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站点地图|登录

  佛法对我们心灵的剖析是非常精细的,也非常科学,因此能非常有效地对治我们身心中存在的所有问题,无论是天台的《小止观》、《六妙门》、大乘佛法的念佛法门、参禅、持咒、结手印、观想、各种观照……乃至八万四千法门,只要你如法地、专注地去修,一定能使我们的情绪得到有效的、正面的管理,身心变得健康、完美、快乐、明亮起来。永嘉禅法也是一样,只要能把握一种入门方法,并如法地、不松懈地对身心进行训练,把自己身心的体验和学到的内容进行对照,就会体会到佛法的真实不虚,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有修学的人是绝对体会不到的。
  所以无论是禅法的学习还是禅定的受用都要一步一步地进行,从身心两方面去由浅入深地掌握和体会。随着我们禅定力量的加强,心会变得越来越安祥、听话,只要心听话了,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佛法认为众生与佛平等无二,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就是因为我们这颗心具备了无量无边的力量,也具备了无量无边的可能性,只要它能听话了,我们就可以做到任何事情。别人做得特别好的事情,我绝对也可以做到;别人做得特别坏的事情,我如果不好好管理自己,也一样会去做。所以众生在心性上是完全平等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否了解它、能否管理好它、以及如何去管理它。
  我们说过,止观禅法是一套具有可重复性的科学规律,是行之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而且凡夫就完全可以掌握。无论任何一个人,只要他如法地去修行止观禅定,就一定会使心听话起来,逐步达到粗心住、细心住、欲界定和未到定乃至四禅八定的境界。如果只是听听理论,不能如法的去修,不把禅法落实到身心上,就永远得不到禅法的受用。
  如果我们如法地去修了,却还没有得到受用,那也不用着急,因为量变引起质变是需要过程的,每个人的身心状态不一样,所以得到受用的时间会或长或短,但量变积攒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引起质变。所以我们修行止观禅法就如同拿身心去做个快乐制造试验,只要身体的姿势、心的观照都能达到禅法的要求,就必然会得到禅法给身心带来的法喜,体会到禅定的快乐。在这个试验中,粗心住到欲界住的境界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在经历了未到定的短暂空白后,我们就进入了真正的禅定——离生喜乐地,也就是初禅的境界。
  初禅境界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嗔恨。欲界凡夫是有嗔恨心的,而色界和无色界或者是有四禅八定觉受的凡夫,都能“善恶不行嗔”,也就是没有嗔恨心了,因为他对身体、心灵已经生起了非常快乐的感觉,内心充满难以言喻的喜乐,根本嗔恨不起来。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平常很开心时,突然被别人骂了两句,我们会觉得无所谓;如果心里生气、很烦恼的时候,别人随便说上两句我们就会受不了。
  所以烦恼是首先起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并不是来源于外境,如果心灵具备了快乐的能力和力量,那么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快乐的情绪依然会从我们身心上散发出来。快乐是来源于内心深处的,这个道理经常被我们忘记和忽略掉,禅定的作用之一就是把内在的这种快乐力量挖掘出来、显发出来,在以后的禅修过程中,我们会逐步体会到这种心灵的变化,到了初禅以后,我们内心会充满欢喜和快乐,这种喜乐的觉受就是心的一种良性力量,使我们生不起任何嗔恨,所以初禅境界又被称作离生喜乐地,我们分五个方面介绍初禅相关的内容。


初禅修证法下一节: 初禅修证 
  发送给朋友| 打印友好
永嘉禅法
Email:319072@qq.com
© 2005-2022
保留一切权利
苏ICP备12078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