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站点地图|登录

真正能够得道的人,不是向外去找一个衣,找一个什么信物,而是在你的内心已经开启了摩诃般若的力量,这非常重要。永嘉大师也告诉我们,不只是西天二十八代祖师,还有中国的六代祖师,有无数的后人,都从这个地方明白了佛法的道理。永嘉大师为了让我们确信大乘佛法真实不虚,就把这段历史写进了《证道歌》。从佛开始,一直到永嘉大师,这个“道”是代代传承不绝,完全可以信赖。

在心性当中是真还是妄,我们要分别清楚。

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二十空门元不着,一性如来体自同。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

这是心与性、真和妄的区别,我们需要有所认识。

1.真妄无着,有无俱遣

“真不立,妄本空”是圆顿法门的教法。

我们一般人的思维,认为把虚妄的东西去掉了,真的东西就会呈现出来;或者我们在追求、建立一个真的东西,总觉得自己明白了一个道理,抓住这个道理不放,就觉得我已经很好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功夫,跟我们的见地相差很大。很多人在修行过程中,自己通过用功,身心会有一些定力现前,然后慢慢就有了定境。在定境当中,比如说一打坐,腿就空了,身体也空了,再继续下去,感觉好像世界也空了,这是一种空的境界。感觉是空的,什么都没有,睁开眼睛看,也觉得是空的,脑子里面已经进入一种空的境界,这个时候如果读佛经,觉得好像就是那个空。

实际上佛法讲的空性是指智慧的空。智慧空就是你的眼睛看到了一切法的本质无我,没有它的自性,是一种见地的空。但是你闭上眼睛打坐,身心直接感觉到的是一种空的境界。如果把空境当做自己的见地,明天遇到事情心就又空不掉了,在那里烦恼、难受,所以功夫跟见地永远是两码事。

《证道歌》里面告诉我们的是一种见地,我们也不要把它树立起来,抓住不放,见地不需要你抓住不放。一旦明悟了宇宙人生的道理之后,你就是活也明白,死也明白,醒了也明白,梦里也明白。

如果是空境,只有在你坐在那里,身心入定的时候才能感觉到,明天一耳光扇过来,你马上就不知道东南西北了,就开始生起仇恨来了,这就是见地不真。如果你功夫做得很到位,人家打过来,把你脑袋砍掉,你还是不动,守住那个空不放,这是落入了顽空,更可怕。

要重视智慧的判断和抉择,而不是让自己守住那个空,但是这两者也要统一。你今天见到了空性,比如说已经有了智慧,但是你没有功夫,连忍受打坐的腿痛一个小时都做不到,痛起来还是那么真实,虽然知道空了,好像还是受不了。那是业习的惯性,使你放不下财色名利,放不下情执,放不下这些东西,然而实际上,在背后你早就知道了。如果是见地打开的人,他内心明悟的这个空,始终都是自由的,他对境生心的那个痛苦是浮在表面上的,像浮云一样。但是如果你内在的见地没有打开,只是守住这个空,你遇到事情的时候,心里面透不过去了,那是感觉自己真的很苦很苦,真的空不了,这是本质上的两种区别。

所以“真不立”,就不是建立一个真;“妄本空”,就是虚妄的本质就没有自己。这是指见地而言,不是指功夫。如果做功夫,我们需要舍弃虚妄,然后你的真才显现出来。

“有无俱遣不空空”,“遣”是遣除,把空、有、无、一切对立全部消除。

“二十空门元不着”,二十空门就是龙树菩萨的著作里面讲的二十空门论,或二十空门颂。二十空主要是指: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无性自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这二十个空门,都不可执着,不可得。

2.万法同体,心法双忘

“一性如来体自同”,这一切空的境界,像四禅八定有八种境界,包括四空定,还有无想定、顽空,心很专注也会有很多的境界,比如理解的空。所以不只是二十空,还有七十性空论,听起来就更多了。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多彩,空和有这一切法在我们的心性当中,是“一性如来体自同”。

一切万法表面上都是千差万别,核心的本质都是一个,就是一真法界。“体自同”这个“体”就是一真法界的本体,也是大乘菩萨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体。因为菩萨看到了众生的本体与自己的本体完全一致,没有任何两样,所以众生的痛苦他能感同己受。本体是没有痛苦的,众生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他不明白本体。好像我们离开了家,一直在外面流浪,忘记家在哪里了,就以为自己是个流浪的人,其实我们是有家的,而且非常庄严。如果证到这个本体,就知道一切众生原本如是。

怎么证得这个体?“心是根,法是尘”,在我们起心动念的前面,妄想打起来之前,就是我们的意根,心就是我们的意根。我们的一切痛苦快乐都是从心分出来的,心好像是它的总门,从这个门向外面分门别类。心可以产生快乐也可以产生痛苦,可以善良也可以凶恶。所有的妄想都是从心开始打出来,所以这个心是我们的根,轮回的根就在这个地方。“法”是指外在的一切万法,一切万法都是尘,包括色、声、香、味、触、法,有色有形的物质世界和无色无形的精神世界都叫法。

有些人问佛教是不是唯心的?其实佛教不承认精神世界的唯心,因为“心”和“法”这两者都“犹如镜上痕”,镜子就是大圆镜,第八识;“心”是指第七识,第七识是意根;“法”是第六意识,法尘就是第六意识的妄想。第七识、第六识的本质是镜子上面的痕,镜子上面的灰尘把镜子的光明盖住了。

五祖大师的弟子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为什么他没有开悟?因为他觉得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他把第七识当做了自己的镜,就没有见性。所以五祖一看说:“唉,也没有见性,不过你们好好读吧,读多了以后也会见性。”为什么读多了会见性呢?因为他告诉你,“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你时时拂拭心里面的污垢、烦恼,擦久了以后,你执着为心的这个根,生死根就被拔掉了。

永嘉大师讲的“犹如镜上痕”的“镜”是指第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转化成智慧,就叫做大圆镜智,心跟法,都是镜子上面的尘,第七识和第六识,乃至前面的五识,都是第八识上面呈现出来的妄想颠倒。我们忘记了自己大圆镜的智慧以后,就以这个我执心为根本,产生一系列的轮回痛苦。

你把“心”和“法”两者都磨干净,就会“痕垢尽除光始现”。痕就是第七识,垢就是第六识。就是把第六识的妄想和背后那个自我执着的痕迹都扫除了,你的自性光明当然就发出来了。所以说“心法双忘性即真”,要把“心”和“法”这两者都忘记,才能真正地明白。

很多人看了心理学的书,如果在现实社会当中,能够明白自己的心像镜子一样就相当不错了。也就是说,如果你明白第六意识妄想颠倒很可怕、很烦恼,那就把妄想先停一下,心里很安静,好像一个念头都没有,了了分明,你觉得这个就是了,其实大错特错。但是如果你知道在这个地方用功,又是好事情。所以五祖才说,虽然没有见性,你们就好好读吧,读多了也会见性的,你的痕垢被一点点地扫除,扫除到最后,光就呈现出来了。如果把心和法两种,能所双亡,我们的自性光明就透露出来,这才是真的。

  发送给朋友| 打印友好
永嘉禅法
Email:319072@qq.com
© 2005-2022
保留一切权利
苏ICP备12078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