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站点地图|登录

第一节  寻找生命根本的利益

一、死亡往往不期而至

现实的人生在六道轮回中,即便得到了没有痛苦的快乐,可是人生有生必有死,死亡是确定的,死期是不定的。每一个人都会死,什么时候死谁也不知道,而且我们对于生死以外的世界毫无了知。

有些人说:“我可以不用管它,还没有到死的时候。”这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到了死的时候,很多人会后悔这一辈子没有修行,后悔自己曾经伤害过别人。有一个科学家,他曾经不信宗教,临死之前他却问护士:“上帝会不会原谅我?”这是“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在死亡面前坦露的是他最真实的一面。我们平常如果没有经过修行,不管你外在伪装得多好,在死亡面前都会暴露无遗。所以,我们对于死亡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

因为死期不定,所以我们要生起警觉:到底什么时候“死”会落在我的头上?很多人总以为自己一定能活八十岁,但其实活不到八十岁。这种错觉导致了我们修行的时候没有力量,生不起精进的心。今天没有痛苦,身体好好的,工作也不是很忙,我们却把这么宝贵的时间浪费了。不能使自己的生命提升的,不能使生命中的戒、定、慧三学增长的,都叫做浪费生命!不管我们是跟别人交往也好,做事情也好,只要能够增长自己的智慧,增长自己的定力,哪怕我们念一句佛,起一个善念,让自己为众生创造幸福,这些都是生命的提升。

佛告诉我们:这短暂的人生,是六道当中最宝贵的。三善道中,天道众生没有人宝贵,三恶道众生更没有人宝贵。可是,人的生命比天人的生命要短暂得多,比地狱里的众生也要短暂得多。当然,地狱的众生每天要经历很多次的生死,他在地狱里面要经过很长时间才有机会出来。可是人身难得而易失,一口气不来便是来世。很多人在这么宝贵的生命中,在这么短暂的几十年里却不能好好地生活,夫妻之间还要吵架,一家人还说两家话,这是何等的愚痴!

二、凡夫心中的矛与盾

同为人类,其实同是手足,大家都是兄弟姐妹,都是佛子,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觉性。可是我们感受到社会大众是同体了没有?很少有人去感受这种快乐。不要说夫妻之间、家庭之间闹矛盾,就是我们自己内心也在闹矛盾,凡夫众生的心充满了无数的矛盾。因为我们要保护自己,每个人都想保护自我,想把自我庄严得最理想化。

    当别人说你坏话、损害到你的利益的时候,就像一把矛刺着你。你听到那话心里不舒服,会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怎么办呢?一般人在他的心中马上会亮出一个盾牌,不希望别人伤害自己,别人伤害到哪一点,他马上把这点挡住。人家说:“你讲这个话是不对的。”他说:“我没有不对!”这句话就是盾牌,把自己挡住。别人说,“你这个做法不行。”“我没有不行,我是有理由的,是某某人教我做的!”这就是盾牌。明明是自己错,却常常迁怒于人,总要把错误转移到别人那里去:“不是我的错,我是对的!”拿这个盾牌就把自己挡住。实在挡不住了,发现自己确实错了,他的心中的矛马上就亮出来,“你还说我,你还做得这个德行呢!你才是这样子的!你还不如我!”当他的盾牌挡不住的时候,他马上要举起他的矛去刺对方。所有吵架的人,人际关系闹不好的,心中都无一例外有一个盾,还有一把矛,到处去阻挡或者刺伤别人。所以凡夫的心中是充满着矛盾的。

佛菩萨告诉我们,在现实人生中要确信世间万法的规律,其中最完整、最透彻的规律就是因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所有的结果一定是有原因的。所有的结果跟你有关系,才会落到你的身上;跟你没有关系的,不会落到你身上。当你看到所有的结果都是有原因的时候,就知道别人的谴责、咒骂,跟自己一定有关系,所以自己心甘情愿让别人说,让别人骂,心中的盾牌不需要亮出来。当心中的盾牌不亮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再也不需要拿这把矛去刺伤别人了,所以修行的人心中是没有矛盾的。极乐世界没有矛盾,因为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都是上好的人汇聚在一起。

我们讲修行的基础,起码要认识到修行的根是在心里,语言和行为都是由心来引导的。行为上能改善是好事,千万不要说:“你这人心这么坏,还做得这么好看,装的!”他做得好看比做得难看还是要好一点,他心里虽然想得不好,但他做得好,你要赞叹他。因为做得好没有错,总比想得坏、做得也坏要好。

