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禅有四支。一内净,二喜,三乐,四一心。因有六行的觉照,行者从中间禅一心用功,专精不止,让自己专心停留在禅观当中,于后其心豁然明净,皎洁定心与喜俱发,就会生起二禅的觉受。初禅五支有十六触,到了二禅已经不在地水火风上去感觉了,专门观照自己的内心,所以十六触没有了,只具备了这四支功德。
第一内净,“所言内净支者,既离觉观,依内净心发定,皎洁分明,无有垢秽故,名内净支”,也就是离开觉观以后,内心就清净了,不再有动摇,喜乐舍这三个跟初禅是一样的,但二禅会更深入、更细腻、美妙。因为其实身心的感觉是同时的,也就是内心觉得很舒服时,身体也觉得很舒服,只是我们不再用心去专注身体了,那么内心的觉受就会更清晰、更美好。所以二禅不需要再用第六意识去激活细胞,只是内心很喜悦时,细胞就能自己活跃起来。
第二喜支,“喜支者,定与喜俱发,行者深心自庆,于内心生喜定等十种功德善法故,悦豫无量,故名喜支。”二禅和喜一起启发出来的时候,行者内心有一种很庆幸的感觉,因为终于到二禅了,非常高兴,生命当中又有了新的启发、新的觉受,并会生起更美好的十种功德,所以非常庆幸。十种功德里主要是悦豫无量,也就是快乐没有限量,感觉整个身心、甚至整个环境都充满快乐,全身充满着舒服的感觉,无论做什么都很快乐、很舒服,这就是二禅的喜,愉悦无量的感觉。而初禅就有限制,因为还要去觉观身体,快乐就限制在十六触当中了,二禅把觉观消除掉了,就没有限制了。
第三乐支,“行者受于喜中之乐,恬澹悦怡,绵绵美快,故名乐支”。恬澹悦怡,绵绵美快,这八个字是对二禅之乐的形容,内心非常轻松、淡泊、喜悦、轻快,什么东西都没有,一无所求,连快乐都没有想到,却沉浸在非常轻安、绵绵密密的快乐里面,这就是二禅的觉受。
第四一心,“受乐心息既不缘定内喜乐,复不缘外念思想,一心不动故,名一心支”。喜是表现在外的快乐,乐是内心蕴含的快乐,两者有粗细、深浅的区别,二禅虽然有喜乐觉受,但不攀缘,一心不动,心完全专注,这就是二禅的禅定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