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四禅的境界后,虽然第六意识妄想心停下来了,呼吸也停下来了,但仍有色身存在,身心仍受色法的系缚,不能自在,于是加紧用功,观察己身有如罗縠,内外通彻,由于一念心空,在深定当中只见虚空无边,为空无边处定。
第四禅行人会感觉身体犹如“浮生扰攘”,古人云“吾之大患,为吾有身。倘若无身,何患之有?”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到了四禅后,呼吸也没有了,禅修行人又进一步认识到身体是最大的忧患,如果没有了身体,就没有那么多烦恼、去想那么多事情、有那么多要求、还要观什么呼吸等等,就想摆脱掉身体的束缚,所以加紧用功,进入更深的禅定。
这时看到身体象罗縠一样透明,罗縠就是又轻又薄的薄纱,感觉身体内外通彻,这是渐渐远离物质,尚未进入虚空时的一种体会,但已经临近虚空境界了。此时一念心空,心里一念跟空相应,在深定当中只见虚空无边,见到无边的没有一丝色相的虚空,心中明净,无碍自在,好像飞鸟破笼而出一样,在虚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无碍自在是完全脱离了物质色法束缚后的心灵感受。对于色法来讲心完全能自在无碍了,这种定境就称为空无边处定。
所以从四禅放下色身进入虚空的过程中,要经历一段内外透彻却仍有质感的中间阶段,身体变得像薄纱一样模糊。此时还没有完全放下色法,因为欣慕更加解脱自由的境界,我们会加紧用功,最终能与虚空一念相应,把最后这一层薄纱样的色法执着也放下,内心完全空明,非常自在。想往东就往东,想往西就往西,没有东西可以障碍住它,因为此时心如虚空,虚空是无边的,也是不可能被障碍住的 。
欲界凡夫就以胸腔里这个肉团心为心,所以心量是很小的。这里也包含一个很深的道理,佛经告诉我们,真心有清净分和染污分。染污分就是我们轮回的主体——第八阿赖耶识,它就寄居在心脏里面,所谓“去后来先做主翁”,投胎的时候先有第八识,再长出身体各个部位,死的时候它又是最后一个走的,比如脑子坏了人还能活着,叫植物人,心脏一凉停止跳动,人就真的死了。
所以凡夫会执着心脏里的这个心为“我”,心想、心痛、伤心、心里很难受、很快乐,这个心就是指我。 西藏的颇瓦法就是用这样的道理来修行成就的,他要通过打坐等修行把三轮七脉打通,气脉一通第八识就能从心脏的一个小孔里跳出来,通过上师的引导不会再入轮回,生死就能了了。所以第八阿赖耶识既是强烈我执造成的一个业习主体,承载着我们无量劫来所有的起心动念、习气烦恼,又是我们的真心,具备真心的全部功能。我们迷时因为有我执在,只好被困在心脏里,悟时我执消除,一放出来就遍满整个法界,所以真心本来就是无边无际的,如同虚空一样。
因此学佛法首先心量要大,心量越大成就越大,心量小成就小,这是必然之理。其实世间法也是如此,心量不大的人不可能领导一个公司、一个集团乃至一个国家。佛说不可小看“大心凡夫”,只要心量大,凡夫就能成佛,心量小,可能修个自了汉就到头了,所以我们学佛法首先要学如何扩大心量。
南怀瑾先生就曾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打开心量的方法,就是先要把眼睛闭上,把精力集中起来,想象自己的心就在心脏里面,象芥菜籽那么小。然后我们就像给气球打气一样让它放大,从芥菜籽变到绿豆那么大,然后再继续变到红枣那么大,到乒乓球那么大……一直大到包含了整个身体后,仍继续放大,让心突破身体的边缘直至包含整个房间,于是房间里面所有的人都在心里了,就用这个方法一直放大下去,想到多大就放到多大。把它放大到极限,就可以把整个国家、地球、月球,甚至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药师佛的东方净土、十方法界所有的众生都包含在我们的心中。也就是所有的众生和我没有区别了,都在这个心里,都是同一个心,我执也就隐没了。
以没有我执的心返观万法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一切都如同梦幻泡影,根本就没有任何真实存在的东西可以障碍住我们的心,因为心完全与空相应了,于是会感觉非常自在,就像鸟出牢笼一样,找不到一个我,整个虚空、整个世界又全都是我,用这个方法就可以起到让自己放开心量的作用。
