不出、不起,无名、无相,实无所有,无量、无边,无碍、无障,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故说常乐,观如是法相,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亲近处。
1.亲近善知识
善知识要具备几个条件:一是知识丰富,能够了解世出世间一切法的道理;二是能够理解我们的根性,就像良医不但要懂很多药,还要懂得对症下药,如果药不对症,用良药把人毒死了,就不是善知识;三是要有德行,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在现实社会中,有些人知识非常丰富,但是做人不行,不但傲慢而且经常让别人生烦恼,这种人的知识就叫恶知识,他有了知识反而更加痛苦。
所以有种说法是:“有德有才是精品”,就是说有智慧、德行又好的是人间的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德行但缺乏智慧的要差一些;“无德无才是废品”,基本上没有用了;“有才无德是毒品”,如果一个人有知识却没有德行就很危险,什么坏事都能做得出来。
天台宗也有个培养人才的四料简:有些人既是人又是才,就是做人很好,才华又好,就是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有些人是人不是才,就是人做得很好,但没有才;有些人既不是人又不是才;有些人有才但不是人,那就更麻烦了,恶知识就是有才却做坏事。
善知识不但有才,而且还能够引导我们做善事,也能够对症下药。当我们有了烦恼,或者不清楚该怎么修法时,他都可以给予指导。所以亲近善知识的好处就是要听闻正法,如果你亲近善知识,自己没有得到改善,没有开智慧,那就像走个亲戚朋友一样,没什么意义。比如有些人到庙里拜佛烧香,拜了几十年也不知道佛是什么,吃斋念佛也念了几十年,居然不知道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叫他求生西方,他吓得不行,好像很怕死一样,这实际上就是没有听闻正法。
亲近善知识的目的就是要听闻正法,然后要如理思维。我们听法不只是要增长一点佛法知识,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是娱乐佛法,对自己的人生没有太大意义。
如理思维就是用佛法所讲的道理来对照自己的人生,观察我们的烦恼是如何生起来的。比如说我们在观察六根、六尘、六识时,观察眼睛对外界的色尘是不是产生了执着,有了执着就会在有相的事物上产生烦恼;当耳朵听到声音,乃至身体接触外物,想到各种观念时,我们会产生快乐或者痛苦的情绪,这时候六根和六尘如果勾结在一起,我们就会产生粘着。当六根不再随六尘而转时,我们的六根就自然清净了。
当我们让自己从六尘当中超越出来,随时都保持六根清净,烦恼自然无从生起。烦恼不生起来,我们就有了受用,定慧就能够增长,我们身、口、意三业的行为就越来越如法,所以说如理思维的目的是为了法随法行。这就是亲近善知识的四个阶段。
2.法空与实相
《法华经》的《安乐行品》要求非常高,因为要想在末法时期用快乐的心态来修行大乘菩萨行,前提就是要大开圆解,一般人确实做不到。大开圆解就是要明白天台宗的圆教思想,说简单一点就是通过对《方便品》的学习,观察到诸法实相十如是的内涵,能在自己身、口、意三业的任何行为中都看到十如是。
在我们的生命世界里,无论言谈举止、起心动念还是快乐忧愁,任何一种情绪都具足一切法的真实相状。我们看到眼前的善恶、是非、好坏,各种人事都非常杂乱,其实在现象的背后都有序地贯穿着因果缘起的道理。当看到当下因缘果报的世界,就会发现我们人生的曲折遭遇,都是自己过去的因感召来现在的缘,现在又继续种下因,再感召未来的缘,因缘产生果报,我们在其中自作自受。虽然我们在表面上是有相去受报,在本质上却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在那里受报。相、性、体的性和体都是无我的,只是在相上会有一个自我承受果报,每个生命会根据自己的力量创造自己的业。明白了诸法实相之后,再来学习《安乐行品》的亲近处,自然就一目了然。
