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站点地图|登录

我们先是要直接契入,“弹指圆成八万门”,后面就要“当处常湛然”。就是要你当下看看自己的心是什么样子,这是生命最关键的要点所在,我们所谓的“我执”,也就是在这个地方。

什么是“我”?昨天、今天、明天,还是现在?我们把现在当成“我”,在时间上就跟过去和未来相对,中间的坐标是“我”。在空间上,你到哪里都会有前后左右,那个“我”就是当下,所以你到哪里都觉得是“我”到那里了,“我”上飞机了,“我”下飞机了,那个“我”随时都跟着你,那就是你生命的当下。但是我们对这个当下的定义已经错了,这个定义是拿世俗的约定俗成的尺寸来衡量的。

比如说你今天遇到一个很有钱的人,你就想“我怎么这么穷,这么没钱”;遇到一个要饭的人,你想“我还是蛮自在的,日子过得蛮好”。你不停地拿别人的那些尺寸、标准来衡量自己,感觉自己一下成功,一下失败,一下痛苦,一下快乐。我们生生世世就这么干的,就是心里很乱,对自己完全不了解。所以“当处常湛然”,对于禅修的人来说,就是找到了生命的立足点。

我们看永嘉大师的开示:

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勿涯岸。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

很圆妙,大家如果不能真正理解的话,可以记下来这句话,在生活当中经常念,经常背,你可能会有很多的发现。

1.不可毁誉,体若虚空

“不可毁,不可赞”,毁和赞是不同的价值标准产生的两种评价结果。有些人到佛教团体里面来,就觉得信佛很好,甚至出家很好;一回到社会团体当中去,就开始觉得不行了,又接受不了了。为什么同样一个你,一会儿要接受这个观念,一会要接受那个观念?无论你接受哪一种观念,其实你的本觉、你的自性,并没有任何的障碍。谁在障碍?是我们自己在障碍,自己好像一定要在这个团体里面感觉舒服,如果团体在那里有一个边界,就不能超越这个边界。人家说我这样不行,我就觉得真的是不行,你超越了这个局限,你就行了。如果你行了,别人就都跟着你走了;如果你还是觉得不行,就永远跟着别人走。

轮回的路都是随业受报,个人的业力是别业,大家在一起的业力是共业。我们往往是别业随着共业走,但实际上个人别业的力量才是最大的,共业的力量其实是比较小的。也就是说,对我们来说,自己核心的念头才是最关键的,我主观想做什么,别人再怎么说,也只是助缘、外在的缘,内在的因是自己。

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总觉得自己在随外境转,这是一个错觉,就是放不下,没有把自己本有的力量开发出来。如果你把自己本有的力量开发出来了,那个力量就会非常大,你就不会缩手缩脚。有些人信佛怕别人看见,在背后偷偷摸摸的,人家一看你偷偷摸摸的,觉得你肯定是干坏事,结果你自己越想越不对劲,家里人也都很反对。你要是堂堂正正地理解了这个道理,你的身心就已经开始改善了,自己明白了这个理,跟别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实在不行就绳之以法,那他也不得不改了。

永嘉大师说,我们的本体是毁也毁不掉,称赞也赞叹不到。你说用什么语言能称赞我们的心性?世间的语言都非常局限,用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我们的心。比如说,大家现在如果回光返照,看自己现在的心是什么样子,坐在这里什么想法都没有,然后你就开始赞叹说:“我这个心现在很安,现在很静,现在很空明,现在很好。”其实这些话跟你的心都没关系,因为你的心不需要任何语言,或者你说这个心很枯寂、很无聊、很空虚、很没出息,动都不动,这些话好像跟你的心也没关系。赞叹或者是诽谤,只是不同的语言,可以有不同的形象,但是跟你的心没有关系。

所以永嘉大师说“体若虚空勿涯岸”,这个涯岸就是边际,边际就是隔阂。我们的心灵有了隔阂以后,就包容不下更多的人和事。佛能够度一切众生,确实是因为他看见了心没有任何的边际。我们这个灵明觉知的心没有边际,现在让你想到西方极乐世界,你马上就想到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净土也能想,你现在一想十方法界,心马上就到了,心就在那里。