很多人看了南先生的书后,就发现这个方法对培养定力和心量都很有效。把心放到最大时,就感觉我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动也动不了,而且也是空灵无边的,完全没有你我他的对立而存在着。伸伸手、动动腿好像对这个心也不影响了,甚至说把脑袋拿掉,也不害怕了,心完全停在空当中。把老子《道德经》、庄子《逍遥游》、佛经里的《六祖坛经》、《金刚经》拿出来一看,好像都看懂了。觉得佛经里讲的“无所得”就是这个吧,就以为自己开悟了,因为他心里面跟空相应了,就觉得什么都没有,好像凡夫的我执也消失了。这样就容易出现问题,容易未证言证,其实这只是空无边处定的一个觉受,并不是打破我执的开悟境界。我们用这个方法训练自己打开心量时,要首先有这个认识,了解空无边处的心理状态和觉受,不要错认定盘星。
第一、空无边处的心理活动状态:
进入空无边处定时,离色心缘虚空,与无色相应。灭三种色:可见有对色、不可见有对色和不可见无对色。当心完全离开物质有相的色法时,就会与无色相可寻的虚空相应。缘是攀缘、绑缚,心缘虚空就把心捆绑在虚空里面,不绑缚在色法里了。所以空无边处也不是真心的境界,只是妄想心又执着了虚空而已。
我们大家对自己的妄想可以稍微了解一下,妄想又叫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一种客观反映,就是我们各种各样的想法。佛经之所以将其称为“妄想”,就是因为它是虚妄不实的,比如我们打个妄想,想到家里的门,于是家里的门就在头脑里反映出来了。如果你从来没有见过门,不知道门是什么样,门就无法在头脑里出现。所以妄想并没有妄想自己,只是外界的显现,是物质的影子。
物质在佛经里叫作“色法”,色法产生印象后就象影子一样留在我们的心里。比如我们见过一次门以后,就把门的影子留在心里了,不用再看到门我们也知道门是什么样子,我们称之为“记忆”,佛经里叫作“法尘”,我们并不能把脑子里出现的法尘拿出来,而且法尘从无到有的过程我们也看不到。所以妄想并没有一个真实的存在,是虚幻不实的,就象显影是镜子的功能一样,妄想的显现只是真心的一个功能,显出来法尘如同镜子里的影子,并非真实。
我们的妄想心除了会显现物质的影子,还有分析、推理、演绎的功能,可以把法尘和色法综合在一起考虑问题,所以知识越多的人、法尘越多的人,心越不容易清净,总在打妄想、联想不休,常常会给开悟带来障碍,这也就是修行上的所知障。
知道了妄想的虚幻不实性,我们修行就不会再怕妄想,因为所有的妄想,包括恐惧、害怕、见光、见佛、见神秘现象等等,这一切都无非是心的显现而已,它跟真心没有任何关系,就如同影子和镜子完全没有关系一样。如果想到色法,色法就会出现,想到虚空,虚空就会出现。空无边处就是我们想到虚空时,虚空显现了,又因为定力的缘故,能够心缘虚空。停在虚空上,这是关键的地方。我们的真心本来是没有样子的,所以它可以跟万法相应,如果定力好,我们能只缘一法,心不散乱时,就会出现不同于散乱时的觉受,所以心与虚空相应,绑缚在虚空上,是空无边处定的第一个特点。
藏传佛教就有很多类似的方便修法,可以让我们先感受相似见到佛性的境界。比如说有狮子坐观,就是象狮子的一样坐着,眼睛睁大直视虚空,看着看着,心就和虚空融为了一体,就能进入定境。善知识就会告诉你要坚持在这里,这就是相似地见到佛性了,可以通过这种定境作为开悟的跳板。
待定境深入了,善知识就会再进一步指点你,虚空和心这两者是可以进一步分开的。如果我们把重心放在显现的这个虚空上,就是定境。也就是空无边处定的定境是心把空相显现出来了,其实还有个会想的、能显现虚空的那个心,说不出来是什么,完全没有形状大小,却能显现万法,那个才是更高的。所以功夫用成熟了以后,我们就要把虚空再拿掉,但机缘不成熟时,善知识也不会告诉你,就让你处在这个定里面,心完全与虚空相应。这样世间的任何欲望、任何毁赞,包括一切物质色法都干扰不了你,因为你的心已经完全在色法之外了,一切色法从此与你无关。
所以空无边处定的第二个心理活动特点就是:当心与虚空相应时,就会消灭一切色法,也就是属于色法的,属于质碍的、有重量有大小的物质所产生的这种障碍,都能靠空无边处定消除掉。只要有样子就有边际、有距离,没有色法的时候就没有边际了。比如说房子就有大小的边际,人也有边际,有边际就有限制,就不自在无碍,心和虚空相应的时候,完全消灭了色法,就称作空无边处。
