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站点地图|登录

 我们通过坐禅,把生命中那些负面的思想慢慢减掉,减到零就是未到定,这时就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干扰我们的心了。在这个零的状态下,我们继续专注,未到定可能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也可能比较短,这个时间是不一定的,就看我们的用功程度,如果用功很猛烈,我们很想得到初禅的觉受,那可能就经过两秒钟、或者是两分钟的未到定,身心世界一片空白,在空白过程中我们就积蓄了第六意识的专注力,然后继续保持身体不动,用这个专注力去感受自己的身体,就能生起十六种感触,这就是初禅的十六种触成就。所以说“行者于未到地中,证十六触成就,既是初禅发相”,如果到了未到定的境界后,能够生起十六种觉受,就是进入初禅了。
  四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用意志力,也就是专注力去调节我们的身体,并生起各种美妙的觉受。所以要初禅生起来有个诀窍,就是定下来后要去觉受,如果不去觉受,我们就达不禅定的法喜,那么身体的觉受是什么样的呢?有些人会觉得身体动不了了,因为他是一个空白的状态生起的觉受,心里面没有一点动扰,所以身体动不了,很沉重。
  身体是由地水火风这四大元素组成的,在空白的未到定之后,我们感觉到了身体,强烈的意识就会告诉自己,不动的感觉是很舒服的,四大就会得到意识的调节。所以有些人虽然不懂禅法,坐下来念佛也会产生各种觉受,比如觉得很热,或者很冷,或者很清凉,很柔和,很暖和,或者觉得轻飘飘的等等,总觉得很神秘,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专注的力量使身体的地水火风进行了调节产生的觉受,佛经里说身体四大不调会生病,一大不调就有二百二十种病,四大不调就有八百八十种病,这么多病都是四大不调导致的,意志力很专注就能使四大调节。
  初禅有十六触的觉受,“故名初禅余触发者,谓八触也:一动,二痒,三凉,四暖,五轻,六重,七涩,八滑。复有八触:谓一掉,二猗,三冷,四热,五浮,六沉,七坚,八软。”触就是感触、觉受,这种觉受有很多功德,我们暂时不去管,先介绍一下这十六触是如何生起来的。动痒凉暖轻重涩滑,掉猗冷热浮沉坚软,加起来就是十六触。
  如果按照四大来分,就比较好理解了,也就是在意识专注身体的时候,每一大都会生起四种觉受,比如地大调节的时候,会发生沉重坚涩四种感受;水大调节时,会冷凉暖滑;火大调节时;会暖热猗痒,风大调节时,则轻动浮掉,四大的觉受加起来,就是初禅的十六触成就。
  这十六触就是依靠我们心完全停下来、达到不再受干扰的未到定后,再反过来觉受身体时生起来的。十六触都是专注力直接对身体的感觉,所以初禅最大的特点是身体的反应,心情是随着身体的反应而反应的。打个比方说,初禅的觉受就是用我们的第六意识,去激活身体的细胞,如果细胞活跃了,它就很舒服,很健康,身体是由很多细胞组成的,所以细胞健康身体就健康,反之亦然。如果皮肤的细胞死掉了,皮肤就很难看,比如我们在电脑前坐久了以后,皮层的细胞被辐射死掉了,脸色就会很难看。如果脸上的细胞很活跃,我们的脸色就非常好看,容光焕发。五脏当中的细胞死掉了,就会产生各种疾病等等。
  我们进入禅定以后,实际上是用心的专注力地去激活身上的细胞,当细胞活跃起来的时候,就有一种非常舒服、快乐的感觉,所以十六触每一触都能产生非常喜乐的觉支,只要有一触发生,就进入了初禅;如果禅定功夫深的,十六触可以同时成就,比如身体会同时感觉到冷、热、沉、飘等等,这些感触同时生起却没有矛盾,又非常舒服,那地水火风四大已经全部被禅定的专注力调动起来,都在进行调节了。
  十六触并不一定需要通过打坐才能获得,只要通过禅定把我们的心训练得非常专注了,又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那随时都可以达到。比如我们随时能把妄想心停下来了,一片空白,一片空白其实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妄想心不乱想了,把牵扯力量的所有念头全部停下来后,第六意识就回归了本来的空白状态,也就是专注力最强的状态。比如人不停地乱动时,力量就全都涣散掉了,就会感觉很累;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所有的力量就都会蓄积在身体上,这时候再去做件事情,力量就非常强大。
  所以我们把心停下来后,再用这样的心去专注身体的全部,然后起一个念头,这种空白状态下起的念头力量就如同命令一样,因为心的力量全部贯注在这个念头里了,命令自己去激活全身的细胞,也就是感觉身体很舒服,舒服是细胞活跃的表现。一开始像零一样,什么感觉都没有,干巴巴的,可是坐一会后,我们就会发现身体真是蛮舒服的,然后就去强化身体舒服的这种感觉,它就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舒服。如果是觉得坐在那里很舒服,那么地大就开始被我们调节起来了,我们身体的骨胳、肌肉都属于地大,地大调节有四个层次,就是沉、重、坚、涩,沉重坚固、不松散、不柔滑,因此停在那里动不了,我们体会到这种动不了的感觉非常舒服时,初禅发相就出现了,就进入了初禅,如果我们只是身体动不了,却没有感觉很舒服,就不是初禅。


 上一节: 初禅修证初禅修证法下一节: 初禅五支 
  发送给朋友| 打印友好
永嘉禅法
Email:319072@qq.com
© 2005-2022
保留一切权利
苏ICP备12078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