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站点地图|登录

 初步学习止观禅修的人,首先需要一个好的环境,比如衣食俱足、闲居静处等等,否则就很难进入止观禅定。什么叫止观?简单地说,止就是停止心念向外的攀缘追求,观就是心念停止以后,观察心的本来状态;从止到观,趣入正定正受的过程就是禅修。但是如果认为外境不理想就没办法修行,尽管追求的是一种安静的、有利于修行的环境,但过于执着外境,心念仍是没有止,仍是被外物充斥,那就与禅修的宗旨相违背,止不了念就观不到心,更谈不到禅定受用了。凡夫的心念基本都起源于内心的各种欲望,所以禅修除了要具五缘之外,我们还要呵斥内心的五种贪欲,以消除内心的向外攀缘。
  扪心自问,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这么多年,是不是都在以各种享受为目标,一直在不停地追求外缘?凡是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尝到了、摸到了、甚至想到的好东西,我们就会起心动念地去追求,去获得?当然是这样的,因为这就是凡夫的认识层面和生活状态,好东西谁不想拥有?想去拥有就产生了欲望,我们的心呢,就被欲望牵制住了,就像大象的鼻子被铁钩钩住了一样。不知大家见过驯象没有?驯象员拿两个铁钩,钩住大象的两个鼻孔,这边钩钩那边钩钩,威猛的大象就只能随着铁钩转,听话就给它点甜头尝尝,香蕉、树叶等等,好像吃得很开心,但总也吃不饱;不听话就给它点颜色看看,什么都没有,让大象很痛苦,最后就只能乖乖地服从铁钩的支配,完全失去自由。
  铁钩就如同我们渴望拥有的财富、名声、地位等等欲望,我们这颗心就被这些欲望之钩给钩住了。从小到大,眼睛要好看的,耳朵要好听的,鼻子要好闻的,舌头要好尝的,身体要好感触的,心情要舒服的,一直对外在的物质条件拼命追逐,其实欲望是满足不了的,永远没有厌足是欲望的特点,你想满足它恰好就是被它牵制住了,从此你的一生就是欲望的奴隶。我们每一个人本来都拥有的极为自由、幸福的生命状态,就这样被自己剥夺了。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比喻:欲望+满足感=1,1就代表我们人生百分之百完美的生活状态,一般人的生命状态都是有定数的,古大德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俗话也说:“是你的别人抢不走,不是你的求也求不到。”都是一个意思。其实每个人的生命定数都是百分之百,可我们是否能非常满足、自由地感受到这个百分百,就要看欲望、也就是对外界的贪求这个参数我们能不能很好地控制了,满足感和对外界的贪求是成反比的,因为内心对外界的贪求,使生命的自由和丰富受到限制、甚至会完全消失,满足感也可以称为自由感,一个生命越自由就越满足,这点我们都有体会。
  按这个公式来看,如果我们的欲望是百分之百,自由的力量就会削弱到零;要求降低到百分之五十,生命的自由就增加百分之五十;欲望降低到零,生命将会呈现绝对的自由,绝对的满足。
  打个比方说,如果丈夫对妻子要求是百分之百,那天下没有一个好妻子,妻子做到百分之九十九他还不满意,还会痛苦,这何苦来哉?如果丈夫对妻子的要求只有60分,那好妻子就多了,快乐幸福的丈夫也就多了。如果丈夫对妻子没有要求,那无论妻子为丈夫做了什么,丈夫都能体会到有妻子的幸福,都能很满足、很高兴。
  那么大家想一想,当我们对外界——同事、朋友、亲属、家庭、财富、地位、名誉等等都没有任何要求时,这个时候我们是什么心态?清凉、宁静、满足、喜悦、感恩,不可能有负面的状态,这就是闲,就是对外界的要求降低到零、完全享受自由生命的状态。那这是不是很消极呢?在只懂得去追求欲望的人看来,或许是很消极的,因为他们不懂得体会生命本身的自由和完美,但我们却能完整地体会到生命深层次的内涵,能完全把握和丰富心灵的感受,因此这是一种极其充实、智慧、客观的处世态度,这种心灵的满足无法用物质来衡量、来表述、来炫耀,却能让我们的生命充满自由、平稳和力量。