色法一共有三种,所谓可见可对色,不可见有对色和不可见无对色。可见可对色,顾名思义,就是和眼根相对的可见外境,比如桌子、树木、人等等。安住在这种空掉了可见可对色的空无边处定的人,不会被刀剑所伤。
不可见有对色,就是其它四根耳鼻舌身相对的声香味触四尘。虽然有根相对,也有感触,却看不到,不可见,但都会对色界或者欲界凡夫产生障碍。比如我们经常在厕所里点香,其实就是把鼻子给障碍住了,我们只能闻到香味,闻不到臭味了。再比如声音一噪杂,耳朵什么也听不到了等等,所以声香味触也是物质,进入四空定后,不可见有对色的障碍也会消除。无论再有人如何地辱骂你,也到不了你的心里去,因为你的心不会再接受声音的干扰。
不可见无对色,就是无表色,属于法尘里面的一个色法。法尘对我们的阻碍是不可见的,也没有根相对,但却会产生无形的作用,比如戒体、信念、观念、概念都是无表色。
我们看不到无表色的存在,但它们确实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信念的作用,我们大家肯定都体验过,如果我们信念坚固,一定要做成什么事情,那这个信念就会支持你一直做下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如果信念不坚定,一遇到困难就会停下来,所以完成一件事情依靠的是信念的力量,但是它完全看不见,我们却不能说它没有,这就是无表色。
再打个比方,技术也是无表色的,比如骑车的技术,谁有骑车的技术我们看也看不出来,但只要有辆自行车一骑我们就知道了。我们能看到人和车,唯独看不到技术,但却是它在起作用,让我们骑上自行车能不摔跤。再比如,受戒要请持戒清净的人来传授,为什么?就是因为持戒清净才会有戒体,戒体也是无表色,所以受戒并不完全是形式,而是戒体的传承。当你得了戒体以后,戒体自然就会产生一种持戒的功能,保护你不会犯戒,比如我们偶尔遇到事情时,有戒体的人的做法就很自然,有时并没有想到戒律,也不会去破戒,会如法地处理事情。如果没有戒体,那个戒条你也没有记住,碰到事情也想不起来,一随习惯走,很容易就破戒了。习惯也是一种无表色,坏习惯会让我们一不留神就做了坏事,好习惯会让我们做好事,所以无表色也是有障碍和作用的。
当我们心缘虚空的时候,会观察这三种色法如同负担和累赘一样,比如身体是可见可对色,是忧患的源头。身体的觉受是不可见可对色,会让我们增加留恋色身的理由。不可见无对色也一样,是捆绑心灵的绳索。这些东西我们都不想要了,向往更自由无碍的生命状态,于是我们就能从心中破掉了三种色法的作用,从色法的牢笼里完全超脱出来,进入空无边处定。
第二、空无边处的主观感受:
与空相应,心中明净,不苦不乐受更加增长,这是空无边处定的主观感受。第四禅时苦乐已经舍弃了,那么到了空无边处定的时候,心与空完全相应,毫无色法的留碍,因此用“明净”两个字来形容非常贴切,心清清楚楚为明,毫无色法染污为净。我们常说小孩子的眼神很纯净,就是因为小孩子的内心没有物质的污染,不会为了很多物质利益去考虑很多,内心很明净,所以小孩子的记忆力都很好,大了以后心里隐藏了很多事情,心就很杂染了,不明净了,眼神也就不清纯了,记忆力也越来越衰退。这有点象电脑的硬盘,很干净的时候,电脑运行速度就很快,硬盘上存了很多东西后,运行得就会慢。
四禅也曾用明净来形容过,四禅的明净就如同把桌子擦干净了,而空无边处的明净则是把桌子直接搬掉了,不需要了。两者的层次是不同的,所以虽然禅定一直用明净来描述行人的主观感受,其实他内心境界的层次一直在提高,因此不苦不乐的觉受也更加增长。有人觉得这不是和发愣或者睡着了一样吗?发愣发呆的时候虽然对物质色法没有感觉了,但心不明净,没有舍受,因此不是定境,只是无覆无记,就是没有被无明覆盖住的无记,如果睡着了没有梦,我们就是被覆盖住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很净,就叫有覆无记。所以四空定的人心里没有苦也没有快乐,心里感觉很清净很明白,这是他的主观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