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站点地图|登录

第一节  佛法是实践的智慧学

佛法的道理头头是道、圆融无碍。我们如何才能将高妙的佛法落实在自己的行为当中呢?        

    佛法不是天边飘渺的白云,也不是忽来忽去的情绪,更不是高兴起来就喊好、不高兴时就说不好的盲目迷信。佛法是非常科学的,是可以切切实实地对照自己人生的一种思想和行为标准。

香港大学已故的老教授牟宗三先生给佛法下了一个定义,叫做“实践的智慧学”。佛法不是知识,不是哲学,也不是简单的科学,更不是简单的心理学,而是一门“实践的智慧学”。

通过佛法的修行证明:我们的智慧越来越多了。有智慧的人跟没有智慧的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智慧的人,烦恼痛苦就少,甚至没有;没有智慧的人,烦恼痛苦就多,甚至烦恼和痛苦占据了他生命的绝大部分。

“智”就是分别。我们知道看到的是什么事物,听到的是什么声音,这种分别心就是智。“慧”就是无分别。内心像镜子一样,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了如指掌,却毫不动摇。古人讲“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无论遇到什么情景,内心都不动摇,眼睛都不眨一下。这种内在的稳定是无相的,无相无分别称为慧,有相有分别称为智。我们大家要具备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是向外看的,看到别人,要知道那是父亲还是儿子,千万不要把儿子叫成了爸爸;另一只眼睛是往里看的,观察自己的内心是否被境所转了。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什么身份,从事什么工作,不管知识多少、能力大小,唯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修行。真修行的人必须要懂得如何用功。我们讲实践的智慧学,讲修证,就是讲如何通过佛法的理论指导,去改善自己的行为。

我们不要觉得修行太难了,修行怎么会难呢?修行很简单,修改自己的行为就是修行。我们上学不是在修行吗?不懂得哪个道理,老师告诉我们,我们懂了,这就是修行,因为我们改善了。你昨天会去打架,听了老师的话,通过自己的反思,觉得不应该伤害别人,然后不去打架了,这就是修行。你昨天帮助了一个人,明天可以帮助三个人,或者你昨天只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而明天可以照顾到邻居和亲戚,这也是修行。

我们有帮助他人的愿望,但是如果没有智慧的话,也许帮助别人会带来不理想的结果,甚至成了帮倒忙。比如说发展事业,想带领周边的人致富、改善生活,步子迈得太快了,一些配套的环保措施没有跟上,结果把自然环境全部破坏了,这就是帮倒忙。

现在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其实修行也可以称做是科学发展,因为我们在修行时,自己的心态和周边环境的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到:自己的心情如果快乐起来了,这个快乐在空间上会不会伤害到其他人,在时间上会不会伤害到自己的将来?不要把快乐浓缩在短短的一年、一个月或者几天当中去享受。有些人只顾眼前享福,不管将来后果,把他一生的快乐浓缩在那几天当中去享受,当他福报享受完了,接下来的生命只剩下痛苦,或者直接在监狱里面呆着,这就是因为不知道眼前的快乐可能会造成将来的痛苦。

要修改我们的行为,前提是先要认识到哪些方面需要修改。有些地方我们与生俱来就已经很好,不需要修改;有些地方我们还不够完善,是需要修改的。这就需要我们先树立一个正确的知见,辨明需要修改的地方,懂得修改的方法,然后运用正确合理的方法逐步进行修改。



 上一节: 佛法修证的基础佛法修证的基础下一节: 树正知见,筑牢基础 
  发送给朋友| 打印友好
永嘉禅法
Email:319072@qq.com
© 2005-2022
保留一切权利
苏ICP备12078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