你现在人在这里,心想到家里,心已经在家里了。其实不是心在家里,心本来没有边际,是我们自己把几堵墙隔起来说“那是我的家”,看着这一点空间说“这是寺庙”,自己觉得好像有隔阂,实际上心并没有隔阂,心的本体像虚空一样没有边界。

2.当处湛然,觅不可见

“不离当处常湛然。”禅宗为什么只接引上根利智的人,为什么修行的是顿悟法门?六祖大师力举顿悟法门,说“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因为世间所有的知识学问,包括有些禅定法门,还有现在西方心理学的回归真我,认识无我等等,你仔细看看这些,事实上全部都是妄想构造起来的,就是用表面的意识,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意识专注到一定程度,你的潜意识就觉得很安了,这样并没有看到生命的本质,只是通过一定的行为、举止来使自己的生命有个边界。

所以在法华会上,佛骂这些小乘人都是焦芽败种。什么叫焦芽败种?就是没用。他把生死轮回局限在这里,自己跑到涅槃的世界里面去,涅槃是一边,生死是一边,分成两边了。按照我们凡夫的思维认为应该是这样,要么在门内,要么在门外,从这个火宅出去就到了门外,就解脱了。我们都很想解脱。实际上,在门内的你,跟门外的你,区别在哪里?区别就是有这个门。你在轮回当中用的是这个心,你在涅槃里面还要用这个心。只是在轮回里,你的心计较是非人我,搅得自己一塌糊涂;到涅槃了以后,你那个心说“我现在不再去计较了,没有人我了,自在了”。这两个心有什么不同呢?

所以禅宗就直指,告诉你不要逃到那里去了,虽然解脱跟涅槃的境界一样,但心的本真、本体无二无别,没有任何差别。你要“不离当处常湛然”,要在当下抓住,看到无我的这个真心。“湛”就是明白;“然”就是不可思议,就是明明白白这样子;“不离当处”就是你现在明明白白这个样子,已经很好了,你就永远都这么明明白白,吃饭吃得很清楚,做事情做得很清楚,那这个明白事实上跟涅槃是没有差别的。

“觅即知君不可见”这句话,实际上是禅宗祖师或者开悟的人考验学人的最好方法。一问:“你明白了没有啊?”如果他在那里思索,那肯定没明白。明白的人他不用讲也就明白了,因为那个明白不是造作来的,不是想了半天想到的,能想到的全是妄想。

有些人觉得我听得很明白了,但接下来又不明白了,那么你就要不停地听,不停地观照,观照到最后,吃饭、穿衣、待人接物都能够“不离当处常湛然”,这时候你是真明白了。所以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不需要有任何的造作。突然一个人在前面吓你一跳,你会不会大叫一声?大叫也没关系,心性本来就可以叫,也可以不叫,可以哭也可以闹,“不离当处”,是哭是笑只有我知道,你自己明明白白了,这时候一切心性都是如此。

最后告诉我们的用功方法就是“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有些版本写的是“恁么得”,我觉得这个词更好,任务的“任”下面一个“心”,就是任运自在的心。恁么个样子,什么个样子呢?想说就说、想笑就笑的样子。它不需要取,也不需要舍,一切自在。本来我们在宇宙法界当中,其实是很公平的,就是你做得好,做得坏,遇到的人、事、物全是有因果规律在那里给你安排好的,根本就不需要我们自己去安排,去抱怨,你再着急也没用,也不需要着急。你一着急就有着急的因果,又跟上你了,越着急因果越严重,所以越着急的人越糟糕;但是懈怠的人,懈怠的因果也跟上你了;勤劳的人就有勤劳的因果。

所以因果是整个有相世界的一切规则。在一切因果规则当中,我们的心性始终是“当处常湛然”。明白了“当处常湛然”,就真正懂得了《永嘉证道歌》、永嘉禅圆妙的用功要点所在。

  发送给朋友| 打印友好
永嘉禅法
Email:319072@qq.com
© 2005-2022
保留一切权利
苏ICP备12078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