“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讲一切法空是因为我们执着一切法的实有。比如说看到这个磬,从直观上就觉得它是有的,但事实上磬的本质是铜,从铜的角度上说没有磬。所有人都觉得房子是实有的,房子贵时你觉得很开心,房子一跌,卖不出去,你就很痛苦了,其实房子是没有的,它的材料就不是它自己,只是一些砖块、泥土,盖好以后,有人用概念把价格炒作起来。
观一切法空就是从假名安立、外在的表象上看去好像是有,实质上一切法都没有自己。表面上看起来我们有这个房子,大家进来了就觉得温暖,风不会吹进来,好像还挺实在的,但事实上你如果有缘起性空的眼光,仔细看组成它的材料,没有一样叫做房子的东西,连一粒沙土都只能叫沙土,而不能叫房子。因此要从本质上看,观一切法空。
如实相就是不只要看到空,而且还要看到它的有。看到的空是内在的本质,缘起无自性的法都有它的作用,这个作用就是显现的有。磬的本质是空,我一敲它就响起来了,你就知道这是缘起的有,缘起一切法宛然在目。用眼睛看过去,同时能看到两种现象:一个是千差万别的外在事物都是由缘起组合而成,表面上宛然呈现的关系是存在的;在这些存在的关系背后,它的本质是空,是不存在的。眼睛同时看到了这两点,对我们来说有个好处就是,因为看到了本质的空我们的身心就全部放下了,什么是非人我,爱恨情仇,在心里了无牵挂,因为这一切在本质上都是空的。
你体会到空,心就完全自在清凉了。当你体会到缘起的有时,做起事情来就能够理解别人的痛苦和快乐,也能理解自己为什么会生气,而且能够观察到自己生命这些千差万别的相背后的前因后果,所以你也不会执着空而废除缘起的因果法。有些人说:“一切都是空的,酒肉穿肠过也是空的。”他就吃喝玩乐样样都来了,当乱来的果报到了他又受不了。其实你能够彻底空了,你就不会乱来,身心都空,能乱来什么,你想乱来的那个就是妄想执着!
空和有这两边不能偏废任何一边,观察如实相就不会偏废,因为不偏废,所以就不会颠倒。颠倒就是把空的执着成有,在有的上面又不认真负责。凡夫就是颠倒,已经知道做好事会得到好的果报,而且谁都不愿意被杀,不愿意被偷盗,不愿意被人欺骗,结果自己一不小心,就去杀害有情众生,一不小心就顺手牵羊,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了。凡夫明明不愿意得到这样的果报,自己偏偏又去做这些事情。
我们平时总希望大家都能够认真负责,当把事情交给你时,你要认真地做好,但有时候真把事情交给你做了,你偏偏不能完成,还在那里推卸责任,这实际上就是不能认真地把握缘起的有。我们凡夫也不能正确地理解自性空,佛法的空是无所得的空,不是断灭空。有些人觉得人生如梦,一切都是空的,想不通去跳楼了。所以两种执着全成颠倒,凡夫众生所执着的有和空,都是颠倒妄想。
在印度有六十二种邪见,九十六种外道。这六十二种邪见都是从空和有这两种来的。有些说一切都是空的,比如认为人死如灯灭,什么都没有了,不相信因果,也不相信鬼神,认为都是空的;有些就认为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都是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物质,结果又执着在物质上面;也有人聪明一点,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又空又有的,就是即空即有;还有些人说是非空非有,空也不是,有也不是,两种都不执着;还有非非空非非有,非亦空非亦有……都是在脑子里面不停地分析。分析到六十二种那么多,全是邪见。因为他们并没有在本质上看到一切法无我,前提还是认为一切法的本质是有。我们习惯性地认为磬是有的,就没有看到它整个都是铜做的。我们的自我意识一定要有一个我,以我为出发点才产生了我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我喜欢或者讨厌什么。其实无论做了多少,只要背后围绕着的是自我,就全是颠倒。菩萨就是不颠倒。
3.安住常乐