有些知识分子看到一些老居士到寺院里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我孙子要考上大学,儿子要生意兴隆。”他就想:“你看,这些人都是迷信。”其实他错了,老居士求佛菩萨保佑有没有伤害谁呀?他能求佛菩萨保佑,说明心里对佛菩萨有一种依赖。他心里有了一个依靠,会充满信心,求佛菩萨保佑的时候,就能感应到佛菩萨加持的力量。佛菩萨就像真理一样,你想到了真理,真理就在你心里;你想不到真理,真理就没有用。佛菩萨一直有,我们不信,也就没有用,正所谓“信则灵,不信则不灵”;佛菩萨也可以随时在我们心里,但你不去想,就感应不到。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妄想,妄想停下来都有一个没妄想的、很清楚的状态,每个人都有。我相信大家一停下来都能看到,这么好的心态每个人都有。可是如果没人告诉你,或者你没有经常训练自己,那就跟没有一样,就会不停地烦恼。我们自心的佛也同样,他在我们心中可以产生无比强大的力量,但是当我们跟他不相应的时候,就和没有一样。就像电视机,虽然节目源的信号都有,但是遥控器的按键不按下去,屏幕上就不会显示出相应的频道,不显示的时候就等于没有。事实上不是没有,是有的。不是“信则有,不信则无”,而是“信则灵,不信则不灵”。你信了就有灵感,不信就不灵了。

四、皈依三宝的修证从心的觉醒开始

皈依三宝是可以通过修行而得以证实,佛法的一切道理都可以在我们生命中得到完全的证实。佛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历万古而常青”,所谓“东方有圣人出焉,西方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佛法在印度能够让人们解脱自在,亲身证明佛法的圆满,在中国也同样可以得到证实;汉人可以得到证实,藏族同胞也可以得到证实;在东方可以证实,在西方任何国家也同样可以得到证实;在人间可以得到证实,在天堂地狱也同样可以得到证实。

皈依三宝的修证,基础是我们对自性三宝的确认和证明,就是自性的佛宝,觉而不迷;自性的法宝,正而不邪;自性的僧宝,净而不染。净,就是干净,内心很清净,没有烦恼,没有污染。这三个如果你还没有证实,你还不算一个真正合格的三宝弟子;证实了,你就是一个合格的三宝弟子。

我们讲佛法修证的基础,第一点就是对三皈依的“皈依佛”进行证明,你要在心中证实这一点。当有人引导你,告诉你该怎么做的时候,你得到证明了,如果接下来没有人告诉你,你马上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怎么办呢?你就要不停地提醒自己,不停地提醒的过程就是修行的过程。因为不提醒的时候,你就会卷入痛苦当中,成为痛苦者;你一提醒自己,就发现痛苦是有的,但是你已经成为痛苦的旁观者,而不是痛苦者了,这个时候你就从痛苦里面跳出来了;刚跳出来,第二天一不小心又会被卷进去了。这样反复地跳出来、卷进去,你就要在这中间不停地提醒自己,修改自己的行为。

修行就像一队人排队一样,刚开始我们觉而不迷的“队伍”太弱了,才几个念头。如果长期地用功,“队伍”就会排得很长,前一个念头觉悟了,后一个念头也是觉悟的。每一个念头都是觉悟的,这叫做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了,白天是这样做人,睡觉做梦也是这样做人。就像孔老夫子说的慎独,就是当着大家的面是这样,单独一个人也要这样,对天地无愧于心。佛法告诉我们不但是慎独,醒的时候一个人是这样,就连梦里面都要跟醒的时候一样,这就是功夫做上去了。再往前做,生的时候是这样,老的时候、病的时候也是这样,死的时候也可以是这样,那就是真正地功夫成片了。功夫成片了,那么生老病死对我们来说就是换一件衣服,换一个念头。就像我们现在想要喝茶,等一下肚子饿了想要吃饭,两个妄想都没关系,因为我们已经觉醒,不再迷失。

我们凡夫都是着相的,所以一开始修行要皈依三宝。皈依时,师父发一个皈依证给我们,还给取个法名,让我们感觉自己是佛弟子了。其实这些都是外在的相,通过外在的相,我们慢慢会觉得自己跟佛菩萨靠近了。没有皈依的人,即使他听懂了这些话,也觉得这样做挺好,但是心灵里面始终没有对三宝的依赖感,这是一个很神奇的现象。没有皈依的人,他始终不是正规注册的真正的佛弟子,而是佛弟子当中的旁听生;旁听到最后,学问也有了,知识也有了,但是没有学位,没有毕业证书,没有自我的认同感。另外,没有皈依的人,他很容易把佛学思想跟哲学相比较,一比较,可能把相似的就归为相同的了,对高低、善恶不能很精确地了解。

