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出世间佛法的修行次第
要想得到无苦的、永恒的快乐,就要修证出世间的佛法,就要把戒、定、慧具体落实在修行的次第上。
一、以三宝为人生指针
我们要把目标定位在佛菩萨的品格上。我们就能成佛,因为我们有觉性,有佛性。千万不要说:“佛太伟大了,我不敢当。”你不能不敢当,你不敢当就是埋没了你的真实能力,轮回就是埋没了你的佛性。我们已经被埋没得太久了。实际上我们现在就是佛性在用,但是我们忘记了。所以我们要皈依三宝,让生命归宿的方向、指针一定要正确。我们人人都要愿意成为自利利他的菩萨,愿意成佛,明确了这样的方向,然后通过三皈依引发自心的觉醒。
二、发起出离心
然后,我们需要一种强烈的动力,这种强烈的动力来源于我们的发心。因为修出世间的佛法,如果没有强烈的动力,世间的五欲会把我们拽住,拽得牢牢的,我们会贪着财色名食睡,贪着世间欲望的满足感。继续享受快乐的人生没有关系,但是我们一定要有眼光看到,这种快乐的人生是无常的。我们的心不能被这种短暂的、表面的快乐捆住,一定要出离这种快乐,才有可能出离快乐背后蕴藏的痛苦。
首先,如果我们的人生遭遇了痛苦,一定要想到:在六道当中,遭遇痛苦实在是太正常了。我们人生中遭遇的痛苦还是小意思,地狱的痛苦就真,太苦了。古德说:“畜生苦来饿鬼苦,地狱之苦苦中苦,业报来时没奈何,不如趁早念弥陀。”六道轮回中将来的果报是非常痛苦的。所以出离心的第一层,就是我们要发愿舍弃这些痛苦。
出离心的第二层,如果我们已经享受到快乐了,可以继续享受,但是不要沉湎在我们认为的快乐当中。因为沉湎在快乐当中,往往会丧失最好的得度机会,记住!企业家也不能沉湎在自己的成功中,沉湎在成功当中,失败将会紧跟而来。诗人说“人生得意须尽欢”,尽欢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沉湎在里面。同时,我们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尽”也是就此结束的意思。人生的快乐是一次性的,快乐享受完了就没有快乐了。就像银行存折里的存款,存多少,花多少,花完就没有了。从这个“须尽欢”中,我们也要看到欢乐终究会完结的这一层。所以我们要有出离心,不要沉湎在自认为的成功和快乐当中不能自拔。
修学佛法的快乐也一样。有些人说:“我学习佛法以后,现在过得很好,因为身体很好,家庭也很和美,每天笑呵呵的,我觉得足够了。”其实大大的不够。有些人得到禅定,四禅八定,那不是人间的快乐,是天上的快乐。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那种快乐是在人世间无与伦比的。得到初禅的人看待欲界的快乐,就像看到又脏又臭的猪圈里,猪在里面很快乐。所以得初禅禅定的人对欲界的欲望,不管是财也好,色也好,他实在是毫无兴趣。人间再美的美女,跟天人比起来全部都是丑八怪,没有一个是美的。因为天人的美,是身心内外纯一的善良、美好,人世间的美最多就是一层皮,那层皮要是没了,就没有一个人能看了。
修行出世间佛法的人不能贪着禅定的快乐。如果有出世间的见地,得了初禅会使我们对佛法信心具足。但二禅、三禅可以不要进入。进到二禅,接着就会得三禅,它们的感觉是什么呢?进入二禅的感觉,就觉得自己的整个身心从白天到晚上,从做事情到静坐,全部沉浸在快乐当中,整个身体和内心非常健康、非常快乐、非常愉悦。而三禅的人,是沉浸在快乐的世界里,不仅是觉得自身是快乐的,整个身心感受中找不到任何痛苦。你赞叹他,他也快乐;你就是骂他,他也觉得太快乐了。所以,假如得三禅的人是一个凡夫,他没有听过佛法,不知道要得解脱,要证菩提,那么他连解脱的希望都没有了。因为他的起心动念、待人接物,所有的事情全部都是快乐的,没有痛苦,这就很危险。这期生命最终可能就在快乐的中消失殆尽了,寿命结束的时候,天道的福报也结束了;福报结束的时候禅定也消失了,如薪尽火灭,柴火烧完了,火也灭了,禅定也消失了。在我们现实人生中,如果得到三禅的禅定,死后可以生到三禅天。整个三禅天的世界都是快乐的,但当他天福享尽就直接堕落在三恶道,到人道的希望基本上没有。所以大乘佛法告诉我们:你如果是个圣人,你修初禅、二禅、三禅没关系;如果是个凡夫,你不要去求二禅,也不要去求三禅,因为那实在太危险了。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生意做得很好,家庭很和美,也有思想,读过几本书,看过一些哲学家的言论,觉得自己有知识、有文化,这样他就不信佛了。他觉得那些老太婆烧香没劲,甚至瞧不起修行的人,这种人得度的机会也就没有了。
我们大家必须发起出离心。如果人生充满了痛苦,我们一定要把痛苦转为快乐;如果是处在快乐当中,我们一定不能让自己沉湎其中。我们还要从善恶当中跳出去,跳出去的关键就是要把我执破掉。这是第一种发心——发出离心。
三、发起菩提心
第二种发心,就要发起真正无欺的菩提心,而不是自欺欺人的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菩提心就是我们要离开痛苦,得到究竟的快乐,没有副作用的快乐;同时希望身边的任何一个众生,特别是自己的亲人都得到究竟的快乐,也就是成就佛果。当然,我们无量劫轮回到今天,我们的亲人非常之多。我们都曾经是兄弟姐妹,父母妻子儿女,都曾经是一家人。不是有句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吗?”我们都从这扇讲堂的门进来的,我们就是一家人;我们都曾经是一家人,而且我曾经是你们的家长,所以我在这里讲话你们都愿意听;我们也是曾经是众生的家长。这都是有因果的,没有因,就不会有今天这个果。
我们从内心中发起真实无欺的菩提心,也就是愿意消除生命中一切负面的痛苦;当我们生命中的痛苦消失了,余下的生命一定是帮助所有的众生离苦得乐。这种思想境界,就是发菩提心的境界。大家有没有发起来?我们要合掌发自内心地念出来:“我愿意消除生命中的一切痛苦,我愿意使一切众生都消除痛苦。”要不断地去感受它,感受到我们的生命是需要消除一切痛苦的,还需要帮助一切众生消除痛苦。我们要去体会这颗心生起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我们会觉得自己的心是能够包容一切的,只要看到别人有痛苦,看到别人有恶、有坏、不听话,都会转化为慈悲心,而不是嗔恨心。不是瞧不起,不是责怪,而是一种真实的慈悲心,因为我们说过愿意使他们消除痛苦!
