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站点地图|登录

第五点就是远离心意识的修行。大家看《证道歌》:“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这是禅宗见道之后,真实用功修行的实际经验。

1.心、意、识

“损法财,灭功德”,都是由我们的心、意、识这三者造成的。“财”是一种比喻,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佛的万德庄严,都有佛菩萨的一切德行。但是在我们现在的身心行为中,体现不出法财的功德,我们好像受到了严重的损失。这个“功”就是自己用功修行,内心功夫纯熟,不会被境所困。

我们每个人的自性都是摩尼宝珠,天地万物都从我们的心性中呈现出来。假如没有这个心性,我们连讲话、做事情、思维都不可能。所有世间的高楼大厦,乃至天堂的种种庄严,甚至西方极乐世界无数的依正庄严,都是我们自性具足。这么大的功德,这么大的无价宝藏,就被我们自己损害、磨灭了。“灭功德”就是功德没有展现出来。所以我们现在修行要积功累德,就像你是一个很有钱的人,就不会去要饭,就不会看到一点点钱在那里眼红,或者自卑难受,但是你没有钱,就很需要这个钱来帮助自己。“功”就是用功修行,这需要有一个过程;“德”就是你内在的功有了之后,所自然表现出来的外在德行。

凡夫体现不出解脱圣人,乃至菩萨、诸佛的法财和功德,为什么呢?“莫不由斯心意识”,都是由我们的心、意、识这三者造成的。如果按唯识的说法,心、意、识就是八识、七识、六识,叫集起名心、思量为意、了别为识。

心就是我们内在的真心,是第八识。这个真心非常奇怪,按照《大乘起信论》的说法,“一心开二门”:心真如门、心生灭门。

心真如门就是心的本来面目。它没有动摇,就像虚空一样,无论遇到任何境界都不会动摇,这叫随缘不变,随便缘什么境界它都不会变化,过去如此,现在也是如此,未来还是如此。我们现在虽然感受到自己在轮回、烦恼,但是我们的真如一直像天空一样,现在生起的烦恼就像云在天空中飘,乌云一过来,你就看不见蓝天了。我们就是被自己的我执,贪、嗔、痴、烦恼覆盖了真如本性,所以没有看到自己的心真如门。

心生灭门是心的第二门,就是心能够随缘而生起各种妙用,心不但有如如不动的功德,有如如不动的本体,还有随缘起用的功德,所以叫真如不变而随缘。比如说,我们随着好人,就会变成好人;随着坏人,就变成坏人。读书读多了以后,读书的那些智慧、知识,就记在你的脑子里面,谁帮你记住呢?就是我们的心。这个真心像仓库一样,无论遇到任何缘,都会受到缘起的影响。所以说真心自己不动,但是它能够随一切缘。我们随烦恼缘,就彰显烦恼的境界;随贪、嗔、痴的缘,就彰显三恶道的境界;随慈、悲、喜、舍的缘,就彰显善道的境界;如果随如如不动的缘,就呈现如如不动的境界;如果随慈悲、智慧,悲智双运的缘,那就圆满成佛。

我们因为执着心生灭门为“我”,就看不到心真如门,我见的高山就像墙一样隔断了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所以我们离家已经很久了。一旦打破了无明我执,就能看到心真如门,禅宗祖师说:“十字路口遇到爹娘!”就像你在路口上看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轮回流浪在外的这一切,都是从真如门随缘而起,是缘起性空的种种境相,由真如门的这个根本,随缘之后有了生灭门,由生灭心而产生执着,就变成意。执着使我们总要满足自己的意愿,不合我的意,我就不高兴,合我的意,我就高兴。执着这个意就是“我”,这就是我执。凡夫的我执在哪里?你觉得这个车买得很好,这个车就是你,因为你的意在车上;你喜欢一个人,见到那个人就很开心,那个人就是你的意。

我们这个意就是无所不在的执着,从对自己内在的情绪、观念、知识、境界的执着,到对家庭、事业、环境的执着,再到对整个世界都产生执着,就是遍计所执。当你用意在什么地方,你的生命就会在那里彰显出来。你的心中充满爱,爱的世界就彰显出来;你心中充满着恨,恨的世界就彰显出来。意是我们在生灭门之后,执着的自我。