“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一切语言道断。”这是指空性,就是没有动摇,没有变化,也没有退转,一切都恰到好处。言语道断就是语言本身是有局限性的,我们这些语言都是从别的地方学习来的,如果把语言还给老师,我们就没办法讲话;我们的想法也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把想法再还给老师,就叫不可思议。思不得就是不可思,言不得就是不可议,所以不可思议也就是语言道断。
“不生、不出、不起,无名、无相,实无所有,无量、无边,无碍、无障”,就是真如本体远离了一切生灭相,这是我们真正要亲近的地方;“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在因缘具足的情况下,我们凡夫就在缘起法上增强自我执着的观念,从无明颠倒中产生了各种人法的实执。
“故说常乐”,当我们体会到了前面的那些,就像《心经》里面讲的一样,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就能体会到常乐我净涅槃四德中的常乐。
我们人生几十年都在不停地迁流变化,但我们还是在世间无常之法中追求永恒,比如说执着身体就不希望自己会死,执着感情就想不到它会离开。我们总在担心害怕,但是不知道自己所担心的这一切,它的本性就是无常苦空。如果看不到它只是缘起有,我们就会从妄想颠倒上执着它,一旦执着了,就忘记了它的无常和痛苦。
宇宙万有没有一件事情是永恒的,无常、苦、空的观念就是永恒不灭的真理,事物本身的真相就是如此,这就是真正的常。我们现在的苦大部分就是爱别离、怨憎会,碰到了不喜欢的很苦,喜欢的离开了也很苦。但是仔细一看,我们所喜欢和讨厌的从来就不曾存在过,那么喜欢和讨厌的情绪自然就会消失,没有情绪就不会苦,不苦才是真乐。如果我们想找到一个快乐,它最终还是会失去;如果我们让自己的身心感受到真实的世界,就不苦了,这才是真正的乐。
常乐我净的乐是涅槃之乐,就好像我们生病时很痛苦,如果病好了就是涅槃。其实病好了你也没觉得快乐,只是生病的痛苦没有了。很多人几十年一晃就过来了,身体一直挺好的,没觉得这是快乐,但是当你真正生病住在医院里面哭爹喊娘时才知道,不生病就是快乐。所以快乐是针对痛苦而言,不痛苦才是真快乐,故说常乐。
菩萨行处从相上是要有忍辱柔和的心,从心上要能够于法无所行,观诸法如是相。如果把内在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就是要行于一切法,而不着一切相。菩萨亲近处就是要亲近自己的内心,观察诸法实相以后,看到无常苦空的背后是空性,是无所得,是不生不坏、无障无碍,这是菩萨亲近处。
天台宗的慧思大师在《法华经安乐行义》里告诉我们:“于一切法中,心安住不动称为安。”大家现在就尝试一下,看看自己的心安了没有。当什么想法都没有时,其实心是最安的,一旦有想法,心就不安了。“不受五阴烦恼之束缚称为乐”,五阴烦恼就是色、受、想、行、识。我们所说的不受物质和精神的控制和阿Q的自我精神安慰不同,是要观察自己既不受物质的束缚也不受精神的束缚时的本来面目。有些人信佛就像背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一样,这不行那也不行,这造业那也造业,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事实上真正地学习佛法,是要把我们心中的所有包袱、束缚、烦恼全部脱落,还我们的本来面目。
物质上的束缚就是要赚钱,要买房子,要荣耀,要漂亮衣服,什么都要,每天为外物而劳累;精神上的束缚就是像艺术家、哲学家、思想家们,在内心中不停地去搜肠刮肚、冥思苦想,想让自己有一点新的思想,其实就是颠倒妄想,就是为精神所困。那么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把外在的物质和内在的精神束缚全部舍弃,这叫不受五阴烦恼束缚。心能够安住不动,又能够不受物质和精神的束缚,就叫安乐。
“身心安乐而自行化他称为行”,这就是安乐行。自己按照上面所讲的安乐状态去做就是自行;看到周围的人不能安乐,我们去劝慰他,让他也安心快乐,这叫化他。这样做到了自行化他就是安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