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禅有四支功德:一不苦不乐支,二舍支,三念清净支,四一心支。禅定有寻伺喜乐舍五支功德,只有舍支从初禅一直贯穿到四禅,也唯独舍支才能表达四禅的特点。这里讲四支功德也可以,因为其它三支都是依舍支而有的。
第一不苦不乐支,四禅既没有苦也没有乐,就是既不去感受苦也不去感受乐,把苦乐都舍了,所以也是舍,只是把舍具体化、详细化了。
第二就是舍支,就是把一切觉受都舍掉。
第三是念清净支,这个念清净跟清净法身佛的“清净”虽然用词一样,内容却完全不一样。我们讲初禅之人就会梵行清净,是相对于欲界的五趣杂居地说的,指初禅的人不会再贪着欲界的淫欲,是世间法、有为法的清净。四禅的念清净是指四禅人不但行为清净,第六意识的起心动念都是清净的,连淫欲乃至各种欲望的念头都不会有。什么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啊,金钱地位美色这些世间的所谓快乐,他想都不会想,当然更不会去追求了,所以行为和念头都非常清净,把世间的这些欲望之乐全部舍掉了,这叫舍念清净。
第四一心支,一心就是心一境性,心专注在一个境界上,第六意识妄想心是以各种觉受为心的,现在都舍了,当然就是一心了,所以四禅功德是以舍支为特点的。
寻伺喜乐舍的舍支其实就是一心,舍是因,一心是果,两者不能分离。舍支是《大智度论》里的叫法,包括一切早期传入中国的禅法都是这么叫的,一心是南传的叫法,只是叫法不同。比如《清净道论》里四禅功德叫作心一境性,心就是我们现在的这个妄想心,一境就是专注在一个境上。妄想心只是停留在一个境界上,所以我们即便不打妄想全停下来了,也不是我们真心的本来面目,还是停留在心的一个境界里面。什么境界呢?就是不打妄想的境界。
平时我们很容易打妄想的,就算是打坐时五根都关闭了,可是第六意识心——意根还会不停地去追逐法尘。法尘就是我们头脑里的各种概念、观念、思想等等,然后就产生了一连串的妄想,停也停不住,停不住就入不了定。所以打坐时我们就会要求自己不打妄想了。其实“不打妄想”本身就是一个法尘,是第六意识的一个空白状态。当我们定力好,心能停留在这个不打妄想的状态上时,就是心一境性,就是把妄想心回归到不妄想的状态了,回归到妄想心的本来面目了。这就如同电视机,我们打开后什么节目都有,频道非常多,就如同妄想心生起时的样子,如果把电视关上,就是电视机本来的样子。这个样子就如同妄想心停下来了,妄想心呈现了本来面目就叫心一境性。
四禅前面的几种禅定,都不是妄想心本身的境界,都需要用心去观想,或者去享受、感受快乐,第四禅就到了超越世间色法的关键点了,所以不会再有身体的觉受,呼吸会停止掉,这是它超越了物质束缚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所以舍支和一心支其实是一回事。
如果从三界九地的地上讲,初禅是离生喜乐地,二禅是定生喜乐地,三禅是离喜妙乐地,四禅是舍念清净地。到了四禅念头就清净了,把一切念头都舍掉了,感觉很清净,这个状态也只是心的一个层面。
我们打坐时如果细细观察,去感受这颗心的时候,就会发现它有很多不同的面具、不同的层面,虽然千差万别,但我们都可将其归为两种,一种是唯物的,一种是唯心的。对于唯物观念的人,肯定会对物质有感觉、有执着,这样的人的最高境界就是第四禅的清净。所有内心的杂染都没有了,只专注在一个境上面,舍念清净,所以他呼吸会停止,完全脱离物质的依赖却能够生存。色身和觉受都在,这就是色界的最高境界,还不是无色界。如果再进一步清净下去,就进入无色界了。无色界就是彻底看破了物质的虚幻性,也证得了物质的虚幻性,因此能够超越物质而存在,所以四禅的心已经到了物质色法里面的最高境界,对物质的感觉非常清晰却没有任何念头,所以叫舍念清净,这是四禅的功德。
关于四禅境界的体用、深浅、进退,和前面三禅基本是一样的,以功德为用,默然心为体,也有深浅层次。进入四禅后,还要可以退出来。当然,我们如果想知道如何出来,就要先知道怎么进去?现在可能大家都没有这个功夫,因为现今世界的干扰太多了,心很难清净下来,禅定就很难修了。比如我们这颗心妄想执着会很重,念头很多,总以为自己能操纵别人、控制别人,掌握一个团体,或者操纵整个世界,其实我们连自己都操纵不了!
我们苦啊乐啊谁也无法调控,更无法操纵呼吸,所以四禅要舍念清净,舍到能把呼吸都停掉,这个功夫非常深,心要非常微细,细到什么程度呢?说得比较形象一点,就是心要细到可以操纵我们的身体和呼吸,让它快乐就快乐,让它不舒服就不舒服,心到了能操纵身心觉受的程度,我们才有能力把它舍掉,否则就舍弃不了。所以禅定修行的最大特点就是心静下来后,自己就学会管理自己了。首先是情绪管理,把自己的情绪管理起来,再后来能够管理自己的身体、呼吸,让自己能够自由。
所以无论你想操纵哪个境界,甚至想于万法自由,都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我们首先认识它,静下来观察,呼吸为什么会这样,心为什么会痛苦等等都观察清楚。第二我们要去适应它,不适应也不行,比如刚开始坐禅时,我们先要让自己去感受、去适应这个有妄想的感觉,这样才能清楚地了解它的来龙去脉,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我们很讨厌痛苦或者各种觉受,那就不可能看清它了。第三我们要去改造它,通过禅定的不停进步,心静下来以后,对各种觉受变化原理很清楚了,就很容易改造它了。第四我们要超越它,超越它我们才会进步,没有超越就会停在那里,停得久了就又会退下来,乱起来。
所以无论世间哪种境界,包括经营大公司、大企业,如果我们觉得现在已经很成功了,总想保持这个样子停在那里,那是不可能的,肯定慢慢就会衰败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在改造的过程中超越。如果没有智慧,要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就要靠第四禅。超越了物质世界后就进入了精神世界的领域,也就是四空定的境界,但还是凡夫心。如果我们想超越凡夫心得解脱,就要靠灭尽定再超越四禅八定。
四禅也有离过善心两种功德,离过是离五盖,善心就是具备了不苦不乐支、舍支、念清净支和一心支四支功德。但“独四禅有离忧喜苦乐之过善心”,也就是说唯独四禅有离开忧喜苦乐各种过失的善心。所以善心也是相对而言的,比如三禅也有离过善心,但这是相对二禅和初禅而言的,三禅心对于二禅、初禅心来讲是善的,但对于四禅无苦无乐之心来讲,就是过失、非善了。四禅要离开三禅的乐心过患,才能生起更清净的善心。
我们从这里就可以认识到,世间的善恶、心情的苦乐都不是绝对的,都是相对的。如果是相对的,就是可变的、不确定的,可以超越和控制的。比如我们都不想感受痛苦,但如果我们快乐时,别人很痛苦,我们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因为内心还有善、恶的对比,我们就不能永远保持这种快乐,或早或晚心仍然会不安。而四禅就超越了善恶的比对,体会到了非常安心的感觉,因此这种无善、无恶的清净才是世间至善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