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站点地图|登录

顾名思义,声闻乘就是通过听佛说法而开悟,了悟了生命内在本质的修行人,原其所修,四谛而为本行。佛说的四谛法是声闻乘最根本的修行内容,四谛就是佛宣讲的苦集灭道四种人生真谛。观无常而生恐惧,念空寂以求安,患六道之轮回,恶三界之生死,见苦常怀厌离,断集恒畏其生,证灭独契无为,修道惟论自度,这是声闻乘的根基和修行内容。
  声闻乘的人,首先要观察到“世间是苦的”这个真谛,乃至我们认为的幸福美满、繁荣富贵、天伦之乐都是苦的。苦是因为无常,一切都在变化不定之中,没有把握、没有依赖就是无常,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我们不可能对任何事物、人物依靠到永远,连自己都靠不住,何况其它呢?
  中国字很有意思,这个“苦”字就是人的面孔,草字头是两条眉毛,中间是眼睛和鼻子,下面是口,所以人一生下来就要哭,长大了就天天顶着一个“苦”去生活,即使是笑也是在苦中作乐,苦是人生的真谛。
  有些人在认识到无常之苦以后,就主动放弃了难以把握的物欲,淡泊明志,去追求真善美慧,去洒脱地生活,可是死亡到来之际,依然还是毫无把握地离开,即使能够坦然面对,可是生前死后仍是个谜团。就连世间千圣之师——孔子,都说“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生死和鬼神都属于生命的神秘现象,世人无法通达、了解,这都是因为我们生活在无明之中。
  通过修行佛法,就能破除无明,把生命本有的智慧开发出来,大彻大悟,从此对于生死的秘密、生命的轮回和层次,都有了准确的认识和观照,就会生活得更加清楚、安定。如果不修行,我们对人生的规则不了解,只能是随波逐流、颠沛流离,非常散乱,毫无目的,也不可能准确地规划。就如同开着一辆不听自己指挥的汽车,既看不到前方的路,也不知道交通法规的要求,更不知道目的地在何方,可想而知,这样的生命状态多么令人恐怖。
  声闻乘就认识到了这些世间的无常,所谓“人生在世,唯有死是一定的”,其它的都会变化、失去。无论你曾经多么年轻漂亮,容颜会随时间老去,生命也会随时间死去,无论财产、地位、权力、知识、外表有多大的区别,我们都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并且越来越近,所以观无常而生恐惧,就会生起一种恐惧感。
  如果这时候,有人告诉他生命的真相是永恒的涅槃,声闻乘的人就不希望再被世间有相的事物所欺瞒,念空寂以求安,转而忆念内心的轻灵空寂,希望回归到空寂无我的真实状态,能够完全安顿下来,自然就会患六道之轮回,恶三界之生死。这两句都是生起出离心的意思,永嘉大师为了文学上的优美,用了很工整的对仗。
  大家不要误以为生起出离心,是厌恶我们的身体和思维,想把它破坏掉,那是精神病的想法,不是智者的思维。出离心是厌离生命的杂乱无序、毫无把握,向往智慧的、安定的、规律的生命状态的意思,这是解脱的基础,觉悟的开始。
  如果不厌离,我们就只能停留在杂乱的生命状态里,实现不了生命的提升。比如农村的孩子,读书往往很用功,因为他厌离农村的辛苦,想进入大城市,或者想通过学习把农村的生活变得美好起来,因此很努力;而城市的孩子,对环境很满足、不厌离,没有提高生活层次的愿望,干什么都不会很用功,也就不会有什么进步。再比如天人,他们比人的福报好很多,可是因为太享受了,反而没有人修行了;而厕所里面的蛆虫呢,它们的环境极差,却没有厌离的智慧,就只能永远在厕所里生生死死了。
  所以诸位千万不要以为,我们人生过得非常如意,家庭、事业、金钱都圆满,就不苦了,就不需要厌离,厌离是需要智慧的,要看明白人生的毫无把握。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几十年人生的心态,是不是和炒股票差不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时起时落,变化无常?偶尔运气好,大赚上一笔很高兴,说不定什么时候又赔光了,又痛不欲生。即使我们看明白了赚和赔,和我们的心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关系,可毫无把握的时候,我们就是摆脱不了干扰,这就是苦的根源,需要佛法的禅定来斩断它。声闻乘就有这个智慧和根基,能够见苦而常怀厌离,看清轮回生死之苦,厌离生命无法把握的状态。
