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站点地图|登录

第三节  修改身、口、意三业

真修行的人必须要懂得在哪里用功,知道修行的主体内容。从佛法实修的主体上看,修行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修改身业,即修改身体的行为。按戒律简单来讲,就是身体的行为不要去伤害自己,不要去伤害众生。主要有三个内容:一是不杀生,二是不偷盗,三是不邪淫。不因为自己的欲望去伤害自已和其他众生,这是身业上的修行基础。

第二类是修改口业,即修改语言的行为。包括不恶口,不骂人,不说伤害别人的语言,让别人难受;不绮语,不讲下流话,让别人动心、痛苦;不两舌,不讲挑拔离间的话;不妄语,不用假话欺骗、坑害别人。

第三类是修改意业,即修改思想意识的行为。意识形态很重要,它可以带动我们的生活模式。在意业当中,贪、嗔、痴这三种是我们心里未经改造的、带毒的状态。对于我们内心喜欢的就贪多务得,不喜欢的就厌恶反感,没有喜欢不喜欢这类感觉的就稀里糊涂。修改意业,就是要消除贪、嗔、痴这三毒。如果我们懂得修行,就应该把内心中会带来不安的、烦恼的因素都改善过来。

修学佛法就是以身、口、意这三业作为修学的主体。如果我们在身体、语言和思想行为的各方面都没有改善,就会像蕅益大师所说的那样:纵透尽千七百公案,讲尽三乘十二分教,兴崇梵刹如给孤独园,广收徒众如无相好佛。无明业识不断,俱为自诳自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人不懂得修行的主体是什么,认为仅仅去烧几柱香,拜几下佛,做几件功德就可以了。在寺院有时候一边拜佛,一边还跟人家争蒲团,争得脸红耳赤;一边做好事,一边又在生是非;在家里一会儿在诵经,一会儿又在骂人。嘴巴只有一个,虽然诵经的时候没办法骂人,但是骂人的习气毛病完全没有改善过来。有些人念经,拿个本子记,念一卷点一点,念到一定遍数还要带到寺院里去烧给菩萨。有居士问我:“师父,要过年了,我不知道怎么给菩萨拜年,我念了三十卷经,是不是拿到观音菩萨面前烧了,就是给他拜年了?”他不知道诵经念佛是为了改善自己的身心行为。

身体、语言和思想,这身、口、意三业是所有修行的主体,修行没有在这三个方面去努力用功,就是犯了方向性的错误。

皈依了三宝,不管在家出家,不管是在家里干活,还是到寺院里做义工,如果身、口、意三业没有改善,那都还称不上是修行人。你可以到寺院的功德箱里放点钱,修一点福报,在放钱、做布施的时候,那些坏的行为都没有了,这也算是修行的一部分。但是如果你没有把注意力切实放在自身和他人身、口、意三业的改善上,就不算真正走上修行的道路。

解脱道的佛法要求我们改善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大乘佛法要求我们不但要改善自己,还要改善他人。别人做错事情或说错话了,我们要帮助他们改正,更重要的是如果别人心里有烦恼,我们要帮助他们改正生起烦恼的心态,让他们不再烦恼,所以居士也叫做“护法”,是护持正法的意思。《金刚经》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怎么护念?怎么保护意业,并在意识中感觉到快乐?如果我们真正把修行的主体看清楚了,就知道改善自身和他人的身口意三业,是我们修行最有意义的下手处,而不只是做一些表相上的修行,比如说只是拜佛。家人生病了,带他去医院是护持他的身体;他烦恼了,就陪着聊聊天,听他吐吐苦水;他发脾气了,就让他发一下,自己念念佛,也不跟他急,慢慢的,他的思想和身体就会好起来了。我们一定要明确:身、口、意三业的修行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体现出来。

在民间信仰里,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行为跟佛法、佛教联系在一起。有些不正规的小庙,把诵经念佛当成做生意一样,明码标价,念一部经或者念一天经多少钱。有些人自己不想念,干脆拿钱去买几部经来。有的小庙一天可以念一千部《法华经》,念一部,就点一个红点,有居士要买,他们就把这个卖给他们。这非常不好,是大妄语!不知道的信众就上当了。佛法不是可以用钱买的,是要用我们的心去悟、去观察的。我们的人生境界、思想素质提升了,生命整体的素质提高了,会带动家庭乃至社会的整体素质也同样地提高。



 上一节: 树正知见,筑牢基础佛法修证的基础下一节: 修行的第一步—皈依三宝 
  发送给朋友| 打印友好
永嘉禅法
Email:319072@qq.com
© 2005-2022
保留一切权利
苏ICP备12078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