识就是分别心。有了执着的意,我们就有了坐标,坐标就是我,这个是我的,那个是你的。根据自己站的位置是坐西朝东,还是坐南朝北,把自我定位之后,以自我为标准去评判别人,评判我所。我是意,分别就是我所。我所认识的、所分别的、所追求的、所讨厌的、所逃避的,一切我所都在识当中。

所以“集起名心,思量为意,了别为识”,这三个就把我们无数的法财功德消灭殆尽,如果你想保留这些法财功德,就要把心意识全部放下。大家在当下可以体会一下:当你彻底舍弃了妄想分别心,你对这个世界就不再有意见。只要有意就会有意见,那个意就是“我”,我看到了,你看到的跟我不一样,我就抓住自己的看法,就有意见了。如果消除了自我感觉,所有的妄想分别都不再有,把内在的生灭心也舍弃了,你就没有意见了,这才跟心真如门稍有相应。

禅宗要明心见性,不但要明白我们内在不生灭的真心,而且也要明白心意识的妄想颠倒,你不明白妄想颠倒,就一定会随着自己的妄想颠倒去修行。特别是打坐用功当中,如果出现了一点禅定功夫,或者是神通感应,你就会激动或者害怕,这样很容易着魔,很容易就失去了常人的心态。明白了心、意、识所体现的都是生灭现象,你自然就不会执着在其中。

所以永嘉大师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损法财,灭功德”都是心、意、识这三者惹的祸。这三者如果落实在我们的情绪中,贪嗔痴烦恼是属于意识,就是第六意识;贪嗔痴烦恼的根源——无明,属于我们的我执,就是第七识的意;我执是一念无明动摇而起,一念无明就是心。执着心、意、识,只有流浪生死的份。

2.了断三心,入佛知见

“是以禅门了却心”,这个“心”不只是一个心,实际上是概括了心、意、识,就是把前面所讲的心、意、识这三个都要了却。 “了”就是了解,你要如实地了解你的起心动念从哪里来,你背后的执着,你那个定位是谁给你的。当你了解了心意识的这些功能之后,你还要“却”,却就是去除,要把过去那些颠倒的感觉,从你内心中去除。如果你不想去除这些人我、是非、对立的我执,就不可能了生死,也不可能去除烦恼。“禅门”就是告诉我们要在一念不生之前,了了分明地去看,要明心见性。

佛法的修学次第,简单地说就是四个。

第一个就是在心外修法。实际上只是做基础准备工作,布施、持戒、忍辱、拜佛、烧香、磕头、做义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积累福德善根,包括听经闻法也都是在积累善根,积累资粮而已,并不是真正的修行。它是修行的基础,也非常重要。

第二个基础就要在第六意识当中开始转换自己,也就是在你的念头当中来转换你的念头。你可以观察每个念头的质量好不好。如果你的念头起来,都是自私自利、生烦恼的,那就质量太差了,这个念头会直接伤害到你的身体和情绪,因为我们所有的情绪都是由念头表现出来的。

第六识分别心如果分别得不对,思想里面如果总是拒绝和贪着,那你的烦恼一定会越来越多,苦不堪言。所以佛法就告诉我们,要不断地修:念佛、持咒、诵经、听法……把你那个颠倒妄想的心给排得满满的,让你不要去想世俗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你念一句佛就把妄想打死一个,多念,妄想就少;念佛念少了,妄想就多,此起彼伏,此伏彼起。当你念佛专注了,烦恼自然就少了,就慢慢地净化过来了。

真正懂得开始用功的人,他不会再东奔西跑,求什么明师,善知识,到名山大川旅游,还假其名义说去朝山拜佛了。他不再去追求这些外在,就在自己的心念当中观察,心念是自己能把握的。外在的世界,你去听谁说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如果没有智慧还驾驭不了,明天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很麻烦。真正开始在心地上、念头上转换自己,这是第二阶段。