  断集恒畏其生,集是集谛,是苦的原因,人生是苦的,苦是有原因的,因为害怕苦生起来,声闻乘就会去断集,断除苦的原因。
  佛经说不管人生多么美满,都有八种苦难以摆脱,包括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这八种痛苦。其实通过佛法的修行,这些苦也是可以消除的。
  比如死亡,每个人都害怕死亡,却又都摆脱不了,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修行佛法的祖师大德,在死亡面前能够非常安详镇定。有人问六祖大师死了以后要到哪里去,六祖说“我自知去处。”不但如此,他还对自己什么时候死,死后会发生什么事情,都了如指掌,一一交代清楚,死了以后还能保持肉身恒久不坏,直至现在还在曹溪祖庭受后人礼拜、瞻仰,这样的死亡还会有痛苦吗?还会可怕吗?
  天台宗九祖湛然大师,临终之前也是预知时至,对大家说“今宵要与汝等谈道而诀。”今晚要给你们讲着佛法而做诀别,面对生死诀别竟有这样的气概和洒脱。
  更了不起的是释迦牟尼佛,临终入灭之前,讲了一天一夜的涅槃经,弟子们不舍得佛陀离开,都很痛苦,释迦佛把弟子们都安慰好后,说:现在时间到了,我该走了。就右侧而卧,安详地圆寂了。
  这种面对死亡的坦然和从容,不但古时的大德有,现在也是屡见不鲜,并不是神话传说。所以即便我们对解脱没有什么感觉,至少也应该生起这种认识,就是面对死亡以及其它的烦恼痛苦,解脱的人肯定有超越它们的能力和方法,那为什么我们没有呢?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不要认为反正人人都会死,那是正常的,我也不用去想。不去想就和厕所里的蛆虫一样,没有出离的智慧,拥有不了解脱的方法,就只好永远生活在厕所里。
  声闻乘根基的人,就有这种厌离俗世的智慧,能认识到无常是苦的,有相有为的这一切终归是败坏不安之相,不再以世间的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唯一价值标准,证灭独契无为,修道惟论自度。这也是一对非常工整的对仗句,形象地说明了声闻乘圣人的修行特点——小乘根性的独契无为和惟论自度,求证灭而修道,由修道以证灭。证灭就是实证寂灭的涅槃境界,也就契入了无为之法,而且是独自契入的,修道也是为了能够使自己得度,并不是以普度众生为目的。所以说声闻乘是小乘根性,最高果位是四果罗汉。
  无为是针对于有为而言,凡夫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相对,生活在根尘相对的世界里,只要有相对,就有矛盾、有斗争、有力量的对比和变化,这就是以无常为根本特点的有为造作之法,所以都是苦的。
  声闻乘的人认定了世间是苦的这个事实后,就会再详细地观察到底苦是什么内容,也就是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肉身、感受、起心动念、对色法的执着,这些就是苦的全部内容。这些苦是我们所感受的苦果,这个果的因是什么呢?苦是怎么来的呢?这就是集,集是招集,因为苦的因才招集到苦的果的意思,这个苦因就是我执,包括见思二惑。因为有见思二惑这些错误的知见,就产生了错误的行为,错误的知见和行为就感召到了我们错误的感受。比如对时空的错觉,我们认为眼前的一切一点也不假,可是在声闻乘的人看来,这些都如同梦中的楼阁,虽然很清晰,但都是假相,没有真实可言。这一点很重要,是出离轮回的基础,我们通过修学佛法,一定要认识到,否则我们就只能停留在人天乘的境界里,无法解脱了。
  声闻乘行者的修行次第是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所以他看到了生灭轮回的痛苦,也看到了痛苦的原因,知道了断痛苦的方法,也就是灭,羡慕这种不生不灭的状态,就会进行修道,最后自己亲自证得这种境界,就解脱了。