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不停地闻思正法,把这些高低差别一点点地都了解了;了解到最后才知道,世间万物、各种宗教学问知识都可以“为我所用,非为我所有”。千万不要以为我们的知识、财富就是为我们所有的,实际上身体、思想、财富、事业都是为我们所用,非为我们所有。有些人有很多财产,但两眼一闭,财产是谁的呢?都不是他的。有一首诗说:“百尺竿头望九洲,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更有收人在后头。”祖宗的产业留给你,你也别高兴,反正后面的人已经在排着队等你传给他们了。所以世间万物不是为我所有,只是为我所用,我们要把它们用好,用得恰到好处。

皈依三宝后,我们的内心开始有了归宿感,人生的方向明确了,通过对外在住相三宝的皈依,引发对心中自性三宝的皈依。自性三宝的觉性一旦提起来,能随时保持觉醒的时候,我们说话绝对不会错,走路也不会错,这在生活中完全可以得到证实。不相信你可以试试看。如果家里人反对你学佛,你在家里不管是干活也好,诵经也好,人家骂你修行不好也好,你要跟他辩论也好,首先让自己的思想变成一片空白,什么都不想,内心非常清净,然后他说什么你就跟着他说什么。因为当你心里没有仇恨,就不会跟他对着干;你也不会自卑,因为你没有想法,不会把他捧到天上;你也不会自傲,不会觉得他不修行,业障重,是魔鬼;什么话你都不会说他,因为你的心是清净的。这样他觉得和你相处很舒服,很舒服就没有矛盾了。所以在现实生活当中,心的觉醒是随时都可以证实的。

五、修习“觉而不迷”

证实,它分暂时的和永恒的两种类型。暂时的是什么呢?就是现在,或者在你人生遇到困惑的时候、迷茫的时候,突然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内心深处,你看到了自己与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都有平等的觉性、不迷失的觉性。只要暂时能够证实,也算是合格的。现在就可以回光返照看一看自己的心,观察自己的身心,没有太多其他的想法,你仔细看看,你的心会不会感觉很迷失呢?如果你体会到了这种明明白白的状态,就可以把这种状态运用到工作、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那么做任何事都不会让你迷失。如果你以前没有体会到这种状态,现在可以去体会,也因为以前没有,所以现在需要修改;修改过来,你马上就会明明白白。这时候就没有问题了,不需要问太多的问题,非常实用。觉而不迷,你可以通过这样的修改,一个念头回光返照一下,就可以让自己从迷惑的状态中转变过来。

我们的每种行为都是一种串习。“串”,就是后一个念头紧跟着前一个念头,它有连串的现象,每一个念头都会有它的力量。一个人老想着杀人,最后就去杀人了;老觉得自己痛苦,最后就成了一个痛苦的人;你喜欢这个人,不停地想,就会越来越喜欢他;老觉得自己是开心的、快乐的,那么别人每天看到你都是笑呵呵的;想修行的人,不停地想修行,自然就往修行的路上走了。虽然内心的串习像是在排队,但是平常在生活中,我们这个队是乱排的,就像不文明的车厢里面一样,拿着票不按自己的位子去坐,大家都在找位子,但都找不到位子。

没有经过修行的心都是散乱的,因为对心灵的把握,对自己情绪的把握是没有力量的。明明想做好事了,别人一干扰,马上又跟过去做坏事了;想要把酒戒了,别人一怂恿,又喝起来了。我曾经看到有一个人赌博,他赌输了,把家里全输光了以后,气得把自己的小指头剁了,表示以后再也不赌了;过了两三年再赌,结果把第二个指头又剁了;后来又赌,又把第三个指头剁了;最后还赌,把第四个指头也剁了,现在只剩下六个指头,别人都叫他“六指麻将王”。他这样的行为就是因为串习太厉害了。难道他真不想改好吗?真不想快乐吗?我看大家没有一个人不希望人生是快乐的,没有一个人希望自己活得稀里糊涂的,但是我们经常是迷而不觉。

佛法的修行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我们的觉醒能力要随时加以改善,改善的过程就是修行的过程。身口意这三业,语言和身体行为的真正动力是在于我们的心。一个内心向往美好的人,他讲话和做事不会有太差的表现;一个内心肮脏的人,他的言行总是会流露出不好的因素。正如有句话所讲的"狗嘴吐不出象牙",其实象嘴也吐不出狗牙。确实是这样,因为心是外物的引导。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个完全可以觉而不迷的东西。

