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大师真是慈悲之极,在教给我们明辨是非的方法后,接着又为我们诠释心性的宗旨,就怕我们修行会走歪路。可是至理无言,真正的理体是言语无法触及的,永嘉大师又是如何来指点的呢?
第八简其诠旨者,然而至理无言,假文言以明其旨。诠是解释的意思,旨是宗旨、理体、真意,理体是寂静无相的,语言只是它的一个末边的用。就比如你还没有见过电脑时,即便我把电脑的功能描绘得一清二楚,你也想象不出来电脑究竟是什么样子,但有智慧的人听了以后,就能明白电脑的原理,按照原理就可以把电脑造出来了。对于修行也同样,虽然至理无言,但你通过听闻佛法启发了智慧之后,依旨修行,不再迷惑颠倒,成佛成圣也不是什么难事。旨和宗基本上是一个意思,旨是佛经的语言文字所透露的真理,宗是众生本来如是的真实理体。先要听闻经教,借文字、语言来明白佛法的宗旨,文言是佛的语言,旨是佛法的本意。
旨宗非观,藉修观以会其宗。明白旨之后,就要修观。旨宗不是观,旨宗就是本体,因为心体朗然独耀,全无对立,说观已成两个,所以旨宗非观。藉是借助,我们是通过修行借助观法而会其宗,会是明白、相会、融会,把凡夫的妄想心一层一层停下后,真心就能透脱出来,这个体你就体会了。
若旨之未明,则言之未的。这是永嘉大师进一步告诉我们心和口、观和宗之间的关系。的是准确、标靶的意思。我们借文言明白了佛法的真意之后,按宗旨去讲佛法,绝对不会说错,所有的表达都会很准确,不离佛法的宗旨,这就是教理通达了。但如果你没有明白宗旨,没有通达经教,只能“依葫芦画瓢”,执着在语言文字上,说出来的佛法总不会圆满,总有落处。
若宗之未会,则观之未深。宗和观之间的关系也一样,宗体是完全无相的,那怎么去观呢?其实我们观心的过程就是“破”的过程,就是明其是非的过程,必须把所有的心都破掉,所有的是、非、非是、非非、非非是、非非非……只要观到心就破掉,一直要观到鱼死网破、业尽情空,才能与宗体相会。如果没有会到宗体,那就是观心观得不深入,所谓“似是而非”,说出来都对,其实没有实际证悟到那里,还是没有到家,仍然是流浪在外的苦命人。
深观乃会其宗,的言必明其旨。如果真能做到一心不乱地观心,能观得很深入,一定是见到了宗体,也就是证见了真心佛性。他的语言和讲经说法,必定会很准确,肯定是明白了佛法的真意。
旨宗既其明会,言观何得存耶!既然明了佛意,会了佛心,这些语言文字、观心法门,还有存在和保留的必要吗?既然过了河,还有必要把船背在肩上吗?所以《金刚经》说:“我所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行者到了这一步,就能触途成观,随机施教,转大法轮,击大法鼓,广度一切有情成佛,圆满一切无情入心,福泽三界,慧济十方。 |