  所以声闻乘发心修道是为了自身的解脱,自修自度,把自己度脱出来就可以了,大誓之心未普,摄化之道无施,六和之敬空然,三界之慈靡运,救度众生的大誓愿没有发,也没有摄受化度众生的智慧和慈悲,只为解脱轮回之苦而修行,这就是声闻乘的人。
  其实从佛法的修证次第上来说,我们要自利利他、自度度他,就是自己先要能自救,才可能去救别人。如果大家都掉到了水里,我们首先自己要会游泳了,不会被水淹死,才有能力去帮助别人。但从誓愿上,我们不能发只求自利的心,要有普度众生的大菩提心才可以,如果没有救人的心,就算我们会游泳,可能也就是自己能跑到安全的地方去就行了,不会再跳到水里去救别人,这样做就是小乘人的根性,也就是声闻乘,只求自利。如果能够自利后利他,就不是单单因为苦才修行的,这种发心就有可能成为菩萨,菩萨修行和小乘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小乘人是怎么修行的呢?他看到苦了就想赶紧出离,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解脱,通过各种修行方法,包括念佛、参禅,乃至四念处等各种观照,把自己内心当中对于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这五欲和六尘的执着一点一点放舍掉,世间能捆绑他的力量也就一点一点被消弱了,最终能全部放舍的时候,就完全解脱了,这样证得的就是涅槃。声闻乘就是这样通过小乘三法印来修行,证得涅槃的境界的,三法印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真正的佛法一定是符合三法印的,我们也要这样去认识世间。
  首先看诸行无常,这是指时间上的无常。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万物都是因缘和合,都是由各种条件组合而成,条件组合而成的法都是不停地在变化的,所以变化是永恒的,“两只脚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时间就如同河流一样,任何行为过程都不可重复,这就是诸行无常。
  执着结果的人,认为万法是真实存在的,当认识到诸行无常的规律后,就会感觉很悲哀、绝望,因为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我们可以抓住,爱情、家庭、地位、财富、权力等等,全是无常变化的,不可能永恒,包括我们自己,也随时都在变化,不可能保持恒定不动,何况其它呢?即使我们暂时可以抓住不放,它自己也会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失在我们眼前,所以喜欢追求结果的人会非常绝望。
  另外一种人喜欢变化和过程,无常之理会使他很开心,因为无常会使所有梦想都有可能实现,即便现在有烦恼和不幸,将来也会随着时间而消失掉,不可能永远痛苦。因为痛苦是无常的,梦想没有实现的状态也是无常的,我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状态里。也正是因为世间的无常,我们解脱生死轮回才成为可能,所以这一种人会感觉人生非常有希望。
  其实不管是绝望还是希望,认识到诸行无常之后,我们都会产生强大的力量,绝望可以使我们厌离轮回,希望可以使我们向往解脱,这两种力量都会让我们摆脱无常,解脱生死,而解脱正是对诸行无常的最好回应。
  第二点是诸法无我,这是指空间上的无常。我的意思有两种,一种是主宰,一种是自在,主宰就是我的东西我可以做主,比如我的身体、我的钱、我的时间,都听我的,这是主宰的意思;自在呢,就是我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凡夫都追求主宰和自在,所以“我执”都很严重,而佛法告诉我们,我执是个严重的错觉,世间的万法并没有一个可以主宰的“我”。比如身体,“我”并不能主宰和自在,虽然我觉得它很听话,让它干什么它就会干什么,其实它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听我的支配,超越这个范围之后就不听了,比如我想让身体不老、不死,它听吗?我想让它不饿、不痛,它听吗?就算是在我们可以主宰的范围内,也不能保证自在,比如身体虽然是我的,也听我的,但身体坏了,那我说什么也没有用了,就不能自在了。所以我们以为有个能控制、能主宰、能自在的“我”,这完全是一种虚妄的执着,极端错误的知见,就是“我执”,我执是凡夫颠倒轮回的根源。
