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站点地图|登录

 理事不二是大乘菩萨的空观,我们理解了这个概念后,不要认为这就是佛法了,因为虽然说出来的语言是对的,但你并没有这样的觉受,也没有“看到”万法皆空的本质,这只能叫解悟,只是准确地理解了佛法的文字,当你面对万法的时候,第一感觉还是认为它是存在的、实有的,这还是凡夫见,事上透不过去。如果通过修行,你第一感觉体会到它是空的,如梦幻一样了不可得,就是见悟了,见道了,此时如果执着在所见的道上,就又把世间相全部否定了,那就落入了二乘,偏于理了。如果再进一步把这个知见泯灭掉,理事不二,就是证道。到这一步,任何相就瞒不过你了,一眼就能看到究竟,因果历历在目,却都“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就是《心经》所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的究竟实相,这是修学佛法的三个次第。
  现在属于末法时期,很多人倒霉了才会想起来学佛法,总想借佛法逃避恶果,所以都关心一个问题:“修行能摆脱因果吗?”其实有这一问就是凡夫见,已经先把因果看成实有了,才会想方设法躲避。我们读了永嘉大师这篇《理事不二》之后,就会明白因缘果报的本质是空性,并非实有,那还需要去逃离吗?何况一切相都在因果里,连成佛成圣都在因果里,我们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禅宗里有个著名的野狐公案,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学人问法师:“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法师答:“不落因果。”结果法师因此一句就做了五百生野狐,为什么呢?因为学人如果没有开悟,他所能认识到的“空”是与“有”相对的,这样的指点只能让他认为眼前的万法和因果将来全是不存在的,这就是断见,断见是严重的邪见,很害人的。比如很多人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反正是空的,那就随便吃喝玩乐好了,好像很潇洒,其实他“我执”根本没有除去,仍会被业力所系缚,这样做只能加速他堕落,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就把学人给害了。如果学人是小乘根性,这样说也会误导他,他会执着“不落因果”这个境界,也就是涅槃,死定在里面不出来,禅宗称为“死水不藏龙”,也是邪见,见地上不究竟。不过二乘人根本智已得,不会再堕落,根据定慧力的不同,早晚会从涅槃境界里出来,回小向大,转入大乘的修行,但却大大地延迟了见道的时间,所以也是一种修行的障碍。
  其实大修行人看清了因果缘起性空的真相,落又落在哪里呢?不落又着在何处呢?哪里还有落与不落呢?作为法师不看对方根基,就胡乱指点,结果害人害己,后世就堕了野狐。但因善根深厚,他还可以化作人形听法,终于遇到百丈怀海禅师代答曰“大修行人不昧因果”,他才恍然大悟。昧就是迷失、隐瞒,不昧就是因果昭然,空性不失的意思。空是相的体,相是空的用,空体起相用所依照的规律就是因缘果报、缘起性空。见到了这个事理不二、相空不二、一切相不离因果的道理之后,这位法师才得以脱去野狐恶报。
  所以大乘的空观绝对不会否定事相上的因果,一切事相当下就是空。空一定会表现为事相,空是不生不灭的,事相也是不生不灭的,只是名相上有生生灭灭,名相生灭的规律就是因、缘、果、报。任何一个缘起性空的名相必定有它的前因,这个因是朴素的、单一的,任何一个起心动念、言行举止都可以成为因。但单一的因构不成结果,比如我们想喝茶,这个念头就是因,但要是没有热水,茶就喝不成,茶和水就是缘。要达到果必须要有很多条件的帮助,这些条件就是缘,所以缘也叫助缘,是由因至果的辅助条件。
  “缘”字的写法非常复杂,左边绞丝,上面勾连着,下面还有很多分枝。缘确实是很复杂的,一个因果的形成需要诸多缘分的参与。我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只是强调了因果的确定性,也就是种瓜绝对不会得豆,但忽略了缘分的重要性,说得并不完整,因为种瓜也不一定能得瓜,如果忽略了缘的作用,没有缘的参与,瓜就结不出来。
  因此缘是很重要的,除了瓜籽以外,其它的种植条件都是缘,如果把缘改变,果就不可能出现了。比如把瓜籽种到石头上,种到石灰地里,用开水浇灌,或者长出了瓜秧后,不给它施肥、锄草、打枝、授粉……这样种瓜绝对得不到瓜,因为条件不俱足,缘分不俱足,果就会发生改变。
  所谓“菩萨畏因,凡夫畏果”,菩萨有智慧,看清了因缘果报这个规律,才会事事反求诸已,做心地功夫,断掉恶因;而凡夫没有智慧,看不清因果,就总是向外去求菩萨保佑,不想接受恶果,这到底有没有可能呢?当然有可能,因果是很活泼的,并不是死的。
