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心第一定,寂然无所见。患苦欲弃之,亦如舍觉观。由爱故有苦,失喜则生忧”。这个偈颂说的就是三禅的修行方法,首先必须摄心在定,心不能涣散,要更加专注。我们说过,四禅八定的共同特点就是用心都必须专注,只是因为专注的目标和对象不同,所以有不同的禅定的境界。我们证入二禅需要诃斥、舍离初禅的觉观,那么现在想证入三禅时,也要修六行诃斥二禅的喜支,以喜为患苦,从而想放弃这个喜,去感受更细致的乐,这样修习才会进入三禅。
那么喜有什么过患呢?喜是很冲动、很激动的快乐,这种快乐让心一直在动摇,很不稳定,所以喜也是苦。相对于喜来讲,乐已经把动态消除掉了,比较安定,所以我们要舍离喜支,直接感受更稳定的乐支。所以修行人从二禅要进入三禅时,也要修行六行法门,俱足六行观,也就是“厌下苦粗障,欣上胜妙利”。观察到二禅的喜支很动摇,动摇实际上就是无常的表现,所以仍然非常粗浊、不够细致、微细,仍然有过患,会障碍我们进入更深的内心层次,对二禅生起三种厌离,同时对三禅的殊胜和微妙产生一种欣喜和向往。
这就如同我们出家一样,所谓“笼鸡有食汤镬近,野鹤无粮天地宽”。首先要认识到在家生活的过患,家室象牢狱一样把我们束缚住了,所以我不愿意呆在家里,感觉还是出家快乐,就能顺利出家了。否则你一会儿觉得家里也挺好,有吃有喝、天伦之乐等等舍离不了,一会儿又向往出家生活,那你两边的生活就都过不好了。所以修行禅定也是这样,一定要厌离二禅才能进入三禅;如果舍不下二禅,就进不了三禅。
舍离二禅也是靠三个方法,和舍离初禅是完全一样的。第一就是不受不着,比如我们福报很好,生活过得很舒服,各方面都很圆满,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就不想修行了。这个时候进入修行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要去感受已经拥有的那些快乐,把它放下,然后就作为一个很平常的人来学习佛法,这样我们就不会被原来的那些知识、享受障碍住了。我们坐禅也是这样,所有觉受全部放下,不要把自己当作一个有二禅禅定的人,所有一切都不去感受它,把自己当做零,一切从零开始,这样才能接受新的东西。
第二种就是诃责,比如我们不去感受好像也不行,又有文化、又有地位、也很聪明,为什么还要去吃苦,去打坐、盘腿呢?我们就总会有一种摆脱不掉的优越感,有这样的想法时我们就要呵斥它,就因为那么一点点才华和本事就让自己障碍住了,不能再去升华内在的生命境界。坐井观天,那这个才华就成了可耻的障碍,就让我们的生命萎缩了,从此不能再进步了。比如很多人有钱就变坏,就是钱财让他的生命萎缩了,他以为自己这样就很不错了,就可以胡作非为了,结果就堕落了。如果他把有钱的这种觉受放下,有钱、有地位这些都不去感受,那他的生命还会继续进步,所以我们要诃责那些错误的觉受和思想。
如果诃责了还放不下,第三个就要打它,把这个觉受破坏掉。比如二禅禅定功夫深的人,随时能够一心,所以走路说话也能处在二禅的快乐当中。这时候我们就要采取一些办法让自己出来,或者不进去,只要二禅的觉受一生起来,我们就让自己想事情,甚至去看电视、看书,让心乱起来,不让自己进入二禅的觉受,这样才能让我们继续向前走,进入三禅。
其实这三个方法是我们人生进步的重要手段,并非只有修行禅定才需要,如果熟悉了,我们能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学习佛法的过程中,我们不满足于现状,对现状不受不着。如果你对现状沾沾自喜呢,就要进行第二步——诃斥。如果诃斥了也不行,你就要把所有的观念打碎掉,从善恶里面跳出来,走入更究竟的境界里去。再比如,我们生病时很痛苦,我们想离开这个痛苦,首先就是不去感受痛苦,不要被这个痛苦局限住。第二,我们还要诃斥,自己怎么这么不长进呢?那么多快乐的事情不去感受,偏要去感受这个痛苦?第三,通过治疗或者禅定把这个痛苦毁坏掉。
或者生活当中别人骂你、误会你了,第一你也要不受不着。进而你要诃斥自己为什么总去感受这些垃圾,别人辱骂你就如同向你这里倒垃圾一样,是不是?我们每次都接受,然后就生气,所以很多人在生活当中,人际关系没办法调节好,就是因为你一直在接受别人倒出来的垃圾,看到别人的贪婪、嗔恨和愚痴,马上就被他所转了,生气、烦恼就是被别人的垃圾污染了,所以要诃斥自己,不去接受这些不良信息。第三,通过佛法,比如戒定慧,把这个烦恼消除掉,让我们的心从里面超越出来。