  那实际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万法如同火车一样,必须在轨道上行驶,这个轨道就是因缘果报。万法的成住坏空,一定都是在因缘果报这个轨道上完成的,出轨了就会翻车,那就是横死、横祸。轨道决定了火车的方向和站台,而因缘果报就决定了万法的生住异灭。佛教讲的因果就是世间万法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这个规律我们虽然看不见,也感觉不到,但一切万法都受它的制约。
  所以我执是颠倒的,我们稍微思考一下就能发现它的虚伪性。还是拿火车来作比喻,我们可以从车厢里走来走去,在这样的范围内我们好像可以感觉很自在,但绝不能从车厢跳到路上,范围稍微一扩大就不得自在了,我们就被制约住了。因此人并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一定要因缘和合才能够有结果。比如举手这个简单的动作,首先要有空间,要有自由,身体要健康,头脑也要清醒等等,这个手才能举起来,只要其中一个条件不成熟,举手这个结果就实现不了了。 
  这样细细地分析下来,任何行为都是如此,我们错误地以为是自主的,是完全受“我”操纵的,其实早已经被这些因缘、这些条件框定了,成与不成完全是火车按照因果的轨道运动的结果,我们能做的只是从一个车厢运动到另一个车厢而已,感觉自己为了火车的运行在思考和操劳,其实完全是自欺欺人。
  西方有句谚语:“凡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凡人思考就如同从车厢里来回运动,企图改变火车的运行轨道和速度,这种行为确实非常可笑。所以人生就是一场骗局,是命运给我们开的一个大大的玩笑,我们每一个心念生起来的时候,其实已经被因果算定了,甚至禅修的时候,我们觉得心终于可以安住的时候,也并不是真的安,而是心被臆想出来的“安”的感觉框定了,就如同我们在车厢里不动了,但火车还是在运行的,轮回并不会因此停止。
  所以轮回并没有一个可以主宰的东西,身体也没有一个可以主宰的“我”存在,世间的一切万物都是如此,“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其中哪有一个我呢?这样我们就认识到了万法的真相——无我。
  认识到无我以后的凡夫,也会出现两种状态。如果他德行不好,那就会更加变本加厉地作恶,因为反正是无我的,并没有一个我在受苦,苦也是假象,那造业也不怕了,矻矻造业,结果呢?虽非真实,善恶报应,如影随形。此生就会很痛苦,生活上不负责任,身心就会处于极其散乱、低落的状态,也没有人喜欢,来生肯定就更惨了。这是业障重、没有善根的人,他会断章取义地理解佛法。
  如果有善根、德行很好的人,他认识到无我以后,会把自己全部布施出去,更加开心地去做事情,利益众生,再累、再委屈、再受伤害都没有关系,因为没有我在承受,也没有我去做事情。即使做了很大的善事,也不感觉自己很伟大,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会刻意地去表现,做给别人看,求名求利。这就是菩萨的精神和行为,所谓“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比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所以“无我”地付出身心去利益众生的人是最伟大的。