第三个就是在意根上用功。根器慢慢利起来之后,你念佛经常念到没有妄想,念到一心不乱。经常一心不乱以后,你就会发现,没有妄想了,自己心里还有明明了了的这个东西,你会感觉到自我的存在,这实际上就是我执的样子,我执就是从这个地方开始。

我执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当你明明了了之后,你就盯住它,一点点地盯,看它到底想干什么。如果看久了,你就知道,那个“我”实在是个可恶的东西,因为它认贼为子,把贼引到家里面来偷东西,还把他当做自己的亲人。大家每天所做的事业都围绕自我,我要名、要利、要财、要色,要这些东西。表面上看好像没有亏,我是为自己要,其实背后那个自己是没有的。那个自己是烦恼痛苦的根源,你辛苦了一辈子结果为贼去辛苦,那个贼就是我执。如果你看到了这一点,参禅的人就要坚决把这个贼转化了,不能让它再来偷盗我们的法财功德。

第四个就是,破了本参以后,最后还要破的四十二品无明。这四十二品无明就是阿赖耶识的真心中一心开二门的心生灭门,心生灭门就是无明,有动摇就有生灭,一切无明动摇的生灭,都是我们生起烦恼的微细根源。

整个大乘佛法的修行,就是这四个步骤:从你外在的行为,到你内心的念头,再到没有念头,再到背后的无明,全部要舍弃干净。

为什么“是以禅门了却心”?在心、意、识上下手,是真正的用功。你看禅宗的祖师一般都不会说在那里积功累德,去布施,去做很多会供等等,不做这些事情。因为他已经有了基础,福德资粮、智慧资粮的基础有了,就直接从心意识上面下手。上根利智的人,把心、意、识这三者当下全部舍弃,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只能一步一步来。

《楞严经》也告诉我们,心意识都是生灭法,把心意识全部了断,那你当下呈现出来的世界就是不生不灭的世界。你有了这个眼光,看日常生活,待人接物都是不生不灭;如果你那个心意识不断,我执不断,你看见的还是是非人我,还是有很多烦恼。同样的境界现前,心意识没有了断的人一定会在那里计较是非;心意识一旦了断了,“顿入无生知见力”,他看一切法全是不生不灭。我们的举手投足,看去都是世间有相的生灭法,但是你了断心意识之后,你就看见这些都是不生不灭的,因为一切表相的本质都是缘起性空,比如说磬锤是没有的,我们所有概念当中的世界从此消失。

“顿入无生知见力”,你一旦舍弃了心意识的妄想执着,内在的般若智慧即共般若智慧和不共般若智慧就同时彰显出来。它不着一切相,因为这一切相背后没有一个实质的自我,没有实质上的磬锤,因为实质上就是木头,它没有自己。世间一切法,就像我讲话,你们听话,或者你吃饭穿衣,所有行为都是不生不灭的。

“郁郁黄花皆佛性,青青翠竹是般若。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这都是表达心意识一旦了断,立即就“顿入无生知见力”,顿入就是一刀两段,要么你没断,要么就断了。不是我今天辛辛苦苦明白一点,明天明白一点,后天再明白一点。当然这背后还是要慢慢地积累智慧资粮,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旦打破了我执,禅宗的开悟也是非常快的。

一旦开悟就是悟了,要么就是没悟。不是说我先撕开个口看看,然后再缝起来,没有这个道理。坐井观天,他观到的一定是天,虽然他没看到那么大的天,但是他看到的一定是天。很多没有放下我执的人,通过文字来思维、打妄想,那个不是坐井观天,而是坐井观天花板,看到了天花板以为是跟天一样,其实不是天,还是在妄想颠倒当中。

真正用功一定要远离心意识,禅宗的用功方法是要最上等根机的人,一下就能了断心意识。大家自己看看,也尝试一下自己是不是上等根机,如果不行,我们就先从第六意识习气烦恼上,再从意根上,再从意上一点一点地消除,这也是一条道路。

  发送给朋友| 打印友好
永嘉禅法
Email:319072@qq.com
© 2005-2022
保留一切权利
苏ICP备12078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