  佛教绝对不是宿命论,而是非常积极的真理,掌握了佛法之后,完全可以“命自我造,命自我立”。很多“因”都是过去世、过去时的,我们控制不了,可是“缘”却可以转变,如果我们从此修习佛法,亲近善士,改恶向善,把成熟恶果的缘断绝掉,把成熟善果的缘启动起来,那家庭、身体、事业、环境等等,自然就会被改善,变得更为吉祥,所谓“相由心转”就是这个道理。
  但“缘”毕竟是辅助条件,我们能靠“缘”转变多少命运呢?这就要看“因”成熟的程度。如果瓜籽刚刚种到地里,我们就有希望把果避免掉;如果那个瓜籽已经结上瓜了,苦果已经形成,那就只能做到不让它长大而已了。所以我们还是要学菩萨,把恶因避免掉比较彻底。
  比较残酷的现实是,我们意识到要学佛时,往往是恶因已经结出恶果的时候,无路可逃了,才想起佛法的重要,才到处找师父、做功德,求佛菩萨保佑。佛菩萨是有求必应,肯定会保佑的,如果我们很快就能起善心感应,善果马上就能成熟,如果感应不了,那就需要时间等待善果的成熟了。可惜我们临时抱佛脚的人,平时不修学佛法,如果夙世也没有什么善根因缘,和三宝不亲近、不熟悉,就感应不起来,常常只能无奈地接受苦果。所以奉劝大家,学佛要趁早,不要等什么退休以后啊、孙子大了啊再学,“临时抱佛脚”,吃亏的可是我们自己。
  我们在理解因果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报”。“报”和“果”虽然都是因缘的产物,但也是不同的,“报”是有情众生对客观存在的果产生的主观感受,分为正报和依报两种。对于人来讲,我们对身体的感受就是正报,对生存环境的感受就是依报,无论正报和依报都会受到因缘的影响,而有同样业果的人,感受会千差万别。
  比如我们上课都在同一个环境里,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果,其中愿意上课的人会感觉很舒服,而不愿意上课的人就会感觉很难受。虽然都拥有同样的果——客观环境,但是对环境的主观感受——报,却完全不同,就像不同的人对同一个苹果味道的感受完全不同。
  唯识宗里就经常举这个例子:海里的水,我们人看到的是水,天人看到的是琉璃世界,饿鬼看到的是脓血,而鱼感觉就像住在房子里一样,这种不同的感觉就是我们的果报。
  从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明白,水、琉璃、脓血、房屋等等的本质都是空性,可以随众生的因缘感应出不同的果;而且“报”的本质也是空性。比如同样是人,对于同样的水就有不同的感受,有人觉得热,有人觉得凉,有人觉得甜,有人觉得苦,所以因缘果报的本性都是空的,都是空性随缘变现的虚幻之相,这就是缘起性空。《楞严经》说“世界本空,空生大觉”,因为空,我们成佛成圣才有了可能,不然地狱永远是地狱,饿鬼永远是饿鬼,那我们修行还有什么意义呢?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我们以后修行时,见到光、见到佛,不要兴奋得到处炫耀了;见到鬼、见到妖,也不必吓得魂不附体了,因为这些都是缘起性空的虚幻之相,随着我们修行过程中的心态变化会自然出现,也会自然消失。如果我们认为他们都是真实存在的,就偏离了中道,甚至会走火入魔。不但如此,随着我们修行日进,觉受自然会发生变化,吃什么饭都非常香甜,并不需要特别的厚味;而且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也是不一不异、随心而现的,如果我们心清净下来,娑婆就化为极乐,如果心烦意乱,那极乐世界就远在天边,够也够不着。
  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再回到娑婆世界来度众生,并不是来受报的,因为菩萨已经看清无我的真相,没有贪嗔痴了,他自然就没有贪嗔痴的恶报了,只是随着过去的业果随缘度化众生而已。
  总之,不管修行不修行,都离不开因果,凡夫更是如此,佛法的三皈、四圣谛、十二因缘,都是因果,三皈依是“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皈依是因,不堕落是果。四圣谛——苦集灭道,苦是世间果,集是世间因,灭是出世间果,道是出世间因。十二因缘就是集,也就是苦的原因,无常的规律,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恼苦,每个因之后都有缘的作用,才会产生果,这个果也是下一个因,如此因缘果报循环不已,就是人生万相的运行规律,也就是轮回。因此佛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个因果并不是指具体的因果报应,而是指抽象的万法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这个规律并不随着万法而生灭。
  发送给朋友| 打印友好
永嘉禅法
Email:319072@qq.com
© 2005-2022
保留一切权利
苏ICP备12078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