  而声闻乘的人,他悟到了诸法无我,看到了万法的当下根本就没有一法可得以后,他会继续去追究,那看到无我的这个是谁?这样那个感觉有我的妄想看到无我以后,就被升华了,就会与涅槃一念相应,那么世间杂乱、生死、善恶、无常变化的这一切法,都不会干扰他了,他就见到了生命的最本质处,也就是如如不动的寂灭涅槃。声闻行者因为厌离心已俱足,马上会将全部身心安住在这里,生命从此获得了完全的自由,这就是声闻乘的修行结果——涅槃寂静。
  声闻乘行者证到涅槃以后,就是证灭,契入无为了。契入的过程是有次第的,首先是在理上明白了,理上透过去了,在道理上你已经看到不生不灭的这个,也就是通过思维和观察已经在内心确定了,世间一切相都是无常的、无我的,其实这就是见道了,就是初果罗汉、预流位的圣人境界,见惑破了;然后再以这种无我的观念去生活,在一切事相上也证到无我,破除思惑,就是四果罗汉,完全解脱了,这就是小乘人的修行路线。
  这就如同我们上大学一样,高中生就相当于凡夫的水平;刚刚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虽然也可以叫大学生了,但和高中生有什么区别呢?只是获得了上大学的资格,也一样完成不了大学生能够承担的工作,这就如同预流位,初果罗汉的境界,是圣人的最低果位;那么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以后,获得了毕业证书,就证明了自己有大学水平的工作能力,能承担相应的工作,获得相应的报酬,在社会上独立了,这才是真正的大学生,就如同证得了四果罗汉的果位。
  所以初果说容易也容易,看起来好像和凡夫没有什么区别,但说难也非常难,俗话说考大学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们从凡夫见过渡到圣人见,不但需要智力水平和福德作基础,更需要比考大学还要艰苦的闻思修方面的努力。
  证得罗汉以后,就是解脱的圣人了,根据发心不同,声闻乘的涅槃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叫有余涅槃,一种叫无余涅槃。
  有余就是多余的意思,但是多余常含有贬义,中国人喜欢吉利,所以就翻译成褒义的“有余”,其实都是东西多出来了,用不着了的意思。那么有余涅槃是什么多出来了呢?就是身体。这类证得涅槃的人,会感觉四大假合的身体非常多余,也不需要它有什么抱负,更不需要什么享受,按常人的观点看来就完全是多余的,但它还可以活着,利用它在这个世界里助佛宣法,把身体舍出去帮助大家做好事、得解脱,但内心仍非常执着地留在涅槃的境界里,所以不受世间的任何烦恼痛苦影响,吃饭比别人香,睡觉也比别人安稳,做事也很积极,这叫做有余涅槃。
  无余涅槃的圣人呢,也是非常执着涅槃的境界,但认为这个身体就不是有余而是多余了,也不想利用它,觉得反正都是些无常之法、梦中佛事,还很麻烦,一天到晚吃喝拉撒很辛苦,不要也罢,所以佛在世时有些阿罗汉会自杀,把无常法毁坏掉,这就是非常消极的做法了。因为阿罗汉解脱生死了,他死时不会感受到痛苦,可是会给身边的人带来痛苦和伤害,甚至误导众生,引得没有解脱的人也学着去自杀,这是智慧不够的表现,所以佛陀后来就制定戒律不允许自杀。但这些阿罗汉既不愿意讲法度众生,更不会过俗人的生活,那活着干什么呢?他就会躲到深山里面,人迹罕至的地方去,等自然寿命终了,完全进入涅槃的境界,再也不来俗世了,这就叫做无余涅槃。
  所以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都是有涅槃可住的,合称为有住涅槃,属于小乘的涅槃,还有个涅槃的境界去安住;无住涅槃是大乘证得了空有不二实相的涅槃,就是永嘉大师说的“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连涅槃也没有了,当下即是,这才是真正的一点都不多余了。所以有时也把大乘的无住涅槃称为无余涅槃,就是在大乘看来,小乘的那个涅槃虽然是解脱境界,但就像头上安头一样,把有破掉了,又多出一个空来,其实空也是多余的,所以声闻乘还需要继续修行,再把对涅槃的执着去除掉。
  发送给朋友| 打印友好
永嘉禅法
Email:319072@qq.com
© 2005-2022
保留一切权利
苏ICP备12078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