佛告诉我们,我们迷失得太久了。迷的人叫做凡夫,觉的人就是佛。六祖大师说:“前念迷即众生,后念觉即佛。”说得非常简洁明了。做佛只在于一个念头,所以讲“即心即佛”。佛就是觉,我们觉了就跟佛一样了。即使我执还没有破,我们当下也能够感受到内心的觉醒,这就是将来成佛的正因。我们目前还在因地的修行上,这个因如果不停地改善,不停地让自己有觉醒的感受,那么生活中的很多痛苦、很多烦恼、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其实都可以不了了之。有幅对联写得好:“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我们舍弃一切概念、一切法,这是最好的法;当下觉醒,也就是“非法,法也”。

也有人讲:“天下事了犹未了,岂可以不了了之?”就是说当你还没有觉醒的时候,迷迷糊糊、稀里糊涂的,你怎么可以不了了之呢?这个“了”就是了解、了知。我们学佛的人秉持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就是要了生死。了生死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就是要了解生死。什么是生死,什么是我?你要了解,要观察。观察到我,观察到生死,观察到痛苦,观察到烦恼,等这一切全部观察清楚了,你就算“了”了——了解了。第二层,你要了断烦恼。真正了解生死真相的人就不再烦恼了,因为所有的世间一切都是由我们的心引导而展现出来的;通过外在的一切表现,可以看到一个人内心的觉受。

对自己而言,可以先观察自己的心。孙子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攻城不如攻心,去攻打一座城市,不如先把这座城市里的人心抓住。想要让自己的生命往哪个方向去发展,首先要成就往那个方向发展所需具备的心态。古人说:"有志者事竟成。"志是一种心,心志、志愿是心的愿望。学佛的人要发出离心,要发菩提心,这都是发心。从心里面引导,引导自己的行为。心如果改过来了,一切外在行为自然而然会随着心而改变,这就是修;心如果没有改过来,我们就别想真正地改变。

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是自己生活的引导,所有的快乐和痛苦都是心灵上的一种觉受。我们要在心地上注意自己,在心当中修行觉而不迷的状态,随时把迷的状态转化为觉的状态。一旦我们的心转化为觉的状态,这时候我们要好好地去感受一下这个状态,感受这时的心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你在人生中有很多的痛苦-----或者是曾经经历过的痛苦,或者是可以想像得到的、将来会遇到的痛苦,比如老病和死亡,你怎么办?过去的痛苦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过去了,但是在你心中留下了累累伤痕,你怎么把伤痕治愈?对于未来一定会出现的死亡,你会不会痛苦?如果你会痛苦伤心,如何让自己不去伤心?这里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大家可以现在就去感受一下:不迷失,心不向外求,不追逐语言文字,也不追逐某些想法,不把自己过去学来的一点知识和一些思想当做宝贝,不要觉得我这个人很有思想、很有个性、很厉害。你把这些东西全部往边上放,统统放下的时候,你看自己的心是什么样的。放下的心灵是不受伤的心灵,任何人都是这样。

如果当下你放下了,或者有一天你放下了,马上可以得到一个证明。什么证明?就是证明觉悟的人脑子很清楚,是不会迷失的。有一句骂人话叫“瘫脑”,意思是脑子要是瘫掉了,动都动不了,有毛病。有些人烦恼起来自己转不过来,心里痛苦,脑袋想不出办法,其实就是他的大脑瘫痪了——不是医学上的脑瘫,而是感知和思维功能瘫痪了。正确的心灵是非常清楚的:是就是,非就非;痛苦就痛苦,快乐就快乐;男就是男,女就是女。如果你不会因为外界,或者因为自己的某些思想、观点给自己增加烦恼的毒素的话,你这个脑就是健康的。

从某种角度讲,痛苦的经历对我们修学佛法的人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有过很深痛苦的经历的人,他会按照佛法的指导去做。当他从痛苦的觉受当中跳出来时,就会由衷地感觉:“我怎么这么轻松啊!”他就会很感恩佛法。因为当你把妄想全部放下的时候,你的心灵连样子都没有,连相都没有,谁都压不住你,绑不到你,束缚不了你,也占据不了你!这时的你八面玲珑,前面后面、上下左右都很清楚,这样的心态是非常安稳、非常有智慧的。在这种心态当中,你可以更加客观地思考问题。



 上一节: 佛法的解脱道和菩提道佛法的解脱道和菩提道下一节: 出世间佛法的修行次第 
  发送给朋友| 打印友好
永嘉禅法
Email:319072@qq.com
© 2005-2022
保留一切权利
苏ICP备12078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