当真实的菩提心能时时从心中生起时,我们在修道路上就有了强大的动力。我们经常到寺院去听闻佛法,寺院就是我们菩提心的加油站。我们听闻了佛法以后,就知道自己的油又增加了一点,修行就会稳定一点,心态就会舒服一些。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当我们在世俗杂乱的生活中转来转去,油没了,又需要回过来再加一下油。所以经常要诵诵经,拜拜佛,看看光盘,听听讲座,这样我们真实的菩提心和出离心,就能在心中生起来。
当我们生起菩提心以后,如果仅仅有这个愿,而不能切实地去修行的话,那这个愿叫虚愿,发的愿是虚假的。所以我们进一步要以此作为动力,来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有了这样的菩提心愿,对三宝、对究竟成佛的目标也很明确了,中间又不停地学习戒、定、慧来庄严我们的菩提心愿,把戒、定、慧三学落实为具体的行为。声闻缘觉修行的是四谛、十二因缘的解脱道,而大乘菩萨修的则是六度万行的菩萨行,我们要以六度来落实我们的菩提心愿。
四、佛法修行的理路
只有动力,没有方法,你完成不了菩提心愿。所以需要有了动力,然后再掌握一个方法,我们就可以在自己身、口、意这三个修行主体上下手,去兑现得解脱、证菩提的愿。有了方向和动力,解脱道和菩提道的修行就变得理所当然,变得有台阶可上。关于修行的台阶和次第,大家有机会可以学学《菩提道次第广论》。
我们要多听闻佛法,因为佛经里面已经把我们生命中所有的景象都讲得非常清楚了。现在的心理学家观察我们的心态,告诉我们意识会在物质当中呈现各种现象,意识的背后还有潜意识,潜意识的背后还有深意识,深意识背后还有催眠状态的意识,最多也就是四层;但是佛法告诉我们,心理的活动有五十一个内容。学唯识的人知道,心本身有八种现象,叫八识心王;还有五十一个心所法,就是心所展现出来的五十一种现象。这比心理学家讲的不知要详细多少。这个道理如果我们不学习了解,有时候心中出现什么情况,自己就没法把握。其实我们所看到的,无论是疯子也好,善人也好,恶人也好,生起任何烦恼也好,或者修行中出现任何状态也好,都是很正常的,只是我们少见多怪而已。
学习了佛法我们就知道,生命中有多么丰富的内涵。按照次第来说,在六道当中佛法把我们分开二十五个层面,就是二十五有:四洲四恶趣、六欲并梵天、四禅四空定、无想五那含。这二十五有就是六道当中的二十五个层次:三恶道三个层次,加上人、阿修罗,这是五道;天道又分二十八层天,三界诸天分为欲界六层天,色界十八层天,无色界四层天。每一层天的境界如何,欲界凡夫又是如何,我们学习佛法都要清清楚楚。二十五个层次里面又可以分高低,就像人道,人当中有善人、恶人,有修行的人、没有修行的人,这个层次也可以拉开。我们在没有修学佛法之前,人生是一片模糊的,脑袋是不开窍的;而现在皈依了三宝,听闻了佛法,明白了人生的方向,豁然开朗,开悟了。不过这是小悟,小悟会有千万次,不要觉得奇怪。当我们人生的方向感明确了以后,就跟方向感不明确时的层次不一样了,所以在世俗社会中,才有智慧和愚痴的区别。
上面所讲的都是六道当中的内容,不管二十八层天最高的境界到什么程度,六道众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我执”。
佛在菩提树下开悟的时候所讲的一句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在轮回当中出现的问题、毛病有多少,善恶、烦恼有多少,关键的错误就是两个:一个是我执,一个是因为我执而产生的错误行为。要修解脱道的人必须要认识到,我执跟解脱之间的关系到底在哪里?六道轮回就像六个气球,大的气球在外面,小的气球在里面。最小的那个是地狱,就像地球的核心一样,吸引力都在地球的核心,越小越不自在。当我们把心量放大,把恶业消除,把善业圆满起来,感觉到了人生的和谐、快乐,但是最终还有一层,就是最外面的这层气球把我们包住了,这就是我执。破除了我执,我们就了断了生死。
在六道当中,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应该从哪个地方去了生死。如果按照通途法门,包括禅宗、天台、密宗或者其他的各种宗派,告诉我们要修各种禅定,最后破除我执,一层一层往上破相当难。禅宗可以直接从最上面的地方开始破,但难度很大。净土宗比较特殊,蕴含着很深的道理,它是横超三界,一生彻底解脱的,属于特殊的法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