所以我们对任何境界,特别是世间的荣华富贵、五欲快乐,这些我们平常容易沉湎在里面的东西,都要通过这三样方法让心从其中脱离出来,让它能够自由自在。只有心不在这个上面了,我们又有这个能力,这才说明我们对于这个法能自在了。比如说你有一百万,如果你总去感受它,总去保持这个一百万,那生命就局限在里面了,如果你不去管它,该怎么样就怎么用,不用也可以,那你才算是能自在受用这一百万了。
那么在修行禅定的过程中,也要先舍离二禅的境界,认识到虽然二禅快乐,但仍是苦、粗、障的,“一心专念三禅功德”,一心只想着三禅的胜妙利,“尔时即舍大喜及与默然”,这个时候就会舍弃二禅的喜乐,大喜就是指二禅欣喜若狂的这种粗重快乐。心不去感受二禅之乐了,就会渐渐默然,再用一不受、二诃责、三观析这三种方法,就能达到默然定,也就是中间定,进入全部觉受消失、一片空白的境界中。“行者是时慎勿忧悔”,在这里也要非常慎重,不能生忧悔之心。
所以离开二禅以后,进入三禅之前,也一定要经历中间禅,也就是未到定。这个未到定和初禅二禅之间的未到定虽然都是一片空白,但却有深浅之分,觉受上是不一样的。就像一个人不执着十元钱和不执着十万元在心境上会有区别一样;也像放弃贪吃和放弃五欲之乐所带来的清净感决然不同一样,虽然都是不执着,但境界却有高低深浅之分。所以二禅之后的未到定,比初禅之后的要殊胜得多。但同样也不能生忧悔,忧悔之心所导致的问题和初禅之后的未到定是完全相同的,会令三禅无法发起,甚至丧失所有禅定觉受,所以我们一定要慎重。
如果不慎重,很容易就生起忧悔。比如把二禅放下来后,进入未到定的一片空白里,我们发现没有快乐了,如果这时能想到三禅,马上就会勇猛地向三禅努力。可是如果有什么特殊因缘,比如被劈头盖脸地打了一顿,打得你痛苦不堪,三禅也进不了了,这个时候一不小心就会生起忧悔,“我为什么放弃二禅呢?何必在这里受苦”,这样一思念二禅,可能就马上退到二禅里面不想出来了,三禅就生不起来了。或者遇到一个人要跟你谈恋爱,对你特别好,这个时候你从二禅又出来了,就会产生恋人的一种欲望,欲望一生起来后,不自觉的就开始忧悔了:“二禅的快乐没有了,又没时间再打坐进三禅。”结果未到定、二禅、三禅境界都没有了。
所以到了这里我们一定需要慎重,就是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千万不要后悔,哪怕从二禅出来十天半个月了,我们也要找机会让自己的心处在未到定中,知道自己不接受二禅的觉受,是想要更微细地感受三禅的境界,但绝对不要产生后悔忧恼,这样就可以保持,不会失去进入禅定的机会。
这里有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也就是有了禅定境界的人,再看世间的男女欲爱,就会觉得很粗浊、非常短暂、非常没意思,也不会再去要求和贪着。但如果家里人还没有禅定的境界,还贪着这种性欲的快乐时,又必须有夫妻生活,结果就容易产生忧恼,这一定要注意。其实有了初禅、二禅的觉受后,即便没有接触,也会有比淫欲还要快乐的觉受,而且在过夫妻生活时,也一样能处在禅定里面,因为境界比对方高,他能感受到对方的那种快乐,也能看到对方的快乐很短暂、很粗浅,而且起心动念很昏乱,不能停留在快乐里。因为有禅定功夫,把持的能力就很强。如果原来可以五分钟、十分钟、或者说一个小时处在这种性欲的快乐当中,有了禅定的觉受后,他会把禅定的这种快乐在性行为当中延伸,但自己完全没有淫欲的要求,这里面有比较深的道理。比如有些外道和修邪法的人,通过修行已经超越了淫欲本身的快乐,他在性行为时,不会被淫欲束缚住,能够从中超越出来,所以他们还会提倡这些,甚至在社会上流传这些东西。
现在学了佛法我们就知道了,其实提倡这些淫欲的行为还是堕落的,是把很精细、很细微的觉受变成一个很粗浊的行为。所以佛法里面讲,初禅的人梵行清净,对世间的欲乐不会再有染着,但如果你有家庭,还是可以满足对方这种要求的,而且对你的法喜也不会有影响,这就像我们虽然有了初禅或者二禅的快乐了,禅悦为食,不贪世间的饮食了,但照样可以去吃饭,吃饭的快乐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也就是我们境界提高以后,对低的境界就能自由自在了,既不受束缚也没有障碍,所以面对一切境界也不用着急、不用忧悔,忧悔就错了。如果能不忧悔,只要你有空,能继续修禅观,那就还可以从未到定再进入三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