  所以智者大师告诉我们要呵五欲,也就是说,如果生命想获得自由,就必须认识到过分的贪求对我们身心所造成的伤害,呵斥它,不让心灵再被它牵制,进而放下对外界的一切欲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有多少就用多少,不攀比、不希求,变“天地万物为我所有”至“为我所用”,生命完全自然、无所求、无所住,这就是禅修的目的。
  欲望是无止境的,我们无法满足它,却能用智慧很好地调控它。我们现在刚开始修行禅定,还没有学会调控它的能力,就先要去了解它、呵责它、放下它。佛经里告诉我们,欲望是根植于色身而产生的需求,比如财色名食睡,本身没有什么错误,都是一个人生活所必需的,但凡夫错就错在一定会对这些需求贪心四起,抢夺占有,唯恐不足,因此造种种恶业,所以佛陀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其实只有把贪得的心放下,我们才能真正地体会到欲望满足的快乐。
  佛陀告诉我们,人的五种欲望来自于身体的六种感觉器官,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在佛教里称为六根。六根分别与六种外境色、声、香、味、触、法相对,这称为六尘。六根对六尘就会产生六种认识,眼对色产生眼识、耳对声产生声识、鼻对香产生鼻识、舌对味产生舌识、身对触产生触识、意对法就产生意识,这里的法是指各种思想和概念。
  前五根与前五尘相对时,只有合并意根才能产生一系列分别认识,如果不合并意根,五根与五尘相对就产生不了任何认识,意根可以单独对法尘产生进行分析、演绎、推理和总结,产生思想、欲望和愿望等等。意根可以理解为就是我们的大脑,当然佛经里还有更深层的解释,我们暂时不讲。学过生理学的人都知道,大脑就是产生意识的器官,有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等,如果这些中枢被破坏了,根尘相对时就没有任何认识或感觉生起来。
  六根与六尘相对产生六识,本来是人身非常完美的功能,是生命的妙用,可惜因为凡夫都有无明,贪嗔痴潜伏在意根里,六识生起来的时候,贪欲就随之而起。本来清净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就变成了污浊的色欲、声欲、香欲、味欲和触欲了。眼睛就盯着喜欢的色尘,看也看不够;耳朵就去追逐好听的声尘,听也听不厌……意根就起心动念地产生各种意识,想办法去占有,这样一来,本来清净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就纠结在了一起形成六结。欲望将六根与六尘拴得紧紧的,六个结解也解不开,这就叫根尘勾结,得不到就难过,得到了又怕失去,还会产生新的欲望,又开始不满足,结果每天生活在痛苦中,把大好生命全都束缚住了。我们就从主人变成了奴隶,只能听六结的使唤,被欲望逼得四处哀求、追逐,感觉很累,又解脱不了,于是人生非常黑暗、忙碌、痛苦。
  诃五欲就是要呵斥对外境的欲望和要求,只有把这些欲望都清零了,六根、六尘、六识清净了,生命才能回归本来面目,才能进入禅定,因此智者大师告诉我们,五欲会妨碍禅定,一定要予以呵斥。
  所言诃欲者,谓五欲也。凡欲坐禅修习止观,必须诃责。五欲者,是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着,若能深知过罪,即不亲近是名诃欲。
  五欲能令凡夫贪着不舍,毫无厌足,世间的杀盗淫妄也多因此而起,对我们产生的负面影响太多了!使我们心意烦乱,无法安心修行止观,所以必须呵责它,只要能不受五欲的影响,就能显现自心功德。


呵斥五种欲下一节: 诃色欲者 
  发送给朋友| 打印友好
永嘉禅法
Email:319072@qq.com
© 2005-2022
保留一切权利